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分析俄美談判:俄態度強勢,美做多項讓步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美俄首輪談判週二晚上結束,看雙方對外通報的資訊和口氣,老胡的總印象是,美國對推動談判進展比較著急,所以態度比較軟,做了挺多讓步。俄方的態度相當強勢,他們不懼展現關鍵分歧很大,明確反對向烏克蘭派駐北約國家軍隊維持和平,無論那些軍隊打著歐盟軍隊還是各自國家軍隊的旗號。
美俄第一階段談判結束。美方稱本次會談只是未來艱難談判的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歐烏並沒有出席,美方稱,未來會讓歐盟和烏克蘭參與談判,但未承諾他們會上談判桌。(圖源:外媒)
美國國務院在第一時間釋出了公告,強調談判達成的“共識”。這場在利雅得舉行的俄美第一輪會談持續了約5個小時,美方對其成果總結了以下要點:建立磋商機制,解決雙邊關係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目標是採取必要措施,使兩國各自的外交使團運作正常化;任命各自的高層團隊開始努力尋找儘快以持久、可持續和各方均可接受的方式結束烏克蘭衝突的辦法;為烏克蘭衝突成功結束後,雙方在地緣政治利益以及歷史性經濟、投資機會方面的未來合作奠定基礎;參加今天會議的各方承諾將繼續參與,確保該程序及時、富有成效地向前推進。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還表示,“世界上唯一能夠實現這一點、並且能夠讓人們聚在一起開始嚴肅地討論這一問題的領導人是特朗普總統。”他這是急於為特朗普邀功,說後者愛聽的話。關於歐洲和烏克蘭沒有參與談判,魯比奧表示,“歐盟需要在某些時候參與其中,沒有人會被排除在外。”但他又說,所有捲入衝突的國家都必須接受談判的結果。他還暗示,當美國結束對俄製裁時,歐洲需要同樣這樣做。
俄方第一時間對談判的積極評價集中在雙方的態度上。俄羅斯談判代表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對路透社表示,在與美國官員會談後,現在談論“妥協”還為時過早,但雙方已經開始“互相傾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另一談判代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表示,會談“非常有益”,因為雙方“不僅互相傾聽,而且互相聽取”。
與此同時,在俄方提出不希望北約軍隊駐紮烏克蘭之前,英國首相斯塔默提出要派遣英國軍隊進入烏克蘭戰區,還呼籲在巴黎的更多歐洲領導人加入他的行列。BBC分析認為,斯塔默“試圖在歐洲領導人和特朗普之間架起橋樑”。
利雅得談判是烏克蘭戰爭爆發三年以來美俄高階官員第一次面對面直接會晤,因此有特殊意義。俄方不僅堅持對於結束烏戰的立場,而且要讓會談擴大到整個俄美關係,這個態度顯然被美方接受了。請注意美方宣告中的表述,戰爭結束後雙方的“地緣政治利益”顯然指的是要讓戰後安排照顧各方的安全關切,其中也包括俄羅斯的安全關切,這等於是鬆動一味用北約東擴擠壓俄羅斯的立場,這是俄方一直堅持的。
▲美國國務院釋出的公告截圖。
美方同意雙方外交使團運作正常化,而且開啟了雙方高層接觸,這等於宣告美國已經結束對俄羅斯的外交制裁。按美方的態度,歐洲也應同樣結束對俄外交制裁,恢復彼此外交使團的正常配置。另外,美方還同意給未來經濟和投資合作奠定基礎,這是接下來取消對俄經濟制裁的承諾。應當說,初次談判,美方已做出全線讓步的姿態,接下來要解決的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和歐洲之間的相互妥協。
老胡個人覺得,俄美能坐下來談,目標指向結束烏克蘭戰爭,總的來說是件好事。我個人作為一名老的國際新聞報道者,沒有一些人覺得美俄談判了、緩和關係了,就對中國不利的危機感。烏克蘭戰爭對世界無疑是壞事,對中國也沒好處,我個人是樂見它們取得一些突破的。俄羅斯與西方緩和關係,中國會減少不願意“站隊”的壓力。
然而客觀說,就像美俄代表都描述的那樣,利雅得會談只是開啟用談判方式結束烏克蘭戰爭邁出的第一步,雙方只是做了一個談判的路徑安排,接下來每一個問題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特朗普肯定同時做不了普京、澤連斯基和歐盟的主,而俄羅斯與烏克蘭及歐洲目前的態度仍是高度對立的。
俄方的第一個要求肯定是承認戰場現實,而這也將是烏克蘭第一個難以吞嚥的苦果。
二是俄羅斯堅決反對戰後烏克蘭有任何北約的痕跡。如果北約國家軍隊打著別的旗號大規模進入烏克蘭,這等於是俄羅斯用一場戰爭打擊北約東擴進烏克蘭的設想,卻在戰後透過“維和”機制,把換一個旗號的北約軍隊放進來,允許它們部署到俄羅斯的邊界上,俄方豈不是自己把自己套了進去?
而如果俄羅斯既拿到原烏克蘭20%的土地,又徹底驅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這場戰爭就相當於俄羅斯的“完勝”,烏克蘭和歐洲會覺得自己“投降了”。美國透過一次政黨輪替,特朗普可以甩掉所有政治包袱,也甩掉西方建制派的共同主張,但是歐洲各國的臉往哪裡放?什麼也沒有為烏克蘭爭取來的澤連斯基,豈不被國內浴血奮戰的民眾罵死?這的確是極難破解的衝突。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週二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說,他取消了本月19日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的計劃,相關行程推遲至3月10日。澤連斯基還表示,將邀請美國政府官員前往基輔進行直接磋商。針對當天俄羅斯和美國代表團在沙特舉行會談,澤連斯基在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晤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土耳其和歐洲應該參與結束俄烏衝突的討論,“談判不應該在我們背後進行”。澤連斯基說:“俄美在沙特的會談令人吃驚……我(目前)不會去沙特。”(資料圖)
魯比奧說出“所有捲入衝突的國家都必須接受談判的結果”這句話,已經是一種威脅的口吻。澤連斯基週二說,他不會屈服於俄羅斯的“最後通牒”,但魯比奧的這句話反而像是最後通牒。
問題在於,特朗普真的有能力獲得美國的整體支援,透過強壓烏克蘭和歐洲來實現結束戰爭嗎?那有可能意味著西方鋪天蓋地的、海嘯般的反對,對他意味著巨大政治風險。週二的確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它是值得歡迎的第一步,但也是前方充滿不確定性的第一步。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