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中國有句古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實後面還有兩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
人和不如己合,己合不如神助!
做事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有神助”!
這種人幾乎可以所向披靡,遇人殺人,遇佛殺佛。
這個神就是元神,每個人頭頂都有一個元神,中國人說“舉頭三尺有神靈”。但是絕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是肉眼凡胎,只有極少數開悟的人才能覺察到那個元神,並且藉助元神的力量,為我所用。
古往今來為什麼很多人可以創造奇蹟的?因為他們做事如有神助,藉助了自己元神的能量!
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讀完此文你就懂了!
首先,什麼叫己合?
這是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常識:人生最難看見的東西是“自己”!
即便我們照鏡子,鏡子裡的我們也未必就是我們,因為有一個物理學定律叫:不對稱原理。
那我們如何才能看見“自己”?只有當“自己”撞上一些東西反彈回來,這時我們才能感受到自己,才會看見“自己”。
所以,看見自己的最好方式,是把“別人”當成我們的“鏡子”,來對映自己的內心。
比如,我們不接納和不喜歡的地方,就意味著我們內心某個地方有“缺失”。
看到別人秀恩愛就反感,往往是因為我們內心缺愛;
看到別人炫耀就反感,往往是因為我們不夠自信;
別人最惹你討厭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覺察到。
因此,凡是讓你討厭、嫉妒、怨恨的人和事都會重複出現,直到你能接納為止,這其實也是世界在倒逼我們接納自己。
當有反感的人和事出現,我們應該第一時間覺察自己: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我內心哪裡有缺憾?
我們越是抗拒這種衝突,反感的體驗就會持續和加劇,當我們反觀自己的內心,去覺察自己的問題時,反而就會跟自己和解了,跟外界的衝突也就消失了。
真正的和解,是跟自己的和解,這就是己合。
當我們看見了自己,完善了自己,接納了自己,我們也接納了全世界。
因此別人是否喜歡你,跟你沒有關係;別人對你的評價,也跟你沒有關係。明白了這一點,內耗就消失了。
現代人之所以內耗太重,就是因為不懂以上這些道理。
那麼什麼叫神助?
每個人都有三個身份組成:本我,自我,真我。
“本我”在低維,是動物屬性,遵循快樂原則,受本能驅使,吃喝拉撒,食色性也。
“自我”在現實,是社會屬性,遵循現實原則,受利益驅使,追求財富、權力、地位、名聲。
“真我”在高維,是精神屬性,遵循道德原則,受理想驅使,追求精神、認同感,愛情、靈魂。
“本我”是我們的肉體,“自我”是我們的意識,“真我”是我們的潛意識。

心理學家說:如果一個人不能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就會被潛意識掌控一輩子。你的潛意識在操控著你,而你卻稱它為命運。
這個潛意識也就是我們的元神,它時刻都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可是我們卻感覺不到它。
每個人身體內都有神魔在鬥爭!
“本我”管理著“慾望之魔”,“自我”管理著“情緒之魔”和“偏見之魔”,這三個魔鬼經常發作,它們能將我們吞噬。
絕大部分人都被困在了慾望、情緒和偏見裡,都是這三大魔鬼的奴隸。其實真正阻礙我們成功的不是能力、時間、方法、步驟。而是傲慢、偏見、情緒化、狹隘、無知等等,是這些心魔捆住了我們。
唯有“真我”(我們的元神)能拯救我們。因此我們身體內經常有一大“元神”跟三大“心魔”在鬥爭。

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並回歸“真我”。古今中外,所有的聖賢書和偉大的思想都在幫人去尋找那個“真我”。找到真我的過程,就是靈魂覺醒的過程,也是“元神歸位”的過程!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生而善良,本自俱足,但隨著長大被世界薰陶,被世俗沾染,本性被物慾遮蔽,開始變得貪嗔痴、為了追求外在的認可。長此以往,內心的那層灰塵越來越厚,離真我越來越遠。
人人生而自由,但枷鎖無處不在。只要我們還在外求,就是在捨本逐末,就會一直漂泊在物慾的海洋裡,永遠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岸,成為慾望/情緒/認知的奴隸,把自己終身囚禁。
學會把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當成修行的工具。有人罵你,有人恨你;有人奉承你,有人詆譭你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激起你內心深處的執念、虛榮、慾望和憤怒。
當這些人和事離開之後,你會開始內觀自己,覺察到自己的貪嗔痴,洞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就是自省。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喚醒內在那個“真我”,也就是我們的“神性”!
一切過客和經歷都是為了幫我們尋找自己,人生看似有無數的選擇和可能性,其實不過是障眼法,當你找到了“真我”,它們頓時消失。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潛藏著“神性”,每個人頭上都有元神,雖然我們的身體周而復生,但是“元神”一直伴隨著我們。

“元神”給我們能量,是我們奮發向上的源動力,只是由於我們生活在塵世中,雙眼都蒙了厚厚的塵埃,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古今中外,所有偉大的思想都在教我們一個共同的本領,那就是喚醒你的“元神”!
佛家為了找到它,教我們覺察自己的最深層意念,稱為“阿賴耶識”。
禪宗為了找到它,教我們不斷地內觀,審視自己內心,稱為“明心見性”。
哲學家稱它為“智慧”。
心理學稱它為“潛意識”。
儒家稱它為“仁”,或者“至善”;
道家稱它為“得道”,或者“真人”,
王陽明稱它為“良知”,“知行合一”。
我們則說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六祖慧能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每個人都有神性,只要被喚醒,就會變成一道光,可自照,亦可照人。
這就是生命的終極意義!
請關注水木然的直播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人度己
如果是有緣人,可以掃碼給個讚賞

水木然個人微信:vv59332
或者長按下面二維碼新增

水木然有很多話,但是隻在這裡說!
歡迎加入水木然的知識星球
這裡是認知的情報局

1:長按圖中二維碼,付費後下載“知識星球”APP
2:搜“水木然學社”進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