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天塌了!

作者 | 燕大

以前光說不練,現在練多說少。
近幾個月來,中國對美利國的反制頻率明顯爆棚,跟多年前經常聽到的“抗議”不同,現在全都是手上見真章。
回擊力度對比對方的攻勢,不但對等,有的甚至可以用暴擊來形容。
細數一下去年到現在的幾件反制大事件。
7月,荷蘭官宣,ASML要賣先進光刻機就必須獲得許可,明擺著老美拉攏小弟們封鎖中國晶片,這個所謂“中立”國也慫了。
僅隔三天,中國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確保用於合法用途,不針對任何國家)。
這兩種稀有金屬可不得了,舉個例子,沒有氮化鎵,頂尖的相控雷達就做不了,更別說把成本打下來。
12月,美麗國將140家中企納入半導體管制名單,從裝置到材料再到設計工具,覆蓋半導體全產業鏈,極限封鎖,連個縫都不留。
僅隔一天,我國給予歷史性強硬反擊。
指名道姓,直接限制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軍用民用)物項對美國的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終端使用者和最終用途審查。中國在這些資源上的市場份額超70%,管控之後,全球晶片產業鏈都得頭疼;
中國網際網路、汽車工業、半導體、通訊等四大協會宣告,美國晶片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建議謹慎採購。從市場端,對美國晶片反殺;
其後,針對美國向灣灣售武,對美國13家企業和6名人員進行制裁,資產凍結、活動禁止。
這一次是歷史上硬剛最強硬的一次。
而有了第一次,後面就有無數次。
2025年剛開年,2月1日,特朗普對加、墨分別徵收25%關稅,對進口中國的商品自2月10日起加徵10%關稅。
對加墨更像是虛晃兩槍,創造談判籌碼,而對中國的加關稅則是實實在在毫不摻假。
咱們這邊應該是等了許多久,美國的“臭靴子”一落地,中國馬上重錘回擊:
對產自美國的煤炭、液化天然氣等產品加徵15%關稅;
對其他像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等加徵10%關稅;
對谷歌進行涉嫌壟斷立案調查,將美國PVH集團(全球第二服裝企業)和因美納公司(醫療測序巨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美利堅能這麼玩,我們也可);
對鎢、碲、鉍、鉬、銦等25種稀有金屬產品及其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很不湊“巧”,這些東西大部分跟航天、軍事裝備有莫大關係,且是新能源、半導體、AI基礎設施的“催化劑”。
不到24小時,中方連出數板斧,招招見血,就好比金屬鎢,中國的產量佔全球80%以上,被管制之後,西方客戶直呼“無法生存”。
反制措施生效時間對標老美的2月10日,但大部分在2月4日即開始實施。
這些措施,結結實實會讓美利國感覺到痛,而不是像許多年前,不論對方做什麼,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各種“抗議”再“抗議”,聽得讓人無奈。
以前為什麼反制很少?
說到底,是彼時實力不足,經濟不行,科技技術不行,軍事裝備不行,手上籌碼太少,任何一項重大裝備都得耗費十年數十年才能出成績,在沒出成績之前,只能苟著。
90年年代初的兩伊戰爭把中國驚醒,之後美利國在近海如入無人之境的反覆挑釁徹底把中國拍醒。
砸鍋賣鐵該立項的也得立項,這才有近年來下餃子式的各種各樣的大國重器。
現今硬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以前韜光養晦、搞錢養家,練的少說的多,現在反過來了,以“練”為主、“口頭教育”為輔。
現在的中國跟2017年特朗普1.0時代完全不同,2016年美國艦隊還敢搞出南海對峙事件,彼時我們江南造船廠的2艘052D、大連造船廠的1艘052D還沒交付海軍,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首次下水要到2017年的6月。
而現在,航母數艘、萬噸大驅像下“餃子”,借個膽子給老美,都不可能再現16年南海對峙。
近十年,是中國在軍事、能源、科技等硬實力方面厚積薄發,超速的十年,實力翻天覆地,從以前面對封鎖打壓被動挨打到現今主動反擊,就顯而易見。
另外,2月如此強硬的反制,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第一,對進口煤炭等加關稅,極大肯定新能源的地位。
如果太陽能、風能沒在國內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能源仍然依賴進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話,那就不可能在這些方面加關稅。

要知道,為什麼美國的經濟會陷入兩頭難,一邊市場上熱錢多,另一邊通脹嚴重、經濟萎靡,降息不是、不降也不是。
始作俑者,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石油漲價,石油是工業之母,一切製造都離不開石油,換句話說,石油從2020年的40美元以下漲到130多乃至現在的70多,翻了倍的背後帶動的是生活物價飆升。
我們敢在進口能源上加關稅,底氣就在於這些年於光伏、風能上的全產業鏈基礎建設。

第二,倒逼國內相關行業企業從“粗放型”轉向“精細化”。
就好比稀土,說是土,其實富含各種稀有金屬的氧化物,這東西是極重要的戰略資源,但哪怕中國儲量第一,甚至滿足了美利國80%的需求,卻仍然虧本賺吆喝。
相關產業鏈長期處於低端,企業行業競爭無序,技術落後,把一個用於造手機、造企業、造導彈、造戰鬥機的科技“維生素”硬是賣成爛白菜。
手握大筆資源,但光賣原材料,不但賣不上價,還會持續導致產業鏈在低端惡性迴圈。
限制出口,也會倒逼企業行業往高階精細化深加工方向走,在這方面的技術也要突破卡脖子。
第三,主動出擊,掌握定價權。
價格來自供需,對石油、煤炭、液化天然氣等加關稅,也在變相減少對其的進口需求。
那作為全球大買主,你降價我就買,不過分吧?!
在出口稀土、稀有金屬等方面,與其三天兩頭虧本賺吆喝,不如下決心徹底解決定價問題,至少掌握部分主動權。
在供應端限制出口,無疑也是將價格打上去。
例如鍺,出口管制令出臺後,大量歐美買家向中國廠商諮詢,產品報價在一夜之間飆升。
限制出口軍民兩用物項,倒逼國內行業企業走向高階精細化製造,而非一味售賣粗產品原材料,也會變相吸引外資帶技術進來投資。
說到底,還是實力到了,不再需要再依賴出售礦產原材料這種原始粗放模式。
從去年12月史無前例的強硬反擊,到這一次2月再次快速堅決反制,腕子已經徹底掰上了。
對我們來講,以前實力不足、苟著,現在實力足夠,沒道理再苟,事關自家利益和地位,必須硬剛。
懂王可能還沉浸在2018年貿易戰那會,2.0開啟,釋放的手段仍是老一套,沒啥新鮮招數。
這次強硬反制倒給他提了個醒,光耍嘴炮說合作,沒用,必須得來實際的。

– End – 
   位卑未敢忘憂國!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dx202120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