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的「鐳射眼」Pixel 8 系列開始,Pixel Camera 開始系統整合另一邊,佔據手機生態半壁江山的蘋果則在 iPhone 11 系列中全面引入了 Deep Fusion 技術,同樣使用多幀堆疊的技術,卻譭譽參半。至於沒有 Deep Fusion 的 iPhone,雖然效果自然,但的確在畫質上又吃了虧,最終在後續處理器更迭中被逐漸淘汰。
大家熟悉的 Deep Fusion 來了自那之後,計算攝影這個詞開始承受越來越多負面聯想。照片塗抹感嚴重、銳化過度、畫面割裂感強……這些令人不適的觀感形容詞,逐漸成為計算攝影的刻板標籤。事情的轉變出現在今年,在 OPPO Find X8 Ultra 上,有一個全新升級的、號稱為攝影師準備的「大師模式」,其成像風格相比主流計算攝影更加剋制與柔和:有效壓低了數碼銳化所帶來的割裂感,同時擁有較為自然的亮度曲線。但有點遺憾的是,在追求觀感和柔和的同時,大師模式的銳度沒有保持住,物體邊緣清晰度下降,畫質稍微欠缺些紮實。
而 Project Indigo 的路線則更為激進,它一邊追求壓榨效能到極致、一口氣合成數十張照片的演算法,一邊在成片上完全去掉計算的負面影響,讓計算只留在過程,最終呈現出的是一張觀感自然、亮度線性、銳度線上的照片。可以說,這是目前我見過的,將演算法與成片分隔得最好的影像 app。歸根到底,我們對計算攝影的質疑,其實來自於對照片中那種明顯的「被加工痕跡」的厭惡。沒錯,演算法的確很重要,演算法也的確很努力,但人們想得到的,僅僅只是 Marc Levoy 口中那張不需要任何專業器材輔助,只需要經過計算,就能效果出乎意料的,普通的好照片。而不是一張演算法躍然紙上的邀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