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媽寫的文章,邀請大家一讀:)

大家週日好,本次推送文章的作者是我媽Karen同學。今年春天時,媽媽和我共創的“反雞娃親子教育大課”正式推出,獲得眾多讀者夥伴、尤其是家長朋友們的肯定,好評率創下了「學長LEO」系列原創課程的新高。感謝大家的信任和喜歡:)

作為本套課的C位主講人,我媽確實費了很多心,以高度匠心負責的態度儘可能全面、深入、生動地把她引導我成長的經歷和方法一一寫入每節課,熬了很多夜,改了很多遍,錄得很認真,精益求精的態度讓做兒子的我很感動。不管是當年在大學教書,還是退休數年後創作這套親子課,媽媽一直是我心中最棒的老師。

這套課包括40節媽媽和我的精錄音頻課(不會過期、隨時隨地學習),配合每節課的線上學習講義,總計超100個方法和故事案例詳解,為的是幫廣大家長解決親子育兒路上的各類痛點,而且是以“反雞娃”的形式。我們希望、也相信更多家長可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焦慮、快樂從容、事半功倍。
話不多說。大家可以掃描下面這張圖的二維碼瞭解詳情、報名學習這套“反雞娃親子教育大課”。希望更多家長和孩子能互相溫暖激勵、一同學習成長。

Leo和我合作完成的親子課上線已有小半年了。Leo建議我做個小結,所以,今兒個我就來此冒個泡。
最想也最該表達的是感謝—感謝大家的支援和鼓勵!你們的信任,給了我做這個課程的動力和信心。
課程總共40節,Leo和我各負責一半。我這一半的內容包括好習慣的養成、健康人格和性格的培養、能力的獲取以及人生規劃等,對應了家長們普遍關心的20個問題。為了切實幫助到有需要的家長朋友,我儘可能詳盡地介紹了多種對策。有些是我在養育兒子、與兒子的互動中,摸索出的好方法,有些則是我從多位父母那兒收集到的行之有效的辦法。非常希望這個課程能起到使用手冊的功效,聽者可以擇取一二,付諸實踐,所以,在詳述應對某個問題的辦法時,我採用了第一、第二、第三的羅列形式,掰開揉碎地講。Leo開玩笑地形容我是“吭哧吭哧地使力氣“。好在,講述中穿插了不少案例,聽起來不枯燥。
沒能做到妙語連珠、語驚四座,唯有奉上我的誠心和尊重。相信聽過的朋友都感受到我的誠意了吧。如果您覺得,該課程言之有物,誠不我欺,我便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兒一個。
在和多位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有兩個特別深刻的印象。其一,他們非常重視親子教育的方法,侃侃而談,有理論有實踐,所以,對於諸如孩子寫作業拖沓、青春期逆反這類我不曾遭遇過的難題,我先是向他們取經,而後提煉總結在課程裡,並且加入了我個人的思考。其二,我明顯感受到家長們的育兒焦慮。孩子的學業成績、課外補習、中考、高考、未來的就業,皆是令家長們憂心的問題。這與大環境密切相關,他們身不由己。
實際上,在多重多方教育內卷的壓力之下,許多家長疲於應對,左支右絀,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卷”出了或輕或重的“內傷”。待他們成人,這些內傷很可能顯化為自我認知偏差、社交障礙、厭世情緒等,最終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質量。所以,我給家長的建議是:既不雞娃,也不躺平,抓大放小,給孩子留一點自由成長的空間,也給自己減輕一些心理負擔。孩子快樂,家長放鬆,讓家庭迴歸原本該有的狀態
人類正在大踏步邁進人工智慧時代,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產品迭代迅速,社會結構和產業形態也會因此產生重大變革。這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需要人們具備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以及適應變化、迎接挑戰的能力。所以,我認為家長們時常忽視卻最需要做的是,培養、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鼓勵孩子養成善於動腦、創造性思考的習慣。學業成績非常重要,但不應覆蓋孩子成長的全部。不要把注意力僅僅侷限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在不經意間抹殺了孩子求知探索的潛能。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困難、理性解決問題。這些至關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如何培養,我們的課程都進行了詳細探討。
家庭教育一定要考慮到孩子大腦發育這一要素。比如,充分利用孩子三歲之前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給予智力和情感的啟蒙。再比如,音樂、遊戲和運動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大有好處。還有,青春期的孩子“六親不認”、“油鹽不進”不是他們變壞了、故意和家長對著幹,而是他們進入了大腦發育和生理發育的特殊階段,最需要家長的愛、理解和包容。另外,習慣性地對孩子打壓、謾罵、羞辱,肯定會造成孩子大腦某些區域的損傷,導致他們情緒調控紊亂,人格發展受阻。父母的言行和對待孩子的方式,都會在孩子的大腦裡、心理上留下印跡,不可以隨性而為,要自我約束,有理有節,營造親子互動的良性迴圈。有關這些內容,我們的課程都有具體的闡述。
課程介紹的好習慣養成方法以及能力的培養對策,都要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需要家長耐心和持續的實踐。比如,訓練孩子專注力的遊戲,可以每天留出十幾分鍾時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變為親子游戲,堅持幾個月,才可能見到效果。再比如,糾正孩子寫作業拖沓的“作業日誌”法,無疑也需要日復一日的應用,直到孩子形成工作記憶。有媽媽抱怨說,試過這樣那樣的方法,都不管用。我問她堅持了多久、是否反覆多次嘗試過,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回說是她自己不耐煩,試了一兩次就放棄了。養育子女,首先考驗的是家長,是大事小情上的、經年累月的考驗。所以,我常說,成為合格的父母,是一場修行
除了持之以恆,很多時候還要投孩子所好。有家長對獎勵辦法心存疑慮,說孩子們錦衣玉食,啥都不缺,獎勵起不到實質性作用。我倒是覺得,孩子們最稀罕的應該是家長和他們一起瘋玩兒。不說教,不嘮叨,不評判,純粹地為了高興而高興,為了玩兒而玩兒,當一回最給力的玩伴。這是精神和情感的獎勵。有位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孩,聰明伶俐、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學習成績很好,但就是寫作業拖拖拉拉,對她來說很簡單的作業,也要拖到半夜。她媽媽軟硬兼施,都不奏效。我建議她跟孩子說:拖到半夜,你的睡眠時間就少了很多,睡不夠也得早起上學,久而久之,你會嚴重缺乏睡眠,你的大腦就發育不好,你就變笨了。事實證明,這個辦法管用,因為女孩最害怕變得不聰明。這是戳到了痛點。家庭條件、孩子的性格和資質,各有差異,需要家長花點心思,找到最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也相信,課程裡詳述的諸多方法中,總會有一個適合您家的娃。
再容我嘮叨幾句最想對家長朋友們說的話:孩子有所短,就必有所長。考不上985、211,哪怕只能上職業學校,也不意味著孩子就一定沒前途。關鍵在於發揮孩子的長處,讓孩子學到安身立命的技能,賦予他們靠自己的努力賺取幸福人生的能力我們的課程裡就有調皮搗蛋的所謂“學渣”變身為人生贏家的案例。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