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書作者: Susan Verde
繪圖:Peter H. Reynolds
撰稿:美國 D. J. Zheng(特約)

《我是我 – 關於率真》2022
《我是勇氣 – 關於韌性》2021
《我是愛 – 關於同情心》2019
《我和你》2015

《我是個人 – 關於行動》2020
《我是我們 – 關於集體》2024
選題,人之為人怎麼界定。有同理心的是人,有愛有同情心的是人,有感覺而內心平和的是人,率真做自己的是人,有勇氣富韌性的是人,有個性善行動的是人,融入群體的個體是人……
回答“人之為人”由何決定,認知上是一種抽象。不過,當蘇珊把“人的定義”悄悄轉換成“人所擁有的各種可能性”的時候,一切又都變成了可描繪的具象行為。

《我是人,一本同理心之書》2018
蘇珊·維德《我是…》系列叢書一套9本全部由加拿大插圖家彼得·雷諾茲 (Peter H. Reynolds b.1961) 擔綱繪圖,他也是一個傑出的教育研究者。雷諾茲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兒童圖畫書若是智慧的書就是給所有年齡的人讀的,勿論小孩和大人。
雷諾茲說,“我不創作 '兒童讀物 ',儘管它們看起來像兒童讀物。“ 的確,《我是人類》成為暢銷書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在讀給孩子的時候自己變得更智慧,更像個人。
翻開第一頁,開篇第一行,簡直就一莎翁詩篇:
我生來就是奇蹟!
I was born. A miracle!
億萬箇中一個奇蹟
One of billions
卻又獨一無二
but unique!
母親或父親,爺爺或外公,只要你理解,你沉浸其中,你的神情、聲調,和miracle unique這兩字,幼童長成後都將常記常新一輩子。當然,大人腦海的奇蹟,可能是億萬個精子奮進勝出的偶然和必然之奇蹟;而小孩可能聯想的是在他身邊都長得一個樣的人類中他自己某一次遊戲得勝的自豪和自信,miracle,unique的感覺。長輩從跟自己有血緣關係小孩的自豪和自信那裡看到自己。你想想,是不是像雷諾茲所覺得那樣,所感慨得那樣:大人小孩都一下子長大了!都一起長大了!
是的,兒童書若是智慧的書,便都是親子的書。先是塑造孩子的人格,再把你的人格也重塑一遍。

抓住西方個人主義最正面的一環,放到幼教的起跑線上。就這一點,蘇珊就贏了。所有人,生到這個世上,都因為他最強大,這還不是奇蹟,奇蹟是之後的獨一無二。這就潤物細無聲地灌輸了原創精神(unique)。讓山寨羞恥感,悄悄潛入幼小心靈。
I am Human. I am always learning. 兩頁展開,呈現因果,是雷諾茲細心的設計:“我總是不斷學習,(所以)我是人類。“ 畫面一動一靜:既好奇和觀察,又感覺和冥想。




I 'm finding my way
and choosing my path
on this incredible journey
I have big dreams
I see possiblity
我有好多好大的夢想,我看到可能性。我尋找自己的路,我選擇自己的方式,走在自己的非凡旅程上。這一切全都因為 I am Human ,一個有夢想的人,因為有夢想而看到無限可能性。一個有選擇權的人,因為可以自己選擇,照自己的方式行走,旅程變得非凡而奇妙。
個性張揚,人才成其為人。

我總要不停好奇。
I have endless curiosity.
我總有好多發現。
I made dicoveris.
我總想知道什麼。
I have a feeling of wonder.
我總對大自然驚奇。
I am amazed with nature.
西方包含好奇心、求知慾的驚奇概念,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始於驚奇"。到了霍布斯《人論》(De Homine XII,Thomas Hobbes)則"人類獨有欽佩激情"。再到21世紀人類學描述"人類精神的核心特徵(The Tangled Wing, Melvin Konner)。" 對於英語世界3-9歲兒童,這些理念都在他們每天最常用的詞語裡:I am curious/I am wondering /I discovered/It's amazing 。你聽,街頭巷尾孩子都在唱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蘇珊和彼得不過用一本圖畫書來歸納:I am Human.


I have a playful side. I find joy in friendship. I am Human.
早在三歲甚至二歲之前,人際關係已經出現。這個現象正是人乃社會動物的佐證。兒童體驗和體會友好的快樂,幾乎無師自通。但人際交往艱難的部分,比如情感受傷,其承受與化解,卻需要引導。這裡觸及同理心。同理心,或我們經常說的設身處地,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被教導的,不管是認知同理心,還是情感同理心。蘇珊·維德和彼得·雷諾茲合作做的就是這件事。
而且是正反面細細道來:既地靈人傑,又人無完人。
既為人 意味著
But being human means
我不完美
I am not perfect
我會犯錯
I make mistakes
我會傷害別人
I can hurt others
用文字 用行動
with my words my actions
甚至用沉默
and even my silence
我也會受傷
I can be hurt, too

這本同理心之書,我覺得這兩頁雷諾茲畫得最好。情境的生動,引人想象;神態的生動,引人代入。
錯愕,傷心,傷口時不時隱隱作痛,其實都是同理心反應。
對於3-9歲孩童這些都已經體驗和體會到,蘇珊的書是一種喚起。喚起途徑是觀照:看著圖畫書的人演自己的故事,不免觸動心靈柔軟的那一塊。
同理心透過閱讀塑造人格實際上伴隨人的一生。這也就是為什麼親子伴讀,滋養兒童也滋養父母。圖畫書只是開頭,一個重要的開頭。


I can be fearful of things
I don't yet understand
and timid to try something new
I have a heavy heart
when I feel sadness.
But then I remind myself that
because I AM human I
can make choices.
I can move forward.
面對未知的恐懼、嘗試新事物的膽怯,還有悲傷和沮喪、所有這些都再正常不過,我提醒自己,我是人類,選擇在我,我就能向前。


糟糕的選擇可以變成超棒的選擇,只要不忘多多思考。糟糕的一天可以變成超棒的一天,只要時時滿懷友善。

我富有同情心助人為樂。我平等待人,公平待人。我選擇不對抗,願意傾聽,求同存異。我可以說對不起;我不怕請求原諒。

我追求不斷,努力不斷,要成為最好的我。我信心滿滿,希望滿滿,因為我是人。

我從不孤單,因為我與家庭相連,與朋友相連,與整個世界相連。我們一起組成人類。

我是人類。但是,但是,但是,在億萬人中
我是我!我獨一無二!
I am Human. One of billions but unique.


本期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轉載授權請在文後留言
今日推薦
豆瓣9.3分!《寫作能讓孩子走多遠》
不只是教孩子閱讀和寫作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