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自拍》第468個口述故事
今年春天,你也許看到過這樣一條影片——在成都某個老小區的健身器材區,一個戴著誇張的金屬鏈子,纏著金屬腰帶,美式街頭打扮的說唱歌手,表情誇張地在騎椅上晃動著身體,唱著,“謝帝,謝帝,我要diss你。”
這條影片迅速引發了“病毒式傳播”,拍攝地成了網紅打卡地,因“diss你”的諧音被網友調侃為“成都迪士尼”。這片健身區域,甚至出現了排隊取號的情況。
與此同時,人們也注意到了影片裡的主人公,一個叫@諾米麼lodmemo 的年輕小夥。
不同於大眾對於說唱歌手的刻板印象,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諾米給人的感覺,那可能是質樸。他出身大涼山,從小跟著家人放牛羊長大,見過山谷裡翱翔的雄鷹,會幫媽媽做苦蕎粑粑,拉扯三個弟弟妹妹長大。高中以後,他輾轉過很多城市,進廠打過工,當過外賣小哥,有著跟大多數底層年輕人相近的人生軌跡。
他在平凡生活裡唯一的追求,就是省吃儉用攢下幾百塊錢,能去錄音棚裡錄自己的說唱作品。他的歌裡沒有紙醉金迷的街頭生活,只有一個在外打工的底層年輕人,對家人的思念,對未來的迷茫與期待。這個故事不僅屬於說唱歌手諾米,也屬於無數還沒有被看見的底層追夢人。生活總是忙忙碌碌,但他們因為有夢想而不平凡。
以下是諾米的講述。
雄鷹、老巫婆、索瑪花
我是諾米,本名叫阿爾以達,1999年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在村子裡長大。大家應該都是因為“謝帝,謝帝,我要diss你”,才知道有一個叫諾米的rapper。說實話,後來我和謝帝老師私底下的關係還不錯,當時錄歌的時候也沒想那麼多,連拍MV的地方都是隨便選的,但能夠被這麼多人看到,我很榮幸。
我家在山坡上,附近是一家家農戶,小時候住的是搭建在泥土地上的木屋,四周圍著木柵欄,每家每戶都會養很多牛、羊、雞,都是散養的狀態。我們那邊有老鷹,不僅偷雞,據說還能叼走小孩子,現在回想,真的是在很原生態的環境下長大。

我小時候幫家裡做農活。
我們家有四個孩子,我是老大,從小就要承擔起當哥哥的責任,大人們出去幹農活的時候,我就要在家給弟弟妹妹做飯。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靠種地維生,小時候爺爺會帶我放牛、放羊,在路上摘山間的野莓吃,給我講會吃人的老巫婆,怎麼在山間追趕兩姐妹。這是我童年的回憶,也是後來我在歌裡寫到的故事。

幫家裡犁地的時候,累得面目模糊。
我們那邊有很多特別的美食和節日。印象最深的是我媽媽做的苦蕎粑粑,她會把稻穀磨成粉,加熱水,揉成餅狀,蒸起來,味道很特別。前段時間我回了趟老家,彝族的新年在11月中旬,早上六七點,我就跟同村小夥們集合,挨家挨戶幫忙殺豬,有人負責綁住豬嘴,我是負責按住豬腿。殺豬以後,我們這有個特色吃法,把豬肉切成長長一條,放到炭火上烤得酥脆,到大涼山的一路上,沿途很多農戶會給遊客賣這種烤肉。
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我們過年殺完豬、吃完豬肉以後,會把豬尾巴留下來,等到漢族新年再吃,寓意有始有終、有頭有尾。

這是我過去幫家裡殺豬的照片。
我小時候成績並不好,只有語文稍微好一點,印象很深的是,讀小學的時候,有個語文老師幫我把衣服釦子扣了起來,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後來對語文的喜歡。

讀書時候,同學拍的我的照片。
讀完高中以後,我就出去打工了。最開始,我從西昌坐了兩三天車,到了廣州,做電子廠的流水線工人。那時候一天工作九、十個小時,每個月能賺三千塊。我在廣州待了一年,跟一起工作的人還學了點粵語,能說“哎,靚仔”之類的簡單對話。

後來我當保安時候的自拍。
後來我還輾轉了很多地方,在蘇州當保安,在南京當架子工,在西昌當廚師,在廣州送外賣,每份工作都很辛苦,也都沒有幹太久,但當時的我總在心裡暗示自己,未來一定會好起來的。
謝帝,謝帝,我要diss你
2019年的時候,我跟一個一起打工的兄弟看說唱節目,當時就覺得說唱很不錯,原來人可以這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我也想玩說唱。
最開始我看網上的一些影片,自學說唱。我本身的性格很i,除了工作以外,基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把耳機一戴,開始聽各種說唱音樂,那段時間我反覆聽的歌手包括馬思唯、謝老闆,還有國外的Tupac。後來有很多網友考古,拍到我戴個耳機,走在路上,或者坐在哪裡,搖頭晃腦,就是在練一些說唱技巧。

我會在街邊戴個耳機,錄自己練習說唱的短影片。
比較難的是freestyle,練押韻的時候,要掌握大量的詞彙,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我就像寫日記一樣,每天鍛鍊自己的表達。後來我也開始自己寫歌,我沒有接觸過很多街頭文化,真正能表達的也只有自己在意的、腦海裡記憶深刻的內容,比如對爺爺的思念,對媽媽的愛。
有一次我回老家,站在我們小山村的山坡上,眼前突然就有了很多畫面,過去爺爺帶我放牛羊、摘野莓,當時我哼了幾個旋律,回家就立刻把《阿普的思念》寫了出來。當時我會去錄音棚錄歌,一首大概要花幾百塊,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錄完以後,我給我的兄弟聽過、給我家人聽過,他們都說好聽,好聽,我就覺得值得。

後來我在抖音上發了《阿普的思念》,收穫了188.9萬的點贊。
2024年,我參加了《新說唱2024》在成都的海選,唱了《阿普的思念》。3月的一天,我收到了《新說唱2024》線下錄製的邀請函,拆信封的時候,我還錄了一條短影片,邀請卡上寫著我的名字“諾米麼”,“中文說唱版圖等你開疆拓土”。我忍不住喊oh damn!mother!想叫我媽一起來分享喜悅,但她蹲在地上不肯露面。

收到節目組邀請函的時候,我專門拍下了拆信封的短影片。
節目是在揚州錄製,當時我寫了一首歌,換了些路費,我媽媽也給了我一部分路費,我才去了揚州。我海選時候的導師是謝帝老師,沒想到一表演完,就被淘汰了。我當時委屈了好一陣子,一是因為他對歌詞理解有誤,不知道阿普在我們那邊代表爺爺,把《阿普的思念》說成了寫給我奶奶的歌。二是因為他是說唱圈裡地位很權威的OG(元老),他說你可以把說唱當成一個愛好,我就很難過,覺得沒有得到他的認可。

參加說唱節目時,我的海選片段。
我花了兩天時間,寫了一首diss,其實沒有任何髒話,就是想表達一下我的態度。錄歌的時候也很有意思,我遇到了一個認識的rapper,他也來錄一首diss,我坐在沙發上聽他錄,剛開始覺得他的flow挺好聽的,聽了兩句發現不對,誒,他怎麼在diss我?當然他的歌寫得還是很好的。
錄完音以後,我們在附近走,很隨便地找了個地方拍MV,發到抖音上以後,一下子就爆了。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以這種方式,就這麼火了。
偉大的備忘錄
我在2022年就開始玩抖音了,抖音名叫做諾米麼lodmemo,諾米麼是說唱裡經常說的know me的諧音,lodmemo的意思是“偉大的備忘錄”,我每次有靈感的時候,都會拿手機備忘錄記下來,我在抖音上釋出的日常、創作的歌曲,就像是我說唱之路的一個備忘錄。

《謝天謝地》MV的經典片段。
剛開始我粉絲不多,後來發了一個槍打出頭鳥的搞笑影片,才慢慢火了起來,漲了六七萬粉絲。爆火的轉折點還是在“謝帝,謝帝,我要diss你”的MV,當時有很多人模仿我的動作,去“成都迪士尼”打卡,說我抽象,這算是徹底出圈了。我近期的一場直播,觀看人次有380萬,當時有很多粉絲給我刷禮物,我的粉絲又都是學生,所以我每次直播5-10分鐘就會下播,怕大家破費。

我開始有了線下演出的機會。
說實話,我和謝帝老師的關係還不錯,我們會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他還會關心我最近有沒有發新歌,跟我聊聊歌曲上的內容,但因為梗的熱度一直在,我們之間經常會發生一些很搞笑的事情。
今年,我和謝帝老師一起去參加了一個音樂節,我在他後一個出場。謝帝老師上場的時候,下面有很多人喊,“謝帝,我要diss你”,他在臺上接梗,我在後臺非常尷尬。輪到我們上臺,底下依然是山呼海嘯的“謝帝,我要diss你”,我只能硬著頭皮上場,和謝帝老師打個招呼,在樓梯間相視一笑。

發完那首diss沒多久,我和謝帝老師的合影。
今年9月,我參加了“汽水音樂&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平臺給我的音樂進行了更有效的宣傳和推廣,讓它們能被更多人聽到,也讓我漲了不少粉。在汽水音樂上,我的《枯木逢春》有20多萬點贊,《阿普的思念》有5萬多點贊,看到很多人在評論區分享自己和家人的故事,我也非常感動。
有很多時刻,我都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人氣不一樣了。我去西安演出的時候,剛下飛機,發現居然有七八十號人給我接機,非常誇張,停車場都被堵住了,我們好著急,因為擋住人家要來往的路了,就現場幫忙組織秩序,我們慢慢往旁邊挪,粉絲們也跟著慢慢往旁邊挪,把過往的路給讓出來。

2024年11月,我在長白山開了一場演唱會。
另一件印象深的事情發生在火把節,我在涼山參加音樂節,那一場大概來了上萬人,我準備坐車離場的時候,大幾千號人往我們這邊蜂擁過來,我們當時很怕出現安全問題,趕緊聯絡場地,讓他們調一些保安來幫我們維持秩序。
沒過多久,我就看到很多保安衝過來,我以為他們是來維持現場秩序的,沒想到他們紛紛舉起手機,M3(我的口頭禪,you know what I am saying的簡化版,意為“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吧”),快來合個影,整個行為都非常抽象。我們上車以後,因為大家都太熱情了,一直在喊我的名字,那聲音甚至震得整個車都在晃,那種感受非常神奇。
火了以後,我也希望能為家鄉做一些事情,我給自己讀書的小學捐了一些衣服,還做了一些公益。前段時間,我幫一個手機拍了廣告,我覺得他們的廣告詞很貼合我的心境,“別隻聽說大涼山,要聽大涼山說。”

我回家鄉大涼山演出。
當我的聲音被越來越多人聽到以後,我也簽了公司,做歌會越來越系統化,公司給我配了錄音棚,不用再為了錄一首歌省吃儉用大半個月,還找了專門的製作人老師,教我聲樂課和樂理知識。
今年12月份,我要去參加抖音的看見音樂盛典,收到邀請我還挺高興的,因為這也是一種認可。這是我線下參加的第一個盛典活動,目前還在醞釀獲獎感言中,我性格比較i,音樂一響起來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但上臺發言還是比較怵的。

歌曲《光》的演出現場。
最近我準備發一首新歌,歌名就叫《To 諾米麼》,這一年,我依然保留著在手機備忘錄裡記下靈感的習慣,斷斷續續寫了很多感受。這首歌就是這些想法集合而成的作品,也是我對於2024年的回顧。我想,無論從未來什麼時刻,回看我的人生,這一年都是最最重大的轉折點,我的歌被更多人聽到了,我的人生也走向了新的天地。
*本文由諾米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諾 米 | 口述
咩 嘰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THE END-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68個口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