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嘆天下兒女情。
兒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永遠的牽掛。
你養我老,我養你小,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和美德。
但現實中,父母的恩德,兒女的孝心,老祖宗的8句大俗話早就說清了!
1
-
兒女原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佛曰:“若無相欠,哪來相見。”
兒女,就是父母前世的宿債,今生不得不還。
母親十月懷胎,受盡苦楚,父親早出晚歸,奔波勞碌。
上學後,父母憂心操勞,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大的引導。
結婚時,父母貢獻積蓄,為了孩子自己的小家,出錢又出力。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刻起,父母就如永動機一般,絲毫不得停歇。
但兒女,也是父母心中最珍貴的禮物,有了他們,家庭才完整,人生才圓滿。
2
-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中國有句老話:“殫竭心力終為子。”
父母一心盼著孩子好,無懼操勞,無謂付出。
可終有一天,孩子會成家立業,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他們有他們的福分,身為父母,千萬不要過度勞心勞力,當牛做馬。
否則,很有可能感動了自己,卻害了孩子,永遠學不會獨自面對人世間的風雨。
最重要的是,辛苦半生,是時候為自己而活了,要享受當下,安享晚年。
善待自己的身體,愉悅自己的心情,在變老的路上變好,方能不負韶華,不枉此生。
3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
到了晚年,兒女再孝順,遠不如有個老伴貼心。
即使是半路夫妻,彼此溫暖,相互照應,也比兒女更重要。
因為兒女成人後,因為工作、家庭,不可能常伴父母身邊。
能夠聽到的只有電話裡的聲音,能夠看到的只有逢年過節回家的身影。
只有老伴陪伴左右,苦悶時和你聊天,孤單時給你擁抱,生病時把你照顧。
兩個人,攜手度風雨,相守過餘生,沒有轟轟烈烈,卻有細水長流的歲月靜好。
4
-
生個兒子好聽,生個女兒好命。
老一輩總說:“養兒防老。”
認為生了兒子,臉上有光,後半輩子才有依靠。
如果生了女兒,嫁出去後,終究會成為別人家的人。
可事實上,生兒生女都一樣,差別只在於對方的孝心。
而男孩長大了,婚姻嫁娶,生兒育女,往往都要父母貼補付出。
真正貼心照顧父母的時候,卻是少之又少,沒有多大實惠的好處。
但女兒,往往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既能知冷知熱,也能排憂解難。
嫁女兒時,有錢準備嫁妝,沒錢盡份心力,也不必像男孩一樣掏空積蓄。
最重要的是,如今女兒也能和兒子一樣,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為父母養老。

5
-
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
人情冷暖,人心複雜。
就算是最親近的人,也有最現實的考量。
骨肉相連的兒女,也會在父母久病後,沒了悉心照料的心思。
同舟共濟的妻子,也會因為苦日子過久了,選擇離開另攀高枝。
因為孩子,有工作要忙,有家庭要顧,很難竭盡全力照顧病中的父母。
而妻子,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磋磨下,再深的感情也會漸漸消失殆盡。
無論子女伴侶,關係再親近,也要用心經營,身體好,才不會拖累兒女,錢財足,才不會委屈妻子。
6
-
看兒子敬媳婦,看女兒敬女婿。
因為兒子,要善待兒媳,讓兒子不夾在中間為難。
因為女兒,要尊重女婿,讓女兒在婆家更受重視。
如果慢待兒媳,虧待女婿,受罪的只會是自家的兒女。
聰明的老人,都懂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道理。
畢竟人和人都是相互的,對兒女的另一半好,就是對兒女好。
更何況:“ 兒子孝不如媳婦孝,女兒孝不如女婿孝。”
真心換真心,你種下的善因,將來也一定能收穫善果。
7
-
一母能養十兒,十兒難贍一母。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無論有多少兒女,母親都會盡心撫養,用心教養。
母愛,是天底下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但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多兒多女並非全是福氣,孩子多了,私心也多了,生怕自己吃虧。
總想著推諉責任,花最小的代價,去回報付出最多的父母。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與其盼著孩子孝順,不如靠自己養老,手裡有存款,身邊有老伴,才最踏實,最安心。
8
-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勢不可用盡,福不可享盡,聰明不可用盡。
一個人千萬別將聰明和福澤用盡,不給子孫留餘地。
過猶不及,盛極而衰,否則兒女只會慢慢地走下坡路。
老話也說:“一代精明一代拙,聰明過頭人不和。”
上一代太聰明能幹,精明算計,把事做絕,下一代就寸步難行。
須留三分聰明給兒女,教育子女成才,才是家庭長盛不衰的秘訣。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正反讀書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