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5中國餐飲產業生態白皮書
來源:新消費101
作者:考拉是隻鹿
“中午吃什麼好呢?”又到了每天靈魂拷問的固定環節,Jessie開始了碎碎念。
“不知道啊,要不還是老鄉雞?又想吃小炒黃牛肉了。”
“行啊,再來碗雞湯,冬天是得補補,防流感的嘛。”
不知道從何時起,Jessie辦公室中午的組團選單上,連鎖中式快餐出現的頻率變得越來越高,而與之對應的,商場裡新開的中式快餐品牌亦如雨後春筍般愈來愈多。
一手花錢,一手也得籌錢。
小菜園、老鄉雞……2025年伊始,中式快餐龍頭們在不斷跑馬圈地的同時,不約而同地奔赴IPO。其中前者已經成功“上岸”,登陸港交所。
看似做得風生水起的連鎖中式快餐,到底消費者反饋如何?與國際巨頭西式快餐相比,中式快餐在競爭中處於怎樣的地位?中式快餐的未來又該往何處發展呢?
01
不便宜,也不夠大碗
“味道是還可以,但是一頓吃下來其實也不便宜。”
這幾乎是Jessie辦公室對中式快餐的一致評價。“當然,也不是說它(中式快餐)貴,但反正不貴也不便宜吧,湊合。”
吃一頓中式快餐大概需要多少錢呢?
我們按照一個人一頓一大葷、一小葷、一素加一碗飯的4件套套餐來計算,外賣算上紅包後的一餐在35-45元,具體價格差異要按照葷菜的品種價格不同而定。
40元左右是個什麼樣的價位?
Jessie辦公室的說法恰到好處:不上不下。
在動輒人均50元+一頓工作餐的北上深,40元的價格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但是否要花這個錢去吃一頓和公司食堂幾乎別無二致的午餐,依然有待商榷。畢竟,對於節儉一些的年輕人來說,想花三四十塊“糊弄”一頓中餐,在“窮鬼套餐”遍天下的如今,並不算太困難。
老鄉雞們的心裡卻是委屈極了。
要知道。就是這個看起來並不怎麼香的價格,品牌其實根本賺不到啥錢。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老鄉雞的毛利率分別為20.30%、23.30%和23.5%。相較之下,鄉村基的毛利率卻高達57%。截至2024年9月30日,老鄉雞的流動負債已經超過了流動資產,淨負債為6.13億元。
根據招股書顯示,老鄉雞是全國第一個能夠實施可追溯系統的中式快餐品牌,能夠實現全供應鏈系統的控制。老鄉雞本身自己有養雞場、有冷鏈,而這些高質量供應鏈的背後卻對應著殘酷和價高的成本。
消費者可能會覺得:“嗯,雞湯不錯。”但至於雞真的有多好,品牌在其中注入了多少心血,沒有人會深究,而需要顧客心甘情願為之付出更高的消費,這也需要長時間的市場教育。
老鄉雞要打的,註定是一場持久戰。
回過頭來看鄉村基,如此高的毛利率是否意味著企業就賺得盆滿缽滿呢?
非也。
2019-2021年,鄉村基外賣業務收入在公司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25.95%、35.98%、33.33%,外賣收入佔到了營收中三分之一的佔比。
可與此同時,鄉村基在外賣上的突出業務很大程度上來自公司在外賣營銷上的投入,這也直接導致了鄉村基外賣收入中的四分之一需要“上繳”給外賣平臺。高額的抽傭率宛若高額的賦稅壓得鄉村基喘不過氣來。
而之所以願意支付如此高的抽傭,可見鄉村基自身門店以消費者自主為來源的應收量並不足以令公司滿意。作為一個快餐品牌,鄉村基的翻檯率甚至不如火鍋店,也不及單價更高的普通餐飲店。
那麼中式快餐為什麼生意不夠好呢?難道僅僅是看起來“不便宜也不夠大碗”造成的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02
白領食堂,僅此而已
價格上略有些中庸的格局,同樣被演繹到了中式快餐的口味上。
小炒肉,是師傅現炒的,帶一點點鍋氣但不強;口味上帶一點點辣,同樣並不濃烈;酸菜魚,有一點酸,也有一點辣,但又似乎並不夠眾口,魚片的新鮮度尚可,但也只是70分作品。或許是為了做出更符合絕大多數大眾的口味,中式快餐中的幾乎每一道菜都做成了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樣子。
“第一次去店裡聞著現炒的味道覺得好香啊。但是兩個星期把一圈菜品吃下來,喜歡吃的,或者說能吃的大概就那麼幾個葷菜吧,和公司食堂其實差不多,我唯一看中的其實就是它能喝個湯,點個雜糧飯,更健康一些,其他的就真沒有什麼特別的了。你要說每家有啥特色菜,我還真說不上來,每家都有一個小炒黃牛肉,都有一個酸菜魚,也都有一個香菇燉雞……吃不出什麼花樣,你要是把我眼睛蒙起來,我都分辨不出來誰是誰(家)做的。”
Jessie的同事Bruce如此評價到如今商場的中式快餐,用四個字來總結就是:“天下大同”。
從賣相到口味,中式快餐被侷限到了白領食堂的翻版。但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這種同質化的跡象遍佈所有中式快餐。
無法突出自身特色的情況下,市場過度分散、消費者沒有粘性成為了阻礙品牌規模發展的巨大掣肘。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3年全年交易總額計算,老鄉雞在中式快餐行業中位列第一。可即便如此,老鄉雞的市場份額僅有0.8%。這個還不到1%的市佔率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老鄉雞的頭頂上,動彈不得。
算起來這已經是老鄉雞四度闖關IPO了。
三過IPO卻難入,足以見得老鄉雞雖然貴為中式連鎖快餐中的領軍者,卻依然並不被資本所看好。
其中最大的因素就在於作為連鎖的最重要因素:“連鎖”二字,中式快餐恐怕都難以做到。
眾口難調這件事在中式快餐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中餐分成八大菜系,天南地北,各地飲食差異極大。
鄉村基做的是現炒川菜;小菜園和老鄉雞做的是徽菜;鄉村基的副牌大米先生嘗試什麼都做。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能吃但也不算好吃,也談不上正宗。”
以Bruce為例,無辣不歡的他,日常的首選依然是川菜館或者冒菜。“川菜你肯定得夠味兒,這些中式快餐做的還是太常規化了。”為了製作這些Bruce眼中過於常規化的菜品,例如燉肉、蒸雞、燜菜等等,中式快餐品牌往往要花上數倍於西式快餐的出餐時間,對廚師的要求同樣也是數倍於西式快餐,結果卻是吃力不討好。原意是為了用大眾化的菜品俘獲更多顧客,可到頭來反倒間接失去了一部分客群。
沒有特色,是中式快餐最大的致命傷。
03
炸雞不是萬能,但麥門和瘋四是
中式快餐幹不過西式快餐,原因無外乎餐飲商戰中最重要的三大要素:菜品、價格和食品安全。
比起精妙而複雜的中餐,西式快餐從製作到出餐主打的便是一個“簡單粗暴”,可偏偏消費者就特別吃這一套。
“炸雞多好吃啊哈哈哈!”說到麥當勞,Jessie的嘴角幾乎合不攏,“沒有人可以拒絕麥辣雞翅。”在西式快餐中,炸雞可以說是一統江湖。沒有人能夠拒絕高溫油炸下,蛋白質和脂肪被催化後產生的多巴胺。
不過,這樣的說法還不夠準確。
實際上,真正統治著江湖的從過去到現在依舊是唯二的麥當勞和肯德基。換句話說,賣炸雞不是萬能的,炸雞界也有自己的頂流IP,你得賣的是麥辣雞翅和吮指原味雞才是真頂。
“雖說炸雞怎麼做都好吃,但是麥辣雞翅那個味兒到現在也很難被複刻。什麼叫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Jessie一說起麥辣雞翅,根本是停不下來,“我覺得餐飲就得做成這樣吧,就是你不知道吃啥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吃它,有一種滿滿的安全感和滿足感疊加的Feel。”
在無敵規模效應的加持下,無論是漢堡王、Popoyes如何進攻,麥門和瘋四文學皆是刀槍不入。中式快餐品牌,必須擁有和國際西式快餐一樣能打的菜品,這個菜品必須能輕鬆拿捏全國人民,如此才能將規模效應充分發揮。
一部分中式餐飲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費大廚的出現給了同行和消費者眼前一亮的感覺。
“一道辣椒炒人讓人排隊2小時”這樣的新聞標題乍看起來有些唬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線城市的商場裡,費大廚是實打實的人氣餐廳,門口排隊的人也是最能撐場面的。用一道最能代表湖南菜的經典作品——辣椒炒肉出道,費大廚並沒有試圖去迎合普通人的味蕾,而是將辣椒炒肉演繹出最純粹、最正宗的味道,讓“人找菜”而非“菜找人”。
與其面面覆蓋,不如突出一兩個爆品,用以點帶面的方式擊破進入消費者圈層。與西式快餐不同,中式快餐的爆品需要夠下飯、夠有味,還得是全國範圍內有足夠知名度的地方菜系代表作。
接著來到第二大因素:價格。
麥當勞有“窮鬼套餐”,肯德基有“瘋狂星期四”,比你更受歡迎的偏偏還比你便宜,儘管不是天天比你便宜,可殺傷力也著實不小。
對於剛剛開始的2025年,麥當勞表示會有推出更多給力的超值優惠力度,也將繼續加碼會員權益。相較之下,中式快餐的難點在於,它不僅得有便宜的時刻,或許還得一直便宜。如同瑞幸的價格戰一打就是數年,對於目前沒有走出同質化的中式餐飲來說,價格戰是一條難走卻又不得不走的路。
上市融資、擴大版圖、降價引流……IPO的背後,或許也是為了如約而至的價格戰而服務。
我們將食品安全放在最後來講,卻也是想凸顯它的重要性。
作為全球範圍內的餐飲巨頭,麥當勞和肯德基幾乎可以說是我們外食中能買到的安全性最有保障的食物。反觀中式快餐,無論是大米先生、老鄉雞、小菜園都曾屢次因為食安問題遭遇處罰。回想前不久的袁記雲餃吃出蚯蚓事件,消費者對食安問題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與之對應的,容忍度也在不斷下移。比起無序的加盟與擴張,如何保證供應鏈和人員培訓的紮實,確保消費者信任城牆的不坍塌,才是品牌的根基所在。

上市並不意味著中式快餐就能長舒一口氣。
從菜品到價格再到食品安全,每一塊拼圖上,中式快餐相較麥門和瘋四仍有著不小的差距。假如說過去的肯德基和麥當勞是高枕無憂,而今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裡,兩大巨頭的動作相比從前多了不少,“敵人”手段的增加對應著更高難度的挑戰。
留給中式快餐的時間不多了。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