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5日,《神奇4俠:初露鋒芒》上映。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第六階段的開篇之作,這部電影無疑被寄予厚望。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根據貓眼專業版的即時票房資料,它又又又在無人在意的角落撲街了:上映一週票房僅3615.5萬,排名第十一且在持續下滑。反觀同一天上映的《南京照相館》,已經斬獲7.82億票房[1]。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上午10點,《神奇4俠》的票房累計只有3615.5萬 / 貓眼專業版即時票房資料
這個時候有的觀眾朋友就要說了,型別不同,受眾群體有差異,製作方更是八杆子打不著,有什麼可比性?
確實。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2019年4月。《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開啟預售後僅僅十小時就破億,一舉創造了中國影史預售票房最快破億記錄。彼時距離影片上映,還有11天[2]。這個對比,應該足夠直觀。
如果僅僅是票房慘淡就罷了,叫好不叫座的電影,也算是挽尊。但《神奇4俠》的豆瓣評分只有慘淡的6.2分[3],而這已經不是第一部票房口碑雙走低的漫威電影。
漫威,到底是怎麼了?難道真的要完蛋了嗎?
之前有多輝煌,
現在就有多撲街
漫威曾經的輝煌,有目共睹。
2019年,復聯4憑藉首輪公映的票房成績一舉超越全球票房第一位的《阿凡達》,登上全球票房史冠軍寶座,並打破包含“全球票房最快達到10億”在內的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4]。要是你仔細用力回想,沒準會依稀記得首映結束後老粉在朋友圈慷慨激昂、情懷滿滿的千字長文感想;或是當時場場爆滿,路人也不信邪進去湊湊熱鬧的盛況。
這還只是漫威在巔峰時期作為票房收割機的縮影。


當地時間2019年4月29日,美國加州,《復仇者聯盟4》創造了電影史上最高票房 / 視覺中國
截至2019年底,超過半數的漫威電影在全球票房百強中榜上有名,四部《復仇者聯盟》是全球影史票房前十“有頭有臉”的“人物”[4]。從2008年託尼·斯塔克穿上第一套鋼鐵俠戰衣,到2019年他在終局戰場上打響響指,漫威用十多年的時間構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電影宇宙。
這種大火和成功,絕不只是圈子內部的“自嗨”,而是真正意義上全世界範圍的狂歡。研究者曾統計過漫威在中國內地票房資料,發現截至2020年,漫威出品的23部超級英雄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累計票房達到了200多億元。已經被誇倦了的復聯4,更是成為中國內地最快破20億的影片,可見其號召力之強大[5]。
特效炫酷、角色豐富、故事精彩,再加上週邊層出不窮,任何一項單拎出來,都能滿足觀眾對“美國大片”的想象和期待。
就像經典劇情往往都有條跌宕起伏、起承轉合的故事線,漫威也不例外。
始創於1939年的漫威公司,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漫威漫畫(Marvel Comics),我們後來熟悉的那些超級英雄,其實早就活躍在已經面世的漫畫故事中了[6][7]。1944年,《美國隊長》登上大銀幕,這也是漫威漫畫影視化改編的開端[4]。但改編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90年代末,陷入財務危機的漫威不得不將旗下角色授權給各大電影公司,其中,也包括“出走”到索尼的明星選手蜘蛛俠[8]。
2002年,由託比·馬奎爾擔當主角的《蜘蛛俠》大獲成功,證明了人氣角色確實有撐起一個系列的實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扛票房”。04年索尼乘勝追擊推出《蜘蛛俠2》,這部影片至今還是最優秀的漫畫改編電影之一[8]。畢竟誰不會為彼得·帕克和MJ的雨中倒掛吻心動呢!!
為了證明其他角色同樣具有商業潛力,漫威開啟了全面的IP改編征程。經過市場調研,“鋼鐵俠”毫無疑問是孩子們的最愛,於是這位機械工人(不是)就成為了漫威電影宇宙的開山角色[8]。


圖為漫威電影中鋼鐵俠的經典造型,金紅鎧甲戰衣不止是裝備,更是英雄精神的象徵 / 圖蟲創意
漫威下的,其實是一盤大棋:建立漫威電影宇宙(MCU)。在當時,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是其他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從未做到的,漫威不僅做到,而且還做得很好[8]。2008年,《鋼鐵俠》一炮而紅,躋身當年全球票房第八[8]。此後三年,漫威“火力全開”,又陸續推出《無敵浩克》《鋼鐵俠2》《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和《雷神》,復仇者聯盟的核心角色逐一亮相、蓄勢待發[9]。
三部《鋼鐵俠》塑造了科技天才的蛻變,《美國隊長》則展現了主角從二戰士兵到團隊領袖的成長曆程。加上《雷神》的神話史詩和《復仇者聯盟》系列的團隊協作,十年佈局環環相扣,讓復聯4集齊天時地利人和,引爆全球票房。但在這之後,漫威系列卻走向了讓人迷惑撓頭的發展方向。
比如歷經三年重返中國市場的首部漫威電影《黑豹2:瓦坎達萬歲》,本以為能延續巔峰,但沒想到直接“拉個大的”,上映五天累計票房不到7000萬;2023年的《驚奇隊長2》也是慘遭滑鐵盧,首周只拿到了約8500萬票房,和前作相比減少八成[10][11][20]。2025年春節檔,當《哪吒2》的票房節節攀升時,《美國隊長4》又又又撲街了,上映11天2.89億的全球票房將其送上美隊系列倒數第一[12]。
票房拿不出手只是表象,更要命的是之前積攢的好口碑逐漸崩塌,豆瓣評分常年在及格線掙扎。提起現在的漫威,就連老粉絲也忍不住發出一聲恨鐵不成鋼的嘆息。
從吸金王到票房毒藥,從神壇跌落谷底,如今的漫威,觀眾已經不買賬了。
我到底是來看電影的,
還是來做作業的
如果你是一名漫威小白,某天閒來無事突然對這個系列有了興趣,想隨便找部超英電影來看。那麼當你開啟“漫威觀看順序”的網頁連結,大機率會得到一個從盤古開天地開始算起的巨長片單。
八部《哈利波特》看起來太長?《指環王》重映馬拉松一天連看三部考驗腚力?不是這些電影沒有挑戰,而是在龐大複雜的漫威電影宇宙面前,實在可以說小巫見大巫了。
“電影宇宙”的概念其實脫胎於傳統的“系列電影”,但格局更加宏大。它不再滿足於單一角色的獨立故事,而是將不同系列的人物、劇情巧妙編織在一起 ,構建出一個龐大而統一的世界觀。追根溯源,最早的電影宇宙來自於環球影業的經典怪物們:科學怪人、木乃伊、德古拉伯爵等角色[7]。
2008年《鋼鐵俠》的上映,標誌著電影宇宙進入了全新紀元。時間和現實的界限被打破,漫畫角色不僅同時存在於不同的世界中開展各自的故事,而且能夠自由穿梭互動交織,任務發生關聯[4]。這也是為什麼斯塔克可以在《鋼鐵俠》中宣佈“I am Iron Man”、雷神索爾在阿斯加德處理家族紛爭,他們兩個又現身於《復仇者聯盟》與其他英雄集結,並肩作戰;尼克·弗瑞在不同電影的彩蛋中神秘出現。這種連續性設定,讓觀眾也彷彿置身於一個完整且真實存在的超級英雄“社群”,自然而然接受其世界觀。


2020年,研究者統計了漫威電影宇宙的發展脈絡。2025年,漫威電影宇宙已經進行到了第六階段 / [4]
到2025年,漫威電影宇宙已經進行到第六階段[13]。第一階段的六部電影屬於“開山之作”,引出並塑造了鮮明的“漫威式”超級英雄形象,並完成復仇者團隊集結[4]。隨後的幾個階段,英雄們在成長蛻變的過程中也深化著彼此間的羈絆。與此同時,新世界開啟,漫威的版圖不斷擴張:《銀河護衛隊》拓展了漫威電影宇宙的太空空間支線,奇異博士、驚奇隊長等角色悉數登場[4]。我們開頭提到的《神奇4俠:初露鋒芒》,就屬於龐大宇宙中又一束新鮮血液。
但是問題來了,“骨灰級”漫威迷或許早已熟悉了漫畫劇情,兩眼放光、如數家珍地排布每個人物資訊。但普通觀眾要詳細瞭解這種越來越多宏大、新角色越加越多、支線劇情錯綜複雜的情況,著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國內觀眾要過的九九八十一道坎就更不必提了。看過原著漫畫的人本就少之又少,文化差異又不斷提高理解內部梗的成本和難度,加之並不是所有電影都會同步上映,一不小心就漏掉了重要情節。每一個環節,都在無聲地勸退觀眾。“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1月《旺達幻視》在Disney+首播,意味著從此之後除了電影,漫威又將數不勝數的劇集納入正史,包括但不限於《獵鷹與冬兵》《假如…?》《月光騎士》等等[14][15]。
短時間內推出多部作品,之前享受尋寶樂趣的粉絲尚且會力不從心,對於本就不熟悉設定的路人,這種龐大交織的敘事體系就在無形中提高了入坑門檻。所以現在觀看漫威作品更像是在“做作業”——為了看懂一部剛上映的電影,你首先需要“補課”,先看三到四部Disney+的劇集才能跟得上“課程進度”[8]。


2021年上線的《旺達幻視》講述了幻視和猩紅女巫的故事,線上流媒體平臺Disney+上還有多部漫威相關作品 / 圖蟲創意
這也直接造成了第四、第五階段的票房資料驟減,漫威,並沒有維持和第三階段相同程度的觀眾關注度。研究者指出,以《驚奇隊長2》的失敗為例,就是老粉對配角不夠熟悉很難提起興趣買票,新觀眾理解難度更高直接放棄觀影造成的結果[8]。
數量多就罷了,情節多變雜亂是真的忍不了。畢竟就連十年來撰寫漫威相關分析的“骨灰級”粉絲,在看《洛基》第二季時也崩潰了:他在《時代週刊》的評論中指出,自己幾乎不可能跟得上情節,這還是在他已經把多部作品看了不止一遍的前提下[16]。
漫威的棋越下越大,一大批新的超級英雄加入、多元宇宙概念推出、不同媒介平臺上的內容盤根錯節又彼此聯絡……這也在考驗漫威自身的統籌駕馭能力。但很顯然,漫威交出的答卷,目前並不合格。
講不好故事,
剩下都是零
“漫威之父”斯坦·李曾談到漫威宇宙超級英雄的設計原則:超級英雄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必須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17][18]。
事實上,這也是早期漫威電影能夠和千萬普通觀眾產生共鳴的原因。美隊在《復仇者聯盟》第一部中質問斯塔克:“脫去這身盔甲,你算什麼?”同樣是鋼鐵俠內心深處的自我叩問,是對質疑聲的反思。經過戰爭、危機、失去、友誼,漫威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這個貫穿多部影片的終極問題,觀眾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脫下盔甲,託尼·斯塔克是那個插科打諢的夥伴,是為了團隊和友誼承擔責任的頂樑柱,也是主動犧牲自己換取和平的英雄。
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效總有看膩的一天,科技奇觀的套路也逐漸被觀眾預判。說到底,人們可以為“大場面”買單,卻不會只為大場面買單。如果沒有打動人心的故事核心,那再多的外部附加只會顯得累贅而令人疲憊。


復聯4大戰中,託尼·斯塔克打響響指,讓眾多漫威粉絲淚灑影院 / 圖蟲創意
漫威的貢獻,就是用一系列故事將神“人性化”。當大家看慣了完美無缺、無所畏懼的傳統英雄,會在漫威的世界中發現,原來強大的面具之下是脆弱和複雜,超級英雄們同樣會囿於家庭問題、職業困難和情感矛盾[19]。
呆頭呆腦的蜘蛛俠彼得·帕克在校園中被大塊頭欺負,和麵臨青春期焦慮的普通學生沒什麼兩樣;管你是什麼大英雄,在喜歡的女生面前照樣會侷促羞澀、語無倫次。作為眾多漫威迷心中的經典之作,《美國隊長2》徹底扭轉了美隊因為過於完美而顯得呆板、不真實的形象。固執,在迷茫與無序中反而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換句話說,就算完全不瞭解漫威宇宙設定,理不清那些複雜多變的人物關係,但足夠優秀的劇情、足夠豐滿的角色也會讓你完全能夠看得“懂”。彼得如何成長為蜘蛛俠,從失去中理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含義;雷神索爾身上講述的,是力量與價值之間的博弈。脫掉裝備、卸下神力,人物的人格魅力反而更強大,甚至可以說這些才是經典角色深邃的核心,也是一部電影應該具備的素質。
而這,正是當下的漫威缺少的東西。
Disney+源源不斷推出新的劇集,12345無限延長的電影持續上映。對我們普通觀眾來說,MCU就像是一個永遠不會結束的系列,每一部電影都在為下一部做宣傳[8]。在這個宏大的電影宇宙中,劇情永遠為後續作品服務。漫威確實在塑造故事,但卻並沒有雕琢出足夠打動人的情節,反倒更像是在完成KPI[8]。
高度同質化的敘事模式讓每部電影都如出一轍,觀影也變得沒什麼懸念。比如《黑豹2》,觀眾從剛坐在電影院就知道後面要發生什麼,果不其然,劇情按照“反派登場製造衝突-矛盾激化主角陷入困境-絕地反擊獲得勝利”的模式進行,甚至觀眾津津樂道的特效也變得粗製濫造[8][9]。之前的漫威故事儘管大多也遵循著“三幕劇”的結構,但卻能夠看到每個人物的魅力和差異。


《蜘蛛俠》中,彼得·帕克的成長線完整豐富,是最能代表漫威精神的角色之一,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眾多不同年齡段的粉絲 / 圖蟲創意
在當下,鋼鐵俠、浩克、黑寡婦等陪伴觀眾多年的“老英雄”相繼謝幕,新的角色卻還在磕磕絆絆地成長,遠未達到撐起漫威宇宙的高度。這種斷層感就像一部追了很久的劇突然爛尾,感動難以重現、更不用提復刻經典。靠著“三代蜘蛛俠”同框賣賣情懷;最近撲街的《神奇4俠:初露鋒芒》,除了復古風賺點眼球,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實在是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
漫威曾經有過輝煌時代,但它的輝煌不只是炫酷的特效和裝備,而是這些外殼下,打動人心的故事。如果不好好講故事,那麼漫威是真的離完蛋不遠了。
作者 / 北瓜
內容編輯 / 北瓜
稽核編輯 / 冷麵
圖片編輯 / 秦哈欠

[1]電影票房. (2025). 貓眼專業版.
[2]陶然. (2019). 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構築漫威迷們的英雄王國. 青島畫報. 5: 96-97.
[3]豆瓣電影. (2025). 神奇4俠: 初露鋒芒.
[4]胡藝秋. (2020). 漫威系列電影的跨文化傳播與粉絲文化研究——以漫威系列電影在中國為例. 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劉國浩.(2020).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在中國的傳播效果研究. 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張婕妤. (2024).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的角色塑造與明星神話——“邪神洛基”及其飾演者湯姆·希德勒斯頓. 戲劇之家. 7: 122-124.
[7]劉璟, 李磊. (2021). 淺析好萊塢“漫威電影宇宙”的形成. 聲屏世界. 11:119-123.
[8]Vuong, Jordan. (2024). Avengers Disassembled: Examining the Decline of the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9]Haoran Qiu. (2024). Using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of the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and Their Impacts. SHS Web of Conferences.
[10]北京青年報.(2023).時隔三年漫威回來了 但內地觀眾變了.
[11]電影票房. (2023). 【票·資料】《驚奇隊長2》僅拿下一天日冠,年票房破500億點選上方關注 ↑.
[12]觀察者網.(2025).《美隊4》票房撲街,竟賴上哪吒?
[13]Ian Sandwell, Chris Longridge. (2025). Marvel's 'Phases' explained: What is Phase 6? What happened in Phase 3? Digital Spy.
[14]Disney Wiki. Disney+.
[15]Christine Dinh. (2020). Marvel Studios' 'WandaVision' to Premiere on Disney+ on January 15. MARVEL.
[16]Bliana Dockterman. (2023). How Marvel Lost Its Way. TIME.
[17]葉永平. (2021). 迪士尼之最.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8]張遙.(2023). 漫威電影型別化生產的市場優勢與藝術模式. 學習與探索. 3: 168-173.
[19]齊佩軒.(2024). 基於產業視角的DC和漫威電影對比分析. 戲劇影視研究. 22(1): 75-84.
[20]貓眼專業版. 驚奇隊長2票房.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秦哈欠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