華為孟晚舟:不被短期泡沫驅動,紮實做好根技術、根生態

“根技術”聚焦技術突破,“根生態”涉及整個產業鏈的構建和培育。華為的未來需要根技術及根生態體系的支撐
文|吳俊宇  
編輯|謝麗容

2019年華為被美國政府制裁之時,外界一度認為華為的重振之路不會太快。但實際上,在此後的四年間,華為經歷了一系列的蟄伏、重振,甚至找到新方向、新賽道、新打法,已小有所成。

3月31日,華為釋出2024年報。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年報致辭中評價,華為2024年經營結果符合預期。
基於華為的業務分佈,孟晚舟著重提到了七個她認為有較大進展的業務。比如,華為的聯接產業克服行業投資週期低谷,經營結果保持穩健;計算產業得益於提前十年的佈局,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終端業務重回增長快車道,鴻蒙生態正在取得歷史性突破;華為雲持續最佳化業務結構;數字能源堅持質量優先;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年報資料顯示,2024年華為營收8621億元,同比增長22.4%;淨利潤625億元,淨利潤率7.3%,淨利潤同比下滑28.0%。華為五大產業——ICT基礎設施(通訊裝置等)、終端(手機等)、雲計算、數字能源、智慧汽車解決方案,2024年營收分別是3699億元、3390億元、385億元、687億元、263億元。
隸屬於ICT基礎設施業務的聯接產業、計算產業和華為雲、數字能源是華為在ToB賽道上的傳統優勢,是華為的“大本營”和“壓艙石”。終端業務在2019年底被遏制,2023年底迴歸,展示出了強勁的市場復甦勢頭,是華為重回業績快速增長軌道的一個重要因素。
兩個新業務板塊尤其值得重點關注。
鴻蒙生態是華為在新環境下被迫提前面世的作業系統。2024年10月,華為釋出HarmonyOS NEXT(鴻蒙5.0),首次完全摒棄安卓底層架構,實現從系統核心、程式語言、編譯器、AI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棧自研,成為全球首個自主可控的移動作業系統。在這一年,鴻蒙生態完成了從“相容適配”向“原生創新”關鍵跨越——以全場景互聯和AI原生能力定義作業系統的未來方向。
另一個是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根據財報資料,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63.5億元,較2023年的45.9億元同比暴漲474.4%,成為華為五大業務板塊中增速最快的領域。孟晚舟提到,這也是該業務的首次盈利,這意味著,華為在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領域的戰略佈局,從投入期邁入回報期。
時過境遷,2019年的華為尚未規模化佈局智慧汽車市場,這是一個新戰場。它既受益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也與其在智慧化核心技術上的長期投入密不可分。
華為2018年在多輪制裁和施壓後,管理層一直強調要“有質量地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依靠核心技術支撐。因此,年報致辭中,孟晚舟再次強調了“根技術”和“根生態”的重要性。
“根技術”聚焦技術突破,“根生態”涉及整個產業鏈的構建和培育。華為的未來需要根技術及根生態體系的支撐。
根技術需要長期高強度研發。研發一直是華為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財報顯示,華為2024年研發支出高達1797億元,同比增長9.0%,約佔全年總收入的20.8%。
根生態則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援。打造根生態,需要先讓更多開發者成功。無論是晶片、作業系統,護城河都是開發者。
孟晚舟稱,生態繁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而生態的起點和終點是開發者。持續服務好開發者,將是“華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態投入重心”。孟晚舟年報致辭中披露,鴻蒙開發者超過720萬,生態裝置超10億臺,鴻蒙生態處於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歷史節點。
近三年,人工智慧產業,歷經多輪模型軍備競賽。每一次基礎模型技術的迭代,都引發了行業的焦慮。然而,大模型的產業落地並未因為基礎模型的迭代而變得更簡單。
孟晚舟的看法是,未來十年,AI(人工智慧)算力的需求持續提升,將是系統對系統的巨大機會。人工智慧是人類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最大機會,也是長期機會。在大機會時代,華為拒絕機會主義,聚焦構築產品核心競爭力,致力於把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客戶,不焦慮、不迷失、不冒進,不被短期泡沫驅動,紮紮實實打造根技術,精益求精走好每一步。
以下為孟晚舟致辭原文。

輪值董事長致辭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2024年,華為全體員工努力應對各種外部挑戰,持續提升產品質量、經營質量和運作效率,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621億人民幣,經營結果符合預期。
聯接產業克服行業投資週期低谷,經營結果保持穩健;計算產業得益於提前十年的佈局,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終端重回增長快車道,鴻蒙生態正在取得歷史性突破;華為雲持續最佳化業務結構;數字能源堅持質量優先;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感謝全球客戶的信任,給予我們困難中持續前行的動力;感謝全球供應商、合作伙伴、開發者的協同,與我們並肩同行,共促產業進步,共建繁榮生態;感謝消費者的認可,你們的需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感謝全體員工的付出,你們不畏艱難、砥礪前行、團結奮戰,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感謝每一位家屬的支援,你們的默默守護是華為員工最堅實的後盾。
事非經過不知難,得之點滴卻艱辛。
一、堅持長期主義,與潮流同向發展
人工智慧的浪潮正呼嘯而來,衝擊不在於變化本身,而在於變化的速度。從ChatGPT、Sora突破,到AI引領諾貝爾獎,再到DeepSeek厚積薄發,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呈現出加速突破、應用驅動的新趨勢。
未來10年,AI算力的需求持續提升,將是系統對系統的巨大機會。最近1年-2年,是AI終端格局形成關鍵期,AI既是終端的核心能力,也是體驗的核心要素,隨著模型推理能力在技術和成本上的快速進步,AI終端的滲透率會在較短時間內顯著提升。AI終端、智慧網聯車、AI智慧體將會帶來海量的新聯接,更高的上行頻寬、更低的時延、更高水平的人機互動體驗,一個又一個新奇而令人震撼的應用場景將會誕生。
人工智慧是人類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最大機會,也是長期機會。在大機會時代,華為拒絕機會主義,聚焦構築產品核心競爭力,致力於把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客戶,不焦慮、不迷失、不冒進,不被短期泡沫驅動,紮紮實實打造根技術,精益求精走好每一步。
二、堅持戰略聚焦,沿著大縱深做強核心競爭力
世界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 但我們能確定的是,任何時候自己都必須是強者。未來我們將沿著大縱深,持續不斷地培育黑土地,持續做強華為核心競爭力。
未來三年,我們要與經濟規律逆週期,加大戰略縱深投入,錯位發展,在根技術上壓強式投入。
我們正透過“天水計劃”“地水計劃”和“太平洋計劃”,抓住智慧時代的戰略機遇,在算力時代爭取長期勝利。“天水計劃”讓我們與夥伴們一起,共同創造更多的水龍頭,讓聯接的管道里充滿水;“地水計劃”讓我們與夥伴們一起瞄準資料中心、園區、家庭三大固定網路的流量源頭,構建高品質聯接與使用者體驗;“太平洋計劃”以算、存、網打造資料解決方案,帶動計算、儲存的客戶成功。
終端是我們圍繞使用者體驗持續創新的尖刀產品,透過各類高水平終端的規模發貨,推動中國電子工業的發展和崛起。
面向不同產業和不同行業,華為將前瞻性規劃和佈局,建立戰略縱深,在各行業建立行業樣板,點燃燈塔,積小勝為大勝。面對各行各業,發揮華為“大雜燴”優勢,技術專家和行業專家一起深入行業一線具體場景,透過多產業聯合創新解決客戶問題,是華為未來把握市場機遇的主要作戰方式。透過對市場和專案的不斷覆盤建模,提升洞察能力、加強作戰應變能力。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隊伍訓練,源源不斷地培養後備力量,在市場競爭中鍛鍊隊伍,培養一支又一支面向智慧時代戰略機遇的攻堅力量。
我們堅信,行動是穿越迷霧的舟楫,只有紮根現實的技術,才能長出改變未來的枝丫。
三、持續建設黑土地,生態工作的起點和終點都是開發者
生態的繁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華為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持續加大生態建設上的戰略投入,建設好黑土地。我們深知,生態的起點和終點都是開發者,一個好的生態,關鍵在於開發者能用、有用、喜歡用。我們在生態建設上的首要目標是幫助開發者和夥伴成功,持續服務好我們的開發者,將會是華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態投入重心。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
華為雲、鯤鵬、昇騰和鴻蒙生態正在快速成長。截至2024年底,鯤鵬、昇騰已累計發展665萬開發者、8500多家合作伙伴。鴻蒙開發者超過720萬,生態裝置超10億臺,鴻蒙生態處於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歷史節點。
2025年,華為將持續做強根生態。
鴻蒙生態,我們將持續飽和投入資源和力量在生態的發展上,不遺餘力支援好我們的夥伴,共同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選擇、更多的可能性、更極致的使用體驗。
計算生態,昇騰將以開放的AI基礎軟硬體平臺,全流程使能AI創新,支援更多的大模型和應用跑得好;鯤鵬提供了全流程工具鏈,全棧使能夥伴的商業閉環。
華為雲將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智慧技術棧和開發者平臺的應用感知,持續做厚百花園的黑土地。唯有一方黑土地,方得滿園撲鼻香。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產業生態不是簡單的1+1,而是融合共生。讓我們以協同之力,共同點亮交相輝映的生態圖景。
四、以質取勝,透過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讓客戶滿意
質量不僅是客戶的需求,也是我們的責任,華為已經把質量管理提升到了戰略高度。“高質量、產品生命週期內免維護”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堅持以質取勝,夯實戰略縱深的基準點,做強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路線。
我們抓好產品和系統設計的質量源頭,在實驗室完成高質量設計。
我們把質量管理能力延伸到產業鏈,把高質量要求貫穿到製造全過程,嚴守出廠高質量。
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
2025年,我們將進一步把“以質取勝”落實到各項管理制度和業務活動中,堅持質量目標牽引,不斷提升質量競爭力。
面對激流,我們堅守錨點,時刻校準信念的桅檣;
面對挑戰,我們選擇走最難而正確的路,持續加大戰略縱深投入,把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全球客戶;
面對機遇,我們要與時代潮流同向發展,和千行萬業的客戶夥伴一起,去解答一個又一個難題。
且長凌風翮,乘春自有期。不論是風起雲湧,還是風平浪靜,我們都將奮楫前行。因為我們相信,最遠的路上總有最美的風景。
孟晚舟
公司輪值董事長
責編 | 秦李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