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的丁丁和他的小狗白雪

2025年1月1日起,眾多1929年誕生的經典作品正式邁入公共領域,其中就包括大眾所熟知的比利時漫畫《丁丁歷險記》——年輕的記者丁丁與他的小狗白雪,將不再受版權限制,在文化領域展開全新的冒險。

丁丁和他的小狗白雪足跡遍佈世界。
自1929年誕生以來,丁丁的故事迄今被翻譯成超過80種語言,累計銷量超過3億冊。比利時國王曾說:“丁丁是我們國家最好的大使。當我訪問某個國家時,我發現他早已經在那裡了。”

相比喬治 · 普羅斯珀 · 雷米(Georges Prosper Rémi)的名字,埃爾熱(Hergé)這個筆名更為人所熟知。作為“丁丁之父”,埃爾熱和他筆下的人物“丁丁”一樣,出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
15歲的埃爾熱在學校加入了童子軍,並且第一次離開比利時和隊友們一起去往瑞士,隨後又去了西班牙、奧地利和義大利。旅行期間,埃爾熱開始在童子軍月刊上發表自己的旅行手繪日記。1924年,十七歲的雷米第一次使用了“埃爾熱”這個伴隨他一生的筆名。

15歲的埃爾熱(最右)和童子軍成員在瑞士

十八歲高中畢業後,埃爾熱在《二十世紀日報》找到了一份工作。1926年,他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連環漫畫集《託託歷險記》( Les Aventures de Totor),故事的主人公託託是一個熱愛冒險的童子軍隊長,在前往美國看望叔叔的旅途中,經歷了險象環生的冒險旅程。
《託託歷險記》保持著當時歐洲漫畫流行的“文字連環畫”風格,但受到美國連環畫的衝擊,埃爾熱希望創作出美式連環畫那種文字“從人嘴裡吐出來”的“氣球漫畫”(Comic ballon)

米盧(Miro)名字來自埃爾熱的初戀女友,後來這隻小狗成為了《丁丁歷險記中》大家所熟知的白雪

1929年1月10日,經過畫風和內容調整,丁丁和小狗“白雪”(Milou)誕生了,他們的第一次冒險,將前往蘇聯。

《丁丁在蘇聯》法語版封面
這個頭頂一撮毛的小個子記者大獲成功,在比利時收穫了一大波粉絲。隨著《丁丁在蘇聯》的爆火,埃爾熱隨即開始創作更多丁丁的冒險故事,丁丁接下來又先後去到剛果、美洲以及埃及。
在創作這些故事時,埃爾熱並沒有去過這些國家,也沒怎麼進行過調研,故事中不乏一些那個時代西方式的偏見和冒犯性的刻板印象。
丁丁初次登場前,丹麥《政治報》為紀念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百歲誕辰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比賽,獲勝者將有機會再現凡爾納小說《環遊世界八十天》中斐利亞福克(Phileas Fogg)的環球旅行。這個比賽的規則十分奇怪,參賽者僅限青少年,而獲勝者必須在不搭乘飛機的情況下,46天內獨自完成環球旅行。
數百位丹麥男孩報名參加了比賽,最終15歲的童子軍兼汽車展銷員帕勒·胡爾德Palle Huld幸運地贏得了這次環球旅行的機會。他於1928年3月1日從哥本哈根出發,乘坐火車和輪船,行經英格蘭、蘇格蘭、加拿大、日本、韓國、中國、波蘭、德國以及莫斯科等地。
這趟旅行在當時廣受關注,這位15歲的少年在44天的旅行結束回到丹麥時,迎接他的除了他如釋重負的母親,還有另外20000名支持者。他將自己的旅行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受到大量讀者的喜愛,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且來到比利時一名叫埃爾熱的漫畫家手中,在帕勒遊記出版的同一年,丁丁也登上歷史舞臺,展開了他的第一次冒險之旅。
帕勒本人在很多場合表示他就是丁丁靈感的來源,還有不少人則相信丁丁的原型是法國旅行攝影師羅伯特·賽克斯(Robert Sexe),因為他的旅行順序剛好和《丁丁歷險記》前三本重合。關於“丁丁原型是誰”的爭論從未停歇過,對於丁丁迷們來說,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是丹麥小男孩帕勒還是小個子記者丁丁,激勵大家的都是勇敢無畏和冒險精神。
《丁丁歷險記》的中國之旅
2021年1月14日,《丁丁歷險記》的封面手稿在法國的拍賣會上以317.54萬歐元成交, 創下有史以來漫畫手稿拍賣的最高紀錄。這幅35釐米見方的《藍蓮花》封面手稿創作於1936年,畫中丁丁和小狗白雪藏在一個青花瓷花瓶裡,上方是一條紅色的中國龍。

這幅封面在當年因為印刷成本過高,出版商拒絕批次印刷而未被採用,於是,埃爾熱將這幅原稿送給一個6歲的小男孩——他的出版商路易斯·卡斯特曼(Louis Casterman)的兒子讓·保羅(Jean-Paul),小男孩把它小心翼翼地折成六折藏在他的抽屜裡,直到幾十年後才得以重新面世,因被摺疊存放了很久,畫稿上也帶著深深的摺痕,但封面還保持著原有的顏色。
這幅封面正是《丁丁歷險記》系列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埃爾熱創作的第五個冒險故事《藍蓮花》。
1999年,《世界報》的一項讀者評比結果顯示,影響二十世紀的著作中,《藍蓮花》列在了第十八位。很多法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也是從這本1936年面世的漫畫書開始。
《藍蓮花》中文版封面
正如埃爾熱本人所說“這朵藍蓮花讓我發現了新世界”。
在這本漫畫中,除了主角“丁丁”的名字以中文出現外,漫畫中還出現了大量帶中文的招牌、橫幅、字畫等等街景以及環境裝飾。中國名字張充仁,是系列漫畫中唯一齣現的真實人名,是《藍蓮花》裡丁丁的中國朋友“張(Tchang)”,也是現實生活中埃爾熱的中國摯友。

由於對中國知之甚少,在別人的引薦下,埃爾熱在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結識了27歲的中國留學生張充仁。
在《藍蓮花》的創作過程中,張充仁為埃爾熱講解了大量和中國相關的背景知識,從歷史、政治、藝術、風俗人情到生活習慣。張充仁還送給埃爾熱一本《芥子園畫譜》,向埃爾熱介紹了中國繪畫的白描技法,以增加漫畫的現實感。
除此之外,埃爾熱會和張充仁一起討論修訂故事草稿,漫畫中出現的街道、人物形象和中日關係等細節,埃爾熱都會請張充仁給出建議。
埃爾熱完成鉛筆底稿後,張充仁還會幫助他做“中國化”修飾,這讓故事中的中國元素更貼近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本來面貌。

《藍蓮花》插圖

埃爾熱還在《藍蓮花》中以張充仁為原型,塑造了一個謙虛勇敢,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丁丁打垮毒販的中國小孩,使得“張(Tchang)”成為法語國家中最著名的中國人。
1981年,埃爾熱的健康狀況已經開始變得糟糕,74歲的張充仁回到布魯塞爾看望了老友,兩年後的春天,埃爾熱因病離開人世。

1981年3月,幾十年未見的埃爾熱與張充仁在布魯塞爾重逢

穿梭於20世紀的小個子記者
雖然《丁丁歷險記》最早刊載於一本兒童副刊上,但埃爾熱的作品受眾群並不侷限於兒童。這些故事的設定都根植於現實生活,我們甚至可以在其中看到整個二十世紀的縮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歐洲社會的討論熱點。
丁丁的冒險之旅,開始於當時與歐洲針鋒相對的國家——蘇聯的“揭露之旅”,隨後,他前往當時殖民色彩濃重的非洲。在《紅海鯊魚》和《黑金之國》中,圍繞石油資源產生動盪的中東地區成為了獨裁和政變的背景板,隨後的《藍蓮花》將一個“被侵略的中國”拉進西方民眾的視線。進入科技突飛猛進的20世紀50年代,丁丁比人類更早登上了月球。到了埃爾熱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丁丁與皮爾卡羅游擊隊》中,丁丁甚至戴上了象徵和平的“CND“標誌頭盔。
月球探險
1954年8月出版
在卡爾庫魯斯教授的計劃主持下,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載人飛船飛向了太空。船上有丁丁、米盧、阿道克船長和他們的同伴們。整個旅程充滿著危險,甚至連火箭是否能夠安全在月球上降落也是賭運氣的。丁丁和白雪從來沒有面對過這樣驚險的歷程,從故事一開始直到結束,他們一直處於極度危險中。

紅色拉克姆的寶藏

1944年11月出版
丁丁、米盧和船長尋找海盜紅色拉克姆的寶藏。按照從獨角獸號中得來的線索,他們發現了藏寶地點。在荒島上他們找到一些奇怪的東西,在海底他們又經歷了驚險的歷程,但結果並非如他們想象的那樣。
從22歲寫下第一個故事《丁丁在蘇聯》,到去世時仍未完成的第24個故事《丁丁與字母藝術》,埃爾熱一輩子都沒離開過丁丁的世界。
不同於丁丁的冒險精神,埃爾熱並不熱衷於旅行,雖然他沒怎麼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布魯塞爾,但他以丁丁的視角實現了波瀾壯闊且精彩紛呈的冒險旅程。在《致丁丁的信》中他寫道:“年輕時,我的理想就是成為你(丁丁)這樣的人”。
不同於其他的超級英雄,丁丁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小個子的普通人,以“世界就在腳下,冒險就是生活”為信仰,進行著各種奇遇和冒險。丁丁證明了成為一名英雄並不需要長得高大強壯或者擁有超能力,所需要的只是堅持做該做的事,並不計較付出。
丁丁與字母藝術 Tintin et l'Alph-art
1986年10月出版
《丁丁與字母藝術》是埃爾熱作品系列《丁丁歷險記》的第二十四部,原本預計於1986年出版。然而遺憾的是埃爾熱於1983年不幸去世,他離開時留下了150多頁關於此作品的繪製的筆記、輪廓手稿和草圖,故事結局也尚未設計。,埃爾熱的同事兼最值得信賴的助手鮑勃·德摩爾提出完成這個故事並出版,但由於埃爾熱的遺願是不希望其他人繼續《丁丁歷險記》,因此,埃爾熱的遺孀範妮最終決定將埃爾熱未完成的草圖以書籍的形式出版。為此,她授權讓一個專家團隊對草圖進行了編輯整理,其中 44 幅被選中出版。《丁丁與字母藝術》大致講述了丁丁發現當地一名藝術品經銷商被謀殺。經過進一步調查,他發現了一場藝術品偽造的陰謀,其幕後主謀是一位名叫“阿卡斯”的宗教首領。
丁丁96歲了,但他從未過時,依然是奔走在世界各地,用笑容面對一切困難和未知的“年輕人”,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終其一生想要抵達的夢想。
1月10日是《二十世紀日報》首次發表丁丁歷險記的週年紀念日,也是世界丁丁歷險記日,在這一天,祝丁丁和他的夥伴白雪永遠年輕,永遠富有冒險精神。
編輯:二郎   運營:小石,Yidan  監製:Algae
🐶
更多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