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給出了實用的策略和方法,教你如何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下,合理拒絕不合理的需求,同時保持團隊合作的和諧與專業形象。
———— / BEGIN / ————
最近,一位同事找我傾訴了他的困境:不同人來催需求早點上線,卻偏偏不在核心產品的發展方向上,頭都要炸裂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運營部門的抱怨、客戶投訴,甚至揹負“吃力不討好”的標籤,還要挨領導的批評。
面對這樣的局面,他感到無比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你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遭遇?
不同部門的同事帶著各自的“宏偉藍圖”紛至沓來,客戶滿懷期待地提出各種要求,甚至連老闆也會突然冒出一些奇思妙想的點子。
這些需求中,有的如同空中樓閣,完全不切實際;有的則像匆匆過客,缺乏長遠價值。然而,面對這些需求,拒絕吧,怕傷了和氣,影響合作;接受吧,又擔心上線後問題百出,最終自己背鍋。
那種心裡的苦澀,真是無處傾訴。
“不可理喻的需求,無法拒絕的無奈,上線後還要背鍋”——這幾乎成了所有產品經理的生存寫照。
擋需求,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在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它就像一場躲不開的戰役。
處理得好,海闊天空;處理不好,那鍋就會噼裡啪啦地砸向你。
為此,我總結了五種儒雅擋住不切實際需求的方法,尤其是最後一條,建議你趕緊收藏,說不定很快就能派上用場。
把需求反拋,讓提出者先理清思路
面對紛至沓來的需求,第一個妙招就是把需求反拋回去。這就好比打太極,借力打力。
比如,當有同事或客戶提需求時,先讓他們去找業務溝通。業務判斷合理了,再流轉到產品這邊。
這一步,就像給需求加了一道過濾網。
很多時候,提需求的人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讓他們先過業務這一關,能減少大量無效溝通時間。
還有一種情況,是把需求反拋給提需求者本人。讓他們補充背景、目標等資訊後再溝通。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過幾天就沒信兒了。
為什麼?
因為很多需求,提出來的時候就是一時興起,當真正要去梳理清楚時,提需求者自己就會發現其中的漏洞和不合理之處。
這招,看似簡單,實則是讓需求在源頭就得到一次自我淨化。
借別人之口拒絕,巧妙化解尷尬
有些需求,是推不掉或者需要維繫關係之人提的。這時候,直接拒絕難免傷感情,可接受又違背原則。
怎麼辦?
借別人之口拒絕。
比如,組個會,把雙方老闆都拉上。在會上,大家從各自的角度分析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需求不合理或者難實現,這時候,依賴方自己就會提出質疑甚至拒絕。
這就好比在需求的江湖裡,找了個有分量的中間人。既表現了合作態度的友好和積極,又讓不合理的需求在更客觀的環境下被審視。
畢竟,有時候,自己說十句 “不行”,不如對方自己說一句 “不合適”。
給出客觀拒絕原因及替代方案,讓拒絕有溫度
拒絕需求,不能只是冷冰冰地說 “不行”;得給出客觀的拒絕原因,還要有替代性的解決方案。
拒絕原因有哪些呢?
專案優先順序較低,影響量級較小,技術實現難度高,開發投入產出比較低等等。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理由,讓提需求者明白,不是不想做,而是從整體來看,這個需求確實不合適。
但光有拒絕還不夠,得給條 “活路”。
替代性解決方案來了:
-
現有工具有可以部分解決問題的,給到工具操作文件及說明;
-
誰誰誰遇到過類似場景,可以找 TA 取取經;
-
前期可以先人工兜底,後續影響面擴大再考慮產品化。
這樣一來,提需求者會覺得,雖然需求沒被採納,但自己的問題還是有被重視,有被想辦法解決。
實在拒絕不了的需求,讓老闆們先對齊再執行
總有一些需求,像牛皮糖一樣,怎麼甩都甩不掉。
比如老闆的需求(可能沒價值但又不得不做),業務方投訴升級的需求。
這時候怎麼辦?
讓老闆們先對齊再執行,別悶聲兒幹活。
可以做,但要讓老闆知道你在做這些髒活兒累活兒。這不是心機,而是讓需求的決策鏈更清晰。
當老闆們都對齊了,後續執行起來,至少不會因為需求的來源而讓自己陷入被動。
而且,讓高層先達成共識,也能避免後續因為需求的變動或問題而讓自己背鍋。
樹立專家角色:用專業權威與成功案例贏得話語權
在需求管理中,樹立專家角色是擋需求的終極武器。
作為產品經理,你的核心價值在於對產品方向的精準把控和對資源分配的理性判斷。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否透過專業能力和過往成功案例,贏得團隊和高層的信任。
專業性是擋需求的底氣。
當你能夠用資料、邏輯和行業經驗,清晰地說明某個需求為何不符合產品戰略,或者為何會拖累整體效率時,你的拒絕自然更有說服力。
比如,透過使用者調研和競品分析,證明某個功能的優先順序遠低於核心功能最佳化;或者透過技術評估,指出某個需求的實現成本遠超其帶來的收益。
這些專業判斷,不僅能讓你在需求博弈中佔據主動,也能讓團隊對你的決策產生信任。
獨立性則是擋需求的保障。
作為產品負責人,你需要有足夠的自主權,去規劃產品路線圖,而不是被短期利益或外部壓力牽著走。這種獨立性,來自於你過往的成功案例。
如果你曾透過果斷拒絕低價值需求,成功推動了高優先順序功能的落地,並最終帶來了使用者增長或業務提升,那麼你的專業性將無可辯駁。
在實際工作中,不妨定期覆盤產品決策,用資料和事實證明你的判斷力。同時,主動分享成功案例,讓團隊看到你的專業價值。
當你成為團隊中公認的產品專家時,擋需求不再是對抗,而是基於專業判斷的理性選擇。
到那時,你會發現,拒絕不必要的需求,不僅不會引發矛盾,反而會讓你贏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小結:在妥協與堅持中尋找平衡點
儒雅“擋需求”的終極心法,在於理解三個本質:
-
每一個需求背後都是資源爭奪戰。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不是判斷對錯,而是權衡優先順序——拒絕一個需求,本質是將資源分配給更高價值的事。
-
與其在具體需求上拉扯,不如建立規則體系:需求規範、評審流程、資料評估模型。規則會替你過濾噪音,讓博弈迴歸理性。
-
“產品經理的使命是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發生。”當需求衝突時,需跳出區域性視角,從使用者生命週期、產品演進路線、組織戰略中尋找答案。
優雅擋需求,不在於永不妥協,而在於每一次妥協都能為產品守住底線。當你能在需求洪流中,溫柔而堅定地說出“現在不做,是為了未來更好地做”,便是真正的儒雅。
下次再面對那些讓人頭疼的需求時,不妨試試這些技巧。
記住,擋需求不是拒絕合作,而是讓需求更合理,讓產品更有價值。
當你真正掌握了這門藝術,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苦不堪言的需求,都能被優雅地化解,而你,也能在產品的江湖裡,走得更穩,更遠。
宣告: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供職機構無關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簡單有道,作者:簡單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