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龍」首個IPO,群核科技遞表港交所,空間智慧賽道開啟資本化元年

機器之心釋出
機器之心編輯部
當 AI 正從二維世界邁向三維空間,一場智慧形態的正規化轉換正在發生。這不僅是計算架構的革新,更是智慧形態從 “在計算機裡思考世界” 到 “作為物理實體認知世界” 的根本轉變。
在這個關鍵節點,一個新的科技賽道正在從幕後走向臺前。
2 月 14 日,Manycore Tech Inc.(杭州群核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以下簡稱 “群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衝刺 “全球空間智慧第一股”。
成立於 2011 年的群核科技是一家以 AI 技術和 GPU 叢集為底座的空間智慧企業,已構建一套物理正確的世界模擬器。在過去數年裡,群核科技一直專注於空間認知相關技術,去年正式釋出了基於三維空間的多模態 CAD 大模型,並透過逼真的虛擬模擬幫助訓練複雜模型。這些技術沉澱如今被廣泛運用在室內空間場景下的即時渲染、工業生產製造,以及虛擬物理世界訓練等場景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 2023 年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 (MAU) 數目計量,群核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空間設計平臺;按 2023 年的收入計量,群核科技亦是中國最大的空間設計軟體提供商,約佔 22.2% 的市場份額。2024 年,群核科技的平均月活躍訪客數為 8630 萬名。
公司的三位創始人黃曉煌、陳航、朱皓分別在圖形計算、高效能計算和雲計算等領域有顯著成就具有紮實的技術背景。其中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曉煌曾在英偉達擔任軟體工程師,參與英偉達 CUDA 開發工作。這些技術積累都為公司在空間智慧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前一陣子,因為幾家杭州科技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吊打矽谷,群核科技與宇樹科技、DeepSeek、遊戲科學等杭州科技企業共同被外界稱之為 “杭州六小龍”,火速出圈。
今天,"杭州六小龍" 中群核科技率先開啟上市之路,也讓大家看到了空間智慧的巨大發展潛力。正如李飛飛教授定義的 AI 是讓計算機擁有 “思考” 的能力,那麼空間智慧則是賦予 AI “行動” 的能力,這將會重塑從個人生活到產業升級的方方面面。空間智慧進入產業規模應用的奇點已來!
從 2D 到 3D,構建智慧空間
二維平面向三維空間的轉變,本質上 AI 正在從數字邏輯到物理具身的方向進化。
未來的 AI 競爭可能不再侷限於演算法最佳化,而是轉向 如何讓智慧體在複雜現實中自主生存”—— 這需要空間智慧作為底層支撐。
空間智慧是 AI 在三維物理世界中落地的 剛需能力,而非獨立技術分支。其本質是賦予機器理解和處理三維世界的能力,最終使 AI 從數字空間的 “旁觀者” 升級為物理空間的 “行動者”。這種能力涵蓋了對現實世界的 3D 感知、理解、重建和互動等多個維度。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將物理世界數字化,構建一個可被 AI 理解和處理的 3D 數字空間。
在這個領域,群核科技選擇了一條獨特的技術進化路徑:透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切入室內設計領域,並延伸向工業 4.0。從 2D 設計圖到 3D 場景的轉換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深度的空間重建和理解,這種能力的積累為群核科技處理更復雜的空間場景提供了重要經驗。
十餘年間群核積累了海量的設計方案,這些基於物理原理的 2D 圖紙及其 3D 空間場景,為空間智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料基礎,並形成了一條漸進式的技術演進路徑。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積累的資料不僅包含了幾何資訊,還蘊含著豐富的語義資訊。例如,一個簡單的門不僅具有特定的尺寸和空間位置,還包含了 “可開關” 這樣的功能屬性資訊。這種既有形態又有語義的資料特徵,為 AI 理解空間關係和物體功能提供了關鍵訓練素材。
透過這種方式,一個物理正確、語義豐富的 3D 空間資料庫逐步成型,這不僅是空間智慧發展的基礎設施,也是快速將技術能力擴充套件到更多廣泛領域的關鍵支撐。基於這樣的技術積累,市場上已經看到了多個成熟的商業化產品,空間設計軟體(酷家樂)、酷家樂海外版(Coohom)、以及面向室內環境 AI 開發的下一代空間智慧解決方案群核空間智慧平臺(SpatialVerse)。
在群核科技探索空間智慧過程中,2018 年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那一年,群核科技聯合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等名校及機構,在 BMVC 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中推出 InteriorNet—— 當時全球最大的室內場景認知深度學習資料集。在那個 3D 資料貧乏的年代,InteriorNet 包含 1600 萬組畫素級標籤資料,1.5 萬組影片資料,總計約 1.3 億張影像資料,堪稱 “3D 界的 ImageNet”,在學術界引發巨大反響。
InteriorNet 資料集
彼時,人們還沒意識到,空間智慧正在成為連線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關鍵紐帶,推動著各個行業向更智慧、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而這,僅僅是空間智慧技術革命的開始。
空間智慧三要素
什麼是空間智慧?
事實上,儘管目前空間智慧並沒有成為主流的技術名詞,但它早已充斥不同行業。比如遊戲 3D 建模、空間設計、空間感知等等。最早將其帶入大眾視野的事件是,李飛飛宣佈再次創業進入空間智慧賽道,目前正在建立 3D 資料集。國內也有公司正在進行積極探索,如各類 3D AIGC 創業公司,崑崙萬維此前推出了 Matrix-Zero 世界模型,用於遊戲開發中構建虛擬場景。
空間智慧的應用也在逐步落地。以我們熟悉的 VR/AR 眼鏡為例,其本質是一臺可隨身攜帶的空間智慧計算機,Meta 透過 Quest 系列和智慧眼鏡,專注於構建社交導向的空間計算平臺,同樣,蘋果 Vision Pro 也將空間計算定義為下一代生產力工具。一些更底層的技術廠商如英偉達,則基於在智慧駕駛晶片的深耕,推出 Cosmos 基礎模型,來強化虛實環境的協同能力。
而這些,都需要以空間理解演算法為核心,構建一個物理正確的虛擬環境,才能與現實世界相融合。
人工智慧的發展依賴於算力、演算法和資料的協同增效。在空間智慧領域,這一技術框架被重構為空間計算引擎、空間理解演算法和空間資料資源三大要素。
招股書顯示,目前,群核科技積澱了三項核心技術能力,即專門構建的 GPU 基礎設施、先進的人工智慧(AI)應用程式以及合成虛擬資料生成。
群核的核心技術突破首先是基於專門構建的 GPU 叢集,和自主研發 3D 即時渲染引擎,解決了大規模三維場景的即時互動難題。群核科技創新性地整合了 GPU 叢集計算、分散式渲染等技術,並最佳化計算能力分配,來實現高效的並行處理。在這種高效能計算能力之上,群核科技又基於端雲協同、光線追蹤、即時渲染等做到了雲端即時渲染,並在生成式 AI 技術加持下,可以對物理世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實現快速模擬,能渲染真實物理世界 99% 的材質。
而群核科技於 2024 年釋出的多模態 CAD 大模型,構成了群核空間智慧的大腦。完整的 3D 視覺演算法矩陣涵蓋了空間重建、目標識別、場景理解等多個維度,用於生成物理正確的結構化 3D 空間,比如自動識別 CAD 圖紙、自動生成 3D 場景等。資料顯示,這些能力已被應用在家居、電商、廣告等空間設計、以及生產製造和落地施工等領域。
作為空間智慧持續進化的關鍵養料,室內空間資料則是群核科技獨特的優勢。如前文提到的 InteriorNet 資料集已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室內場景認知深度學習資料集,招股書中還提到群核科技還擁有 3.62 億個 3D 模型及空間設計元素。這些場景覆蓋了從家居到工業的多個應用場景。這些空間資料在合成數據技術經自動化分割和標註、物理與環境增強後,可生成高質量、多樣性、可泛化性強的模擬訓練資料,為機器人、AI 模型等提供 “訓練道場”。
這三大技術支柱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協同效應:高效能的空間計算平臺支撐著複雜演算法的快速執行,成熟的演算法體系提升了空間資料的利用效率,而持續擴充的資料資源又推動著演算法的迭代最佳化,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閉環。
始於技術,服務商業
在大模型行業,一直圍繞著一個成本魔咒,即前期投入太高,回報週期長,短時間內無法跑出可見的商業模型,導致不斷靠融資維持,以此形成惡性迴圈。2024 年,多家大模型創業公司都因商業進展不順利而破產。
這意味著,即便是在技術行業,生存依然是第一性原理,發展技術和商業化探索,都是從原點便需要思考的問題。
空間智慧的普及,同樣如此。不同的是,空間智慧本身與落地場景的緊密連線,讓它具有原生的商業屬性和發展空間。
李飛飛在 TED 演講中提出的觀點道出了空間智慧的本質:行動的衝動是具有空間智慧的生物與生俱來的特質,空間智慧將感知與行動緊密聯絡在一起。
這一洞察揭示了空間智慧不僅是一種技術能力,更是智慧體與物理世界互動的基礎設施。隨著物聯網、元宇宙、自動駕駛的普及,AI 對物理世界的理解能力(空間 + 時間 + 因果推理)將逐漸成為標配。
在過去的探索中,群核科技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場景落地,將空間智慧技術打造成連線虛實世界的橋樑,推動各個行業向更智慧、更高效的方向演進。從家裝設計到工業製造,從機器人訓練到連鎖零售,公司的技術能力在各個領域得到驗證。
在工業製造領域,詩尼曼家居的數字化轉型案例展示了空間智慧在智慧製造中的應用價值。透過 AI 智慧檢測替代人工稽核,建立了智審業務資料的管理標準。在連鎖零售領域,與喜姐炸串等連鎖零售品牌的合作中,透過空間智慧的應用賦能商業空間的設計圖與施工圖輸出。跨境電商公司傲基科技藉助群核科技 AI 即時渲染能力,即時生成豐富多樣的電商圖、展示影片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公司近年來營收保持持續穩健增長。根據招股書顯示,2022 年和 2023 年,群核科技的營收分別為 6.01 億元和 6.64 億元,同比增長 10.5%;2024 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則從 2023 年前三季度的 4.86 億元增加 13.8% 至 5.53 億元,這一增速已高於 2023 年全年的同比增幅。2022 年、2023 年以及 2024 年前三季度,群核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 72.7%、76.8% 以及 80.4%,呈現持續提升趨勢。在群核身上,技術創新與商業價值獲得了良性迴圈。
這種技術延展不僅體現在應用場景的擴充套件上,更重要的是開創了一種新的智慧正規化:透過數字世界的多維操控能力,為智慧體提供更豐富、更可控的訓練環境,最終實現在物理世界中的精確行動。這正是空間智慧作為基礎設施的核心價值所在。
比如招股書中展示的群核空間智慧平臺(SpatialVerse),架起數字模擬與物理現實之間的橋樑。SpatialVerse 構建了龐大且物理正確的資料集庫,模模擬實世界物理特性和空間關係,使開發者能夠在虛擬環境中訓練 AI 生成內容 (AIGC) 模型,並增強智慧機器人、AR/VR 系統及具身人工智慧的認知能力。
群核空間智慧平臺在機器人模擬應用中的示意
由 “稚暉君” 彭志輝參與創辦具身智慧優秀企業「智元機器人」,便選擇了 SpatialVerse 提供的機器人訓練資料解決方案,並已取得顯著成效。在此之前,SpatialVerse 已與矽谷頭部科技企業,以及一批具身智慧企業達成合作。
智元機器人在 SpatialVerse 提供的模擬場景中訓練
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場景落地,群核科技正在將空間智慧技術打造成連線虛實世界的橋樑,推動各個行業向更智慧、更高效的方向演進。
這種多場景的應用實踐,不僅驗證了空間智慧技術的可延展性,更展現了其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核心價值。為下一代 AI 的發展,奠定基礎。
© THE END 
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投稿或尋求報道:[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