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項文獻遺產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或被發現丨科技早新聞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17日,湖北省恩施市白楊坪鎮一茶園滿目翠綠春意濃。(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17日,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1”在北海造船廠交付,被命名為“魯即漁養60617”。該工船將以“船載艙養”模式開展大黃魚、鮭鱒魚、黃條鰤等名優魚種養殖,設計年產高品質魚類約3600噸。>>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復旦大學周鵬/劉春森團隊研製的“破曉”皮秒快閃記憶體器件,擦寫速度快至400皮秒,相當於每秒可執行25億次操作,是人類目前掌握的最快半導體電荷儲存器件。相關研究成果16日發表於《自然》。>>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組織相關科研單位開展的長江鱘自然繁殖試驗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透過人工改造生境條件,實現人工放流長江鱘的自然產卵和孵化出苗。長江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也是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來源:央視新聞)
17日,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主汊航道橋正式合龍。該主汊航道橋三座主塔高度均超過300米,最高的中塔柱高345.6米,相當於115層高樓的高度。(來源:中國新聞網)
4月17日,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主汊航道橋合龍。(無人機照片)張峰 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7日釋出新聞公報,宣佈將74項文獻遺產新列入其《世界記憶名錄》,其中包括中國組織申報的《隨州曾侯乙編鐘》《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國與斯里蘭卡聯合申報的鄭和遺存《佈施錫蘭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國共有18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來源:央視新聞)
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76週年紀念日。海軍將於23日前後在沿海10多個城市港口同步舉行艦艇開放活動,30多艘海軍現役艦艇與公眾見面,其中多型為首次公開面向公眾開放。開放艦艇數量、型號均為歷年來海軍艦艇開放活動之最。(來源:新華社)
受13日太陽暗條消失活動影響,16日17時到17日8時發生地磁暴,最大強度出現在17日凌晨2時到5時,級別達到Kp指數(全球地磁活動指數)為8的地磁暴。預計受日冕物質拋射活動影響,18—19日地磁平靜到微擾。(來源: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16日,我國首批人工影響天氣專用型雙尾蠍A無人機系統在四川自貢鳳鳴通用機場交付,該機型是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商用三發固定翼無人機(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來源:四川騰盾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家團隊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在一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氣層中檢測到了地球上僅由生物過程產生的二甲硫醚和二甲基二硫醚的化學特徵。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一項潛在的里程碑式發現,是迄今為止太陽系外存在生物活動的“最有力證據”。相關研究成果17日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來源:科技日報)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和世界氣象組織近日釋出《2024年歐洲氣候狀況》報告顯示,歐洲是升溫最快的大陸,氣候變化對歐洲的影響顯而易見。(來源:新華社)

Hot News
熱點推薦
近日,一種打著“聚會助興”旗號的“草莓熊”瓶罐悄然出現,宣稱“吸一口,笑到停不下來”。民警揭露了其真實面目——笑氣。笑氣是什麼?它有什麼危害?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王程玥


稽核:朱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