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最經典8句話,最好背下來

來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宋太宗說:“千文無足取,若有資於教化,莫《孝經》若也。”
《孝經》是孔子“十子之徒之遺言”,儒家的十三經之一。
一個人可以不知禮,不學文,但一定要有孝心,盡孝道。
正反君精選《孝經》最經典8句話,字字箴言,值得大家一起銘記踐行!
1
  • 人之行,莫大於孝。
譯文:
世間所有的善行,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感悟: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孝,是立身之本,是眾善之初。
如果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再有善心,也不過是偽善。
父母,給我們生命,教育我們成人,不辭辛苦,不求回報。
生養之恩,就是最大的恩情,孝順父母,是最基本的善良。
一個人只有愛護父母,孝順父母,才能有善因善果,福報臨身。
2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譯文:
身體是父母給的,愛身體如愛父母,不敢有絲毫損傷,是孝的開始。
感悟:
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的心,是世上最柔軟、最無私的。
兒女無病無災,身體健康,他們就心滿意足,倍加幸福。
倘若稍有損傷,最擔憂的是父母,最難受的也是父母。
一個人愛惜身體,善待自己,讓父母安心,就是孝心。
3
  •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譯文:
修身養德,成就自己,傳揚名聲到後世,使父母榮耀顯赫,是孝的歸宿。
感悟:
常言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兒女品行端正,出人頭地,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
為人子女,切不可放任自己,敗了名聲,毀了前程。
應當積極向上,自立自強,正身修心,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哪怕沒有多大成就,但人品出眾,人生順遂,便足以讓父母欣慰。
4
  •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譯文:
不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他人的父母,是違背道德;不敬自己的父母,卻去敬他人的父母,是違背禮儀。
感悟:
《勸孝歌》中講:“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一個人不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還不如無心的草與木。
如果反而去敬重他人的父母,也不過是虛偽的禮儀道德。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身為子女,一定要知恩感恩。
愛人敬人,從父母開始,有序有節,才是真正的明倫理、守道德。
5
  •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譯文:
孝,是德行的根本,所有品行教化都是從孝中衍生。
感悟:
孝,就是德行的根本,大孝之人,必有大德。
《中庸》有言:“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有德行的人,必能得到與德行相匹配的地位、財富、名聲和壽命。
孝順父母,其實就是在積德行,種福田,拿到開啟人生幸福之門的鑰匙。
6
  • 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譯文:
當長輩不道義時,要直言力諍,如果盲目順從,怎麼稱得上是真正的孝?
感悟:
《荀子》中說:“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一個人不可以不孝,但也不能愚孝。
當父母有錯時,應據理力爭,而不是一味盲從順從。
否則,讓父母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才是真正的不孝。
先順從道義,再順從父母,方為做人的大孝。
7
  •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譯文:
愛重父母的人,不會厭惡他人的父母;尊敬父母的人,不會怠慢他人的父母。
感悟:
《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發自內心,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是人之常情。
推己及人,從而尊敬他人的父母長輩,是心懷慈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人都有愛心,社會才能和諧安定。
8
  •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譯文:
真正對父母的孝順,是居家時的恭敬,奉養時的愉悅,生病時的憂慮,逝世時的悲哀,祭祀時的嚴肅。
感悟:
《禮記》有言:“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如,其下能養。”
孝順,不止是讓父母吃飽穿暖,還對要父母和顏悅色。
孝順的最高境界,便是發自內心的感恩,時時刻刻敬重父母。
從生前的養老、敬老、尊老,到死後的送老、祭祀,都是兒女該有的孝心。
以父母之心感念父母,將心比心,始終和顏悅色,人生才不會留有悔恨和遺憾。
-END-
插圖:本文插圖原作為個人收藏,想購買相關畫作及瞭解其他更多畫作資訊,歡迎加入"藍襪子藝術賞析群"。在"賞析群"裡,喜歡藝術的朋友們一起欣賞畫作,分享日常,還有無底價0元拍賣活動。如果您喜歡藝術,新增下方藍襪子微信,並回復“入群”,一起過有藝術的生活。
新增藍襪子微信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正反讀書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點選“在看”分享你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