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來源 | 吉利官方
作者 | 孫雅楠
編輯 | 蘇鵬
當被價格戰和配置內卷推到極限的新能源市場中,中型車難免會落入盲目卷價格的俗套中。但吉利銀河星耀8卻希望在這個看起來沒有新故事的市場死水中,用“混動豪華”帶掀起漣漪。
在4月初開啟預售一個月之後,吉利銀河星耀8於5月9日正式上市,最終上市價格區間為12.58萬至16.58萬元,6月30日前完成大定的使用者可以在此基礎上再減1萬元。
這也意味著,星耀8的上市限時價為11.58萬-15.5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星耀8在預售期間便投放了五款配置,覆蓋EM-P與EM-i雙路線混動方案,主打節能與效能並重的產品邏輯。
而在正式上市階段,星耀8又加入兩款搭載基礎輔助駕駛功能的版本,把入門指導價拉至12.58萬元(不含大定使用者限時補貼),回應市場對智慧化分級定價的現實需求,將選擇權交給使用者。

圖片來源:吉利官方
星耀8並不是一款以創新博眼球的車,但它命中使用者最核心的需求:夠大、夠穩、夠節能,同時輔助駕駛功能屬於可選項。
在新勢力普遍押注純電的當下,星耀8是否能用混動的方式撬動B+級轎車市場,值得繼續觀察。

不到13萬,真的能買到“旗艦感”嗎?
吉利銀河星耀8可以說是吉利在新能源混動領域的一次硬仗,它想做到的是重新定義混動B+級轎車的價值上限。
星耀8以12.58萬元的起售價(不含大定使用者限時補貼),試圖用中端價格打造成高階體驗,無論是從尺寸、配置、還是補貼權益的設計上,都試圖給使用者一種可選擇的心理預期。
星耀8最大的亮點是在車長超過5米的前提下,還能實現3.36升的百公里饋電油耗,以及1600公里綜合續航的綜合續航里程。
作為家用車,星耀8並沒有忽略一輛車最基礎的質感。它採用前麥弗遜、後五連桿獨立懸架結構,並全系標配FSD可變阻尼減震系統,具備一定級別的動態自適應調節能力。
星耀8麋鹿測試成績為80km/h,百公里剎停距離僅34.5米,轉彎半徑5.8米,這意味著,在城市行駛中,星耀8能從容應對併線、緊急制動等高頻場景。
星耀8其實暗藏著不少堆料的“小心思”。首先是EM-P雷神超級電混系統,可以將其理解為吉利目前主力推廣的混動平臺,相較傳統油車的發動機,它主打電驅為主、油驅為輔,對使用者的受益明顯:起步快、響應快、低速安靜、節油效果顯著。
同時,星耀8在不同配置上分為60km和130km純電續航版本,這也是它在靈活性上的加分項。對於主要在城市通勤、擁有日常充電條件的使用者,60km版本已經夠用;而偶爾有郊區通勤需求或者不方便頻繁充電的家庭,130km電池版顯然更適合。
近日動力電池新國標正式釋出,在對電池各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吉利銀河星耀8所採用的神盾電池安全系統已經在關鍵測試維度上達到了更嚴苛的標準,例如電池浸水標準超過48倍、擠壓強度測試和外部短路保護測試分別達到20倍安全冗餘。

未來汽車Daily 攝
自上月工信部對智慧化功能宣傳的條件收緊後,輔助駕駛功能不再是車企宣傳的最大“必殺技”。星耀8在上海車展宣佈新增加兩個基礎輔助駕駛版型,最大的變化就是將“智慧輔助駕駛”做成了可選項。
也就是說,不同於之前其他品牌把輔助駕駛功能堆在高配裡,星耀8把選擇權交給使用者,讓預算有限但對智慧化有剛需的使用者也能體驗到AEB自動緊急制動、ICC智慧巡航等基礎功能。對預算卡得緊的消費者來說更人性化,其實比一味堆料更能打動人。
這背後的重要邏輯是,吉利明顯意識到使用者對價格敏感度的提升。
這兩款新增車型的預售價分別為13.58萬元和12.58萬元(不含大定使用者限時補貼),即使放在被價格戰席捲的新能源市場裡也較有競爭力。更何況星耀8本身包括一些具備豪華感的配置,如價值12800元的23揚Flyme Sound無界之聲音響、價值8800元的VIP電動行政座椅,在首批預售期是免費贈送的。

圖片來源:吉利官方
對於一輛中型混動轎車來說,聽覺、觸覺的雙重升級是很難得的。尤其是VIP電動行政行政座椅,往往只在20萬+級別才能看到。
即使不看配置,星耀8對置換的包容度也值得肯定,比如不限品牌的10000元置換補貼,也就是說,哪怕之前不是吉利的使用者也一樣能享受優惠。無門檻的做法對很多非吉利使用者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跳板,也是吉利擴大市場的戰略。
當然,星耀8也不能忽略一些潛在問題,比如星耀8在品牌勢能上的突破仍需時間檢驗。對比起比亞迪漢這樣的競品,星耀8在使用者認知中的穩定性、服務網路等方面還不是首選。
但就目前的產品資訊來說,星耀8已經做到了很多人買車時最關心的兩件事:值得、選擇權。

從星耀8看《台州宣言》進展
2024年9月,吉利釋出《台州宣言》,明確提出將以戰略聚焦、戰略整合為抓手,全力推動智慧電動化轉型。
這份宣言釋出前一年,吉利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突破30%,處於行業中等水平,距比亞迪、特斯拉等頭部玩家尚有差距。
而如今,僅銀河品牌電混銷量已連續多月過萬,吉利的第一座工廠台州臨海基地也在去年完成產線智慧製造體系升級。
而如今星耀8的推出,某種程度上可看作是《台州宣言》階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現。
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吉利對品牌精細分層的概念落地:銀河承接主流混動市場;極氪專注高階;領克探索全球新能源市場,助力吉利出海;各個品牌業務邊界日益清晰。
台州宣言提出五大戰略關鍵詞:戰略聚焦、戰略整合、戰略協同、戰略穩健與戰略人才。其中,戰略聚焦首先體現在資源重配。此前,吉利旗下有多個智慧座艙研發團隊,包括吉利中央研究院、億咖通與星紀魅族合作團隊、極氪團隊等,自去年起已逐漸整合進吉利中央研究院。近日,吉利又宣佈將極氪智慧座艙團隊併入中央研究院,且極氪與吉利集團的座艙平臺開發團隊已合併。
組織協同之外,吉利也在構建平臺化的技術底座。
今年年初台州宣言的解析會上,吉利汽車董事長安聰慧提出“兩橫七縱”的研發戰略:兩橫指代極氪與吉利汽車集團兩個業務主體,七縱涵蓋智慧駕駛、智慧座艙、電池、電驅、電混、整車架構與電子電氣架構七大技術方向。
星耀8背後的e-CMA平臺,便是“七縱”中整車架構與電混能力整合的結果。該平臺支援具備高強度籠式車身結構、70%以上高強度鋼佔比,使其成為目前同級市場中最具成本與安全平衡優勢的平臺之一。
相比其他轉型中的傳統車企,吉利在戰略落地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穩健”特質。
例如在晶片採購上,星耀8所用的8295晶片並非盲目“上馬”,而是在2023年透過銀河E8的使用者資料測試驗證後才進入主力車型;在電池方面,近日吉利出售欣旺達合資公司股權,推進電池業務整合,而此前吉利已整合耀寧新能源、極電新能源等統一品牌為“神盾金磚電池”。日後吉利的電池業務將更加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並未將“改革”僅停留在理念、產品層面,內部的改革同樣銳利。近期吉利向華為學習,開啟輪值管理制度,首任輪值總裁由財務背景的戴慶擔任。
最終回到星耀8這款產品上,其意義早已超出市場層面。它是一份向行業展示台州宣言階段化成果的答卷,也是一場證明吉利轉型路徑可複製、可推廣的現實案例。
2024年全年,銀河系列累計銷量突破49.4萬輛,成為吉利體系中增長最快的品牌,同比增長80%;2025年三月,吉利新能源滲透率攀升至53%。這些資料背後是台州宣言並非“紙上談兵”的行動,星耀8只是一個節點。
據悉,2025年吉利銀河挑戰年銷100萬輛,同時力爭2025年實現海外市場15.6%以上增長;吉利集團整車銷量目標是至2027年超500萬臺。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