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出色的套磁信=預先獲得教授心中的“預審優勢”,其關鍵程度遠超你的估計!那麼這位你希望聯絡的心儀導師人選怎麼敲定?這就是咱們的首個環節啦!
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應找什麼型別的教授建立聯絡。一般選擇正在招收團隊成員的教授,其中Professor和Associate Professor /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相比,因沒有職稱評定壓力,所以學生資源更充足,因此我們套磁時建議優先考慮年輕AP。Emeritus Professor(名譽教授)和Adjunct Professor(客座教授)通常不招生,則不必套磁。
挑選導師可以透過Google你的鑽研領域+目標學校,或者參考專業排名網站等途徑發現諸多相關學者。篩選時務必要關注研究匹配性,越匹配獲得回覆的可能越高!

高質量套磁信如何寫?
圈定教授後,我們寫套磁信的策略便大致清晰。一封像樣的套磁信長度最好300—400字範圍,字數應當在此區間,否則導師易感繁瑣,失去耐心。
內容通常涵蓋以下幾塊:
郵件主題
如果你的郵件主題模糊,它可能立刻被導師過濾或者被系統判為垃圾郵件。郵件的標題務必要清晰表達目的,讓教授快速瞭解此郵件的意圖,開門見山。
必須留意信件格式,郵件主題可標明自己是攻讀博士,如PhD Application,需留意使用禮貌語言。
例如:Enquiry about….
導師稱呼
國外的稱謂體系很嚴格,假如目標導師是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或assistant professor, 可以用【Prof.】,假如目標導師是senior lecturer,則應稱呼【Dr】。絕對不要弄混目標導師的頭銜和姓,不然十分失禮。
例如:Dear Prof./Dr (Last Name),
開頭部分
首句就清楚說明自己(姓名、院校、專業等)基本資訊,並告知導師寫信緣由,嚮導師傳遞你對他研究內容的熱情。
正文內容
正文是套磁信最核心的部分,你可以呈現你的探索方向及計劃,以及學術產出等,核心在於表達與導師研究領域的契合點。
沒有科研經歷卻具備工作背景的申請人,可以嚮導師介紹自己的職業成就,闡述工作如何激發讀博決心等等。不必憂慮內容不足。
結尾部分
可以諮詢導師招生狀態,並表明盼望與導師繼續交流,最後致以感謝。
附件
若有附件,請記得註明隨信附帶資料**,方便老師審閱**。
例如:Postscript: Enclosed is my CV for your reference.

套磁注意事項
教授們一致反感的5大“踩坑”操作
稱呼混淆:“Dear Dr. Smith” 發給了叫Johnson的教授 → 直接被刪
空洞奉承:“您是世界頂尖專家” → 顯得敷衍且缺乏誠意
附件亂髮:未獲請求就發CV/成績單/推薦信 → 易進垃圾箱
越級聯絡:跳過教授先找組裡博士生 → 暴露溝通短板
連環追問:3天沒答覆就催促 → 極易被拉黑
關鍵提醒事項
切勿同時套磁同一院系的多位老師!
可混申英、港、澳、紐西蘭等多地院校。
強烈推薦使用學校郵箱,或註冊Google等郵箱,慎用QQ郵箱!
套磁信務必個性定製!別用一封郵件通發所有人。
導師暫時無迴音,忌反覆追問,需要耐心等待。
若導師回覆資訊,切記回應,即便婉拒也要回復,沉默很失禮。
必須合理規劃申請步驟。套磁要趁早!回覆方能快!offer才早到!
PhD本質是份工作,教授投入科研經費就是尋找能高效推進課題的人手,傾向錄用有相關經驗者,便於快速參與研究。
當你的郵件重點不再是“求收留”,而是展現“我能助力你的研究產出新成果”時,教授便視你從“普通候選人”升級為“值得爭取的合作伙伴”。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內容綜合自網路。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