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免籤以來,上海街頭韓國人濃度飆升。他們會去新天地附近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外灘、豫園的照片幾乎人手一張。

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不過,最近他們對於這座城市探索的樂趣,從市中心逐漸外延,如今已過渡到在超市買買買,以及在色彩繽紛的零食貨架前拍打卡照。他們中的第一批人是週五晚上踩著超市關門的點匆匆趕來的,最後一批人則大約消失於週日的午後。從去年8月以來,幾乎週週如此。
平型關路上的這家大潤發,距離人民廣場4公里左右,現已成為韓國博主們在網上強推的打卡點。
流量來的時候,就應該牢牢接住。從去年11月以來,超市逐漸推出了韓語動線指示和商品名稱等多項翻譯服務,增加韓國顧客的購物便利度。“(增加韓語翻譯)是因為的確有這個需求在。”門店經理潘承鑫做了一組資料統計:到目前為止,門店今年的來客進步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而韓國顧客的佔比算下來佔5%到6%,平均每天都有200到300名韓國顧客進入這家門店。而考慮到他們實則集中在週五晚到週日下午的時間段入店,因此這個時間段內的韓國顧客數量更驚人。
正如韓國遊客對於上海餐廳的選擇出奇一致,他們對於零食的偏好也相當統一:三隻松鼠夏威夷果和小黃鴨蛋卷人均三袋起購,百醇和奧利奧餅乾也是很多人的心頭好。憑藉對於休閒食品的喜好,韓國顧客已直接將該門店休閒食品科的業績拉到了上海區第一名。

最受韓國顧客歡迎的商品榜單
週六晚上8點,平型關路店外人聲有些嘈雜。夜幕籠罩下,烤串的叫賣聲裡夾雜著幾句韓語的呼朋喚友聲。
超市的動線指示從正門入口處就開始用韓語標註,進門後,只見左手邊張貼了一張最受韓國顧客歡迎的商品榜單,都是根據銷售量統計得出的,並一一附上了商品名的韓語。只見在各色吃喝品類裡,有些意外地閃現了黑人牙膏。
在潘承鑫記憶裡,門店的“含韓量”是去年8月開始升高的。他當時發現,來逛超市的韓國遊客突然多了起來。起初以閨蜜和情侶居多,漸漸發展到全家遊,上了點歲數的韓國人也不少見。“可能因為我們超市離市中心相對近一些,他們到這裡來也更方便一點。”
因為這類大型超市租金高、工作人員多,所以大都開在和市中心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因為地理位置較好,韓國遊客在逛超市時傾向於來這裡,也就不難理解。

門店推出的最受韓國顧客歡迎商品榜單 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韓國遊客多了,我們也想表達一下對他們的歡迎。但因為語言溝通上也有障礙,那就做一些韓語的標識,比如動線指示、商品分類。”潘承鑫說,門店大約從去年11月開始推出各類韓語標識,此舉也得到了總部的支援。“韓國顧客看到了可能會更親切,也增加了他們購物時的便利度。”
後來,根據最受韓國顧客歡迎的程度,又製作了商品的榜單,貼在進門處。這樣,也讓韓國人在琳琅滿足的商品中可以輕鬆鎖定目標。

韓國顧客指著空中軌道,大呼驚奇
相對於生活用品,韓國遊客逛大潤發的時候明顯傾向購買食品飲料類。
酒水科是超市裡最受韓國人歡迎的點位之一,尤其喜歡買小瓶裝的江小白,因為方便隨身攜帶。在試喝點,只見一粉一籃兩瓶江小白果立方身居C位。
“我們還專門採訪過韓國遊客,他們說,因為了解到中國年輕人喜歡喝這個牌子,他們也想品嚐一下味道,感受感受。”潘承鑫介紹,
“這個酒確實賣得蠻好的,韓國顧客幾乎都是人手三四瓶,所以我們一天要補幾次貨。你們看,貨架上小瓶裝的酒基本都是被韓國顧客買走的,國內顧客習慣選擇容量大的。”

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從酒水科走到蔬果科,只見在菠蘿、西瓜等某幾類水果攤位上,都有“水果免費削皮切塊”“免費提供代客加工”字樣的韓語標註。
在忙於購物的顧客頭頂,則架著一條條錯綜複雜的空中軌道,用於傳輸線上訂單裡羅列的商品。這種如今中國各大超市早已隨處可見的軌道,成了韓國人眼中的新奇之物,他們經常舉起手機拍攝在軌道上“飛來飛去”的購物袋。

曾經還有韓國顧客指著軌道用簡單的中文告訴潘承鑫,“這是未來!”“這其實就是採用區域聯合的方式,透過不同的懸掛鏈運送到合批區打包,打包完成再交給騎手,對我們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了。”他說,“但可能因為他們在韓國的超市裡沒見過,大家就會覺得很新奇。”

“韓國顧客的客單價蠻高的,
刷支付寶的更多一點”
收銀櫃臺前的上方,很搶眼地著掛一幅身穿傳統韓服的韓國女孩卡通畫像,並用韓語標示提示韓國顧客可以在這裡結賬。“他們一般都喜歡自助結賬,”潘承鑫解釋,“因為他們的信用卡如果單筆消費在200元人民幣以上,就會觸發一項額外的費用。所以他們喜歡自己分單結賬,為了把每一單的費用控制在200元以內。”

正在結賬的韓國顧客 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他記得,有一次來了一個韓國顧客,總共在店裡消費了1000多元,問他應該怎麼辦理退稅。“我說我們這裡沒有退稅,後來這名顧客就自己去分單結了。總體來說,韓國顧客的客單價還是蠻高的。他們刷支付寶的更多一點,也有用微信的。我們這裡的工作人員現在都會說支付寶的英語了,她們看到韓國客人朝櫃檯走過來了,就會用英語招呼他們來結賬,‘Alipay,Alipay’喊得都很順口。一開始其實也不知道啥叫Alipay,因為一直被韓國人問可不可以使用‘Alipay’,後來分析出來:Ali就是阿里巴巴,pay就是付款。阿里巴巴付鈔票麼,那就是支付寶呀。”
店裡還專門印了一批購物袋,正面是上海熱門景點,背面印著門店的抖音號二維碼和地址,並用韓語作了標註。“來過這裡的韓國客人把這些袋子帶回去,他們的家人朋友看到了如果想來,就可以根據上面的地址直接過來,所以這就是用來做回頭客生意的。”潘承鑫說。
超市外歸還推車的地方,還用中韓雙語做了塊打車收費標識牌,讓大家知道去市區包括機場在內幾個主要點位的打車費用。
“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多為顧客想想,就會覺得自己還可以在很多細節方面做得更好。”他順手把一輛手推車歸到原位,
“這波流量既然來了,我們總歸要接牢,爭取把文旅流量轉化成自己的商業流量。”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劉思琦

本文轉載自新聞晨報、上觀新聞
感謝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每天都有精彩資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