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科技的增速,開始放緩。
近期,石頭科技披露了2024年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收119.4億,同比增長38.03%;實現淨利潤19.77億,同比下滑3.64%。

對於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資本市場並不滿意。
次日,石頭科技股價大跌8.64%。截至4月8日收盤,石頭科技股價報收184.52元/股,兩天時間下跌超25%,市值蒸發超過了115億元。
如果從整個行業來看,石頭科技的這份成績單並不算糟糕,畢竟當下掃地機器人行業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據奧維雲網資料,2018到2020年掃地機器人的年銷售量均超過610萬臺,到了2022和2023年,掃地機器人的年銷售量分別為441萬臺和458萬臺,較巔峰期下滑超過150萬臺;而在2024年的前11個月,掃地機器人的銷售量約為406萬臺,儘管同比增長超30%,但跟巔峰期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但和科沃斯相比,石頭科技業績則相對比較優秀。
侃見財經認為,對於當下的石頭科技而言,面對營收增長且淨利潤下滑局面,還需持續觀察。而股東的輪番減持,對於石頭科技而言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去年年底,“石頭科技董事長套現9億卻勸投資者耐心一點”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
隨後,昌敬也釋出影片作出回應。他表示,鋪天蓋地的評論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希望持有石頭科技股票的投資者可以耐心一點。現在是一個戰略的轉型期,也是一個陣痛期,勢必會帶來公司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都是為了以後更長遠的發展。
但對於昌敬的說辭,投資者則並不買賬。值得注意的是,石頭科技此前的重要股東雷軍系基本清倉該公司。

實際上,資本市場之所以會選擇拋售石頭科技,本質上是對其未來不好看。從財報來看,雖然石頭科技2024年的營收仍在大幅增長,但高增長卻是建立在“降價”策略之上。
2024年下半年,石頭科技透過“老品降價、減配促銷”等方式搶佔市場份額,換而言之,石頭科技也陷入了“價格戰”之中。
據媒體報道,石頭科技旗下的Q7 Max系列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幅降價,其中Q7 Max Plus的標價為569歐元,但實際售價可降至419歐元,降價幅度高達超過26%。憑藉著“以量換價”的策略,石頭科技在短期內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石頭科技國內線上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104%,並且在掃地機器人市場的2000元至5000元價格段中,市佔率穩居第一梯隊。
不過,從利潤率資料來看,受降價影響石頭科技的利潤率資料明顯下滑,財報顯示,2024年其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50.14%和16.55%,而2023年這兩項資料分別為53.93%和23.7%,對比來看,2024年的毛利率下滑了3.79%,淨利率則下滑了7.15%。

再從具體產品來看,石頭科技的兩大主營產品,智慧掃地機及配件和其他智慧電器產品,2024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3.07%和33%,相較於2023年分別下滑了3.08%和10.01%。
那麼,為什麼石頭科技會陷入價格戰之中?
侃見財經認為, 這和行業緊密相關,據悉,近年來掃地機器人的市場份額明顯下滑。奧維雲網資料顯示,2018到2020年掃地機器人的年銷售量均超過610萬臺,到了2022和2023年,掃地機器人的年銷售量分別為441萬臺和458萬臺,較巔峰期下滑超過150萬臺;而在2024年的前11個月,掃地機器人的銷售量約為406萬臺,儘管同比增長超30%,但跟巔峰期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沒有了行業增長驅動,價格戰自然難以避免。
從更深層次的因素來看,石頭科技之所以會陷入價格戰是因為掃地機器人的“壁壘”並不高。
當前,掃地機器人的核心功能如導航、避障、清潔效率等都已經高度同質化,頭部的掃地機器人廠商在產品上並沒有太大區別。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頭部的機器人廠商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營銷上,例如石頭科技在2024年的銷售費用就高達29.67億,而其研發費用僅為9.714億,非常明顯的“重營銷、輕研發”。
整體而言,目前的石頭科技雖然營收仍在增長,但卻是透過降價實現的,而這背後則隱藏著同質化嚴重、整個行業遭遇“天花板”等問題。

財報披露之後,石頭科技的股價隨即開始大跌,財報披露的第二天,石頭科技股價大跌8.64%;緊接著受市場集體下行的影響,石頭科技股價又再次暴跌16.58%。
截至4月8日收盤,石頭科技股價報收184.52元/股,財報披露後短短兩天時間石頭科技的股價便下跌了25.42%。
雖然石頭科技的股價在近期已經持續下挫,但對於石頭科技而言這可能遠未見底,畢竟其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出海是石頭科技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早在2018年石頭科技便透過亞馬遜低除錯水歐美市場;2020年石頭科技開始進駐BestBuy,用“線下體驗+線上購買”模式滲透中產家庭;截至2024年,石頭科技已入駐1400家Target門店,覆蓋全美超700個城市。

從財報來看,石頭科技也確實是一家高度依賴於境外市場的企業,其2024年有53.48%的營收來自境外,46.3%的營收來自境內。
然而,目前這種結構正在遭遇挑戰,石頭科技未來則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除了海外市場風險激增之外,石頭科技的另一重要策略多元化,也頻頻受阻。
今年2月,石頭科技在上海天文館舉辦了一場釋出會,主題為“重構清潔想象”。在活動期間,石頭科技推出多款清潔產品,包括G30 系列三款掃地機器人,以及一款A30 Pro Steam蒸汽熱水雙模式洗地機,可見其並不只是聚焦於掃地機器人市場。據媒體報道,目前石頭科技形成掃地機器人、洗地機、洗烘一體機等多品類產品。其中,洗烘一體機品類被寄予厚望,被稱為石頭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
不過,石頭科技的多元化轉型其實面臨著諸多困難。以洗烘一體機品類為例,目前國內的洗衣機市場已發展成熟,市場競爭格局也相對成型,據數字化轉型室釋出的報告顯示,2023年洗衣機市場銷售排名依次為海爾、小天鵝、美的、西門子和松下,石頭科技自然很難跟這些巨頭競爭。
根據家電行業分析師分析,在洗衣機、烘乾一體機這條賽道上,強手林立,石頭科技優勢不明顯,洗烘一體機一般是大家電企業才推的產品,且大家電企業更有技術和產品優勢,消費者也更容易接受,但既洗又烘的一體機,烘乾效果不理想,一直難以實現技術突破。
綜合上述分析,石頭科技不但內部隱患很多,外部面臨的挑戰就更加明顯了。在這種“困難重重”的背景下,股東的頻繁拋售對於石頭科技而言,則讓本來低迷的股價更加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