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掀起了一場偉大的博弈——紀念《偉大的博弈》中文版出版二十週年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金融 獵豹

如果沒算錯,戈登先生今年80歲了。
他於1999年成書的《偉大的博弈》,記載了華爾街三百年發展史。直到今天,該書仍然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2005年,祁斌先生翻譯的中文版出版,恰逢股權分置改革啟動,讓我們見證了一場偉大的博弈。
恍然20年過去,如果戈登先生願意續寫本書的話,一定有太多精彩的內容。
這些內容裡,最大的主角一定是科技公司的異軍突起,引領人類經歷了一場從技術到資本,最後到制度的偉大變革。
事實上,《偉大的博弈》告訴我們的,恰恰是人類文明就是一部由技術、資本、制度推動的演進史。
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這段歷史變得更精彩、更激烈。它在科技界、資本市場、制度頂層,掀起了一場偉大的博弈。

何謂“博弈”?

“博弈”一詞,最初來源於古代的棋類遊戲。
“博”指六博,有棋盤、棋子,雙方透過擲採(類似擲骰子)決定行棋步數等,進行對抗競爭;
“弈”指圍棋,雙方在棋盤上透過落子爭奪地盤以定勝負。
《論語·陽貨》寫道:“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後來,“博弈”被廣泛應用到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社會學、生物學等眾多領域,成為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概念,用於描述和分析各種主體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策略選擇和利益權衡的情況。
1944年,約翰·馮·諾依曼和奧斯卡·摩根斯坦合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奠定了現代博弈論的基礎。
以DeepSeek與OpenAI、XAI的關係為例,三者就存在著明確的博弈。在DeepSeek出現以前,OpenAI憑藉強大的技術優勢和算力壁壘,以及遙遙領先的市場佔有率,在AI的世界裡獨步青雲,直接把“Open”變成了“Close”,卻照樣不妨礙它的高階產品每月上百美金的收費。
而DeepSeek出現後,消費者發現,使用免費或低成本的DeepSeek,其效果並不比收費的ChatGPT差,於是直接動了OpenAI的乳酪,逼著它也開始表示要開源,要免費。
此時,馬斯克的Grok3頂著“開源、免費、最高訓練算力”的“光環”亮相,試圖兼具DeepSeek與ChatGPT的優點而勝出。不過,在一些問題測試中,Grok3偶有翻車。
DeepSeek也不甘示弱,幾乎同時釋出了一項由梁文鋒親自參與的研究論文成果——原生稀疏注意力機制。意圖表明:算力與演算法相比,演算法的創新比算力的堆砌更有價值和意義。
於是,業界開始流傳這麼一個段子:
“DeepSeek在倒逼OpenAI推出開源版本的產品,Grok3在倒逼DeepSeek開啟融資來買更多的英偉達,OpenAI在倒逼Grok把商業模式嫁接到X平臺的會員費上。”
你看,這就是一場很有意思的博弈。各個企業在技術成本、市場收益等之間,尋找一個最佳的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路徑。

“博弈”為什麼偉大?

既然博弈不過是各個主體之間的“勾心鬥角”,那麼為什麼戈登先生要用“偉大”來形容博弈呢?
這可以從華爾街乃至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講起。
《偉大的博弈》一書裡,記載了股市、註冊會計師制度以及中央銀行制度為什麼會出現的過程和機理。
這些都不是憑空的發明創造,而是在成千上萬的微觀主體之間,在市場與政府之間,在道德與邪惡之間,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博弈而出現的。
博弈的結果,本質是多方達成妥協的結果。而實踐證明,這個結果往往能讓大部分人的利益獲得改善。
這就是博弈的偉大之處。
如果沒有股市,我們的許多重大工程、重大專案、重要的發明創造,可能要延後很多年;
如果沒有註冊會計師制度,“安然事件”這樣的財務造假醜聞可能要多出來很多倍;
如果沒有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商業銀行可能還在各自為戰,金融效率會大打折扣,金融風險會與日俱增。
再回到熱鬧的AI界。大家應該能明顯發現,自從DeepSeek出現後,人們對AI的認知與使用度大幅提升。因為這樣一個代表著人類前沿的科技文明,以一種親民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對技術界的開源,對消費層的免費,難道真的是企業家們的突發善心嗎?
還真不是,誰不想多賺些錢。這是博弈的結果。
十幾年前,筆者在深圳聽過祁斌先生的一場演講,講中國經濟騰飛的奧秘是什麼。
他展示了在北京郊區拍的一張照片:公路邊的巨幅廣告牌上,整齊地貼著幾十張農家樂的宣傳海報,每張海報大小規格相同,各代表一家農家樂。
祁斌先生指著照片說,這就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奧秘:幾十家企業在這裡開展著自由公平的競爭。
這也難怪,誕生了“六小龍”的杭州,在總結成功經驗時談道:創新從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企業在自由競爭中拼殺出來的,政府要做的是給企業提供一個公平舒適透明的環境。

我們正在經歷的博弈

雖然博弈帶來了一些偉大的結果,但其本質只是一種策略互動的方式,並不必然“偉大”。它既有推動社會進步、技術創新的積極面,也可能因人性弱點、制度缺陷或目標偏差而陷入非理性、破壞性甚至災難性的困境。
今天,我們經歷著太多的博弈,很多甚至是殘酷的,比如內卷式競爭、軍備競賽、關稅壁壘,以及技術封鎖等等。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長期處於來自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壓制。
這種博弈格局,直接體現在了資本市場上。
長期以來,美股以科技股為龍頭,連續高歌猛進,而A股長期受制於技術壁壘對產業升級的壓制,只能依靠政策刺激靈光一現。
好在2025年開始,中國的很多技術開始突破這層封鎖,在這場並不“偉大”的博弈裡打開了新的局面。
DeepSeek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它的出現,直接帶來了相關產業鏈的振興,並激活了中國原有的製造能力強、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市場容量大等優勢,進而帶來了A股大量企業的價值重估。
上週五,美股三大指數集體大跌,但中概股逆勢上漲。資金的選擇,在昭示著一個新舊秩序的更迭。這股更迭的力量,就來自技術的突破,打破了技術壁壘下的博弈格局。
《偉大的博弈》最後一章這樣寫道:“進入20世紀80年代的華爾街,技術的巨大進步使得人類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實現了全球化,並使得世界金融市場實現了一體化。90年代的股市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在資本市場的催生和推動下,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脫穎而出,成為引領美國新經濟增長的引擎。在世紀之交的前夕,道瓊斯指數首次突破了1萬點。人們不禁要問,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
顯然,市場沒有辜負戈登先生的世紀之問。雖然經歷了“9.11”恐怖襲擊和次貸危機,但高科技企業的引擎力量,仍然帶領美股實現了長達十多年的大牛市。
在這場偉大的博弈裡,科技企業扮演的角色實在太重要。以至於當中國科技企業開始真正展現核心競爭能力的時候,市場開始展開新一輪價值重估。
我們也想問:“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
前不久,中國最高領導人親切接見了華為、阿里、騰訊、小米、宇樹科技、DeepSeek等一眾中國最優秀的民營科技企業,指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
此外,《哪吒2》繼續在票房榜上高歌猛進。這背後是上千家中國動畫企業的集體努力。
在“民營化、市場化”的經濟背景裡,博弈的前提條件得以完善,有理由相信,將催生出一個個偉大的結果。
更有理由相信,戈登先生對於科技浪潮的世紀之問趨勢會繼續下去。唯一不同的是,主角多了一箇中國,使得這場博弈更加偉大,更加精彩。
 /// END /// 
No.6239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江南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