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不合理的開學要求,教育部堅決叫停!

想去哈佛、牛津讀碩讀博?關注上面公眾號“國外碩博招生”,每天獲取獎學金多、愛招中國學生的國外名校招錄資訊,千萬別錯過!

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第二場金秋新聞釋出會,介紹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釋出會上明確指出:“各級各類學校沒有滿足當地疫情防控要求,不能開學。校園的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不能開學。沒有制定詳細、可行的應急預案,不能開學。” 
教育部要求,各地和學校要嚴格執行秋季開學返校標準,逐校評估開學返校條件,不達要求不能開學。
近期,部分地方中小學開學要求家長持疫苗接種證明,引發關注。對此,教育部回應——
憑疫苗接種證明才能返校?

教育部:堅決叫停!


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迴應,“有個別地方把學生是否注射疫苗,甚至把家長是否注射疫苗,作為能否返校的條件。最近教育部也對個別地方出現這種情況發出明確通知,要堅決叫停。”



王登峰表示,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來講,學校的疫情防控要比社會面更嚴一些。校園是一個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中小學生又是未成年人佔絕大多數,所以在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得更加嚴格、更加到位,這是非常必要的。王登峰同時強調,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要遵循知情自願原則,學校不得把是否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當作學生開學進校的條件,這是依法從嚴實施疫情防控的一個具體體現。

近日,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了高等院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四版),為開學以後校園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做簡單介紹——
哪類師生返校前需提供核酸證明?
高校師生員工返校前要提供48小時核心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後按照當地要求進行核酸檢測。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師生員工,暑期有出境、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或有其他異常情況的,返校前提供48小時核心酸檢測的陰性證明。中小學校、托幼機構的員工沒有出過境,不需要提供核酸證明。
學生上課需不需要戴口罩?
開學後要管好“校門”,嚴格校園人員、物品出入管理。在入口處張貼健康碼圖識,師生員工入校時嚴格進行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外來人員還需要檢視健康碼、行程卡。加強冷鏈食品包裝、郵快件預防性消毒。
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園內要戴口罩,對中小學生來說,如果學校所在的縣(市、區)內沒有中高風險地區,學生上課時可以不戴口罩。幼兒園在園期間可以不戴口罩。
開學典禮還能正常舉辦嗎?
學校要做好聚集性活動的管理。根據校園情況合理控制人員密度,加強對開放的教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內的人員密度控制,儘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
高等學校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學校的開學典禮等重大活動原則上應安排在室外舉辦。托幼機構要從嚴控制開展兒童聚集性活動,不組織大型聚集性活動。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劉曉明介紹北京市落實秋季學期開學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目前,境外疫情持續高發,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輸入風險、防控壓力仍然較大。考慮到學校場所和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北京市教委堅持比社會面防控更加從嚴從緊的原則,提出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明確的返京返校要求。
北京高校校園封閉管理

一是嚴格校園管理。做好校園封閉管理,嚴格入校人員驗碼、測溫、登記、查證和落實每日巡查、值班值守等工作。落實好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線”、日常通風、環境清潔消毒等各項防控措施。強化食堂及冷鏈管理,預防諾如病毒等其他類傳染病。高校恢復防疫健康觀察點設定。例如,清華大學要求學生到校後嚴格遵守學校疫情防控和進出校園管理等規定,堅持“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離京”。



二是做好人員管理。嚴格落實請銷假審批手續,動態掌握京內外師生員工出行等情況;加強師生員工的健康監測和分類管理,堅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對一年級新生,“點對點”提前建立聯絡,對保安、保潔、食堂從業人員等重點人群,堅持每日健康監測和定期核酸檢測制度。例如,北京建築大學充分發揮“校園大腦”資訊化平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即時瞭解師生員工身心情況並及時提供幫助。



三是做好教學安排。各區、各高校在做好線下教學的同時,積極做好線上教學準備,確保開學後居家不能返校的學生在家如在校,同標準、同進度、同質量地進行學習。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指導、學習幫助和心理輔導,鼓勵其加強戶外鍛鍊,確保身心健康。例如,北京匯文中學圍繞開學和疫情防控,集團各個校區之間聯動,統籌做好人員、課程和課後服務各項工作安排。

來源 | 中國教育線上
編輯/稽核:Andy

現在工作難找,何不考個編制?
關注下方“我要考編制”——
關注上面“我要考編制”
獲取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重要報考資訊
更多重要優質資訊,敬請關注:
本站分平臺-人民網/人民號“中外學術情報”;新浪微博“學術與高校”。
更多資訊,請關注本號,回覆以下關鍵詞獲取:學位論文 | 科研計劃書 | 投稿經驗 | NVivo | C刊核心 | 頂刊CNS | 科研獎項 | 論文排版 | 科研繪圖 | 文書寫作 | 考博申博 | 讀博建議 | 高校求職 | 頂尖科學家| 知名院士 | 學界新秀 | 大學排名 | 學術排名 | 影響因子 | ESI排名 | 科學家創富 | 學術爭端 | 學術不端 | 科研奇葩 | 學界醜聞 | 碩博清退 | 考研趨勢 | 國外機會 | 碩博交友 | 趣味發現 | 
說明:本平臺多數文章為原創或首發編譯,或獲授權轉發。部分優選文章無法聯絡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絡我們處理。商務合作、開通專欄、釋出成果、應聘求職、提出建議等可以後臺回覆“”獲取本站編輯聯絡方式。
想讀博/發論文?點下面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