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負面訊息刷屏,小米股價較歷史最高點已跌超20%
接連幾天,小米集團(1810.HK)被“負面訊息”刷屏——SU7車禍事故、美的清倉小米股票、高管套現。4月1日,港股市場小米集團股價收盤報46.5港元,較3月19日的歷史最高價59.45港元下跌21.7%。當日,小米集團股價下跌5.49%,收盤時跌至46.5港元,創下2月18日以來的新低。訊息面上,當天午間,小米集團發言人微博發文披露細節稱,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我們對此深感痛惜。小米集團還公佈了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細節,並表示公司將繼續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嚴格遵循調查結果,確保事件處理公開透明。
點評:別再鼓吹智駕,生命安全永遠是底線。
2. 比亞迪仰望汽車3月銷售133輛
4月1日,比亞迪披露,旗下高階品牌仰望汽車3月銷售133輛,上月銷售105輛。
3. 華為2024年營收8621億元,智慧汽車業務首度盈利
華為終端業務營收增長38.3%,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收入暴增474.4%至263.5億元,首次實現盈利。研發投入佔比20.8%。
點評:技術突圍見效,但晶片封鎖仍是隱憂。
4. 財政部5000億注資四大行,強化信貸投放能力
中行、建行、交行、郵儲獲財政部注資5000億元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重點支援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領域。
點評:政策輸血易,但信貸質量才是關鍵。
5. 消費貸利率全面上調,最低利率重回3%以上
多家銀行自4月起上調消費貸利率,此前低至2.4%的產品被叫停,監管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
點評:利率內卷終結,風控短板待補。
6. 南京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廣州計劃供地515.5公頃
南京宣佈取得不動產權證即可上市交易,廣州2025年商品住宅用地供應量同比增15%,核心城市政策鬆綁加速。
點評:政策刺激難掩分化,三四線庫存壓力仍大。
7. OpenAI將釋出GPT-2以來首個開源模型,AI競爭白熱化
OpenAI宣佈未來幾個月內推出開源語言模型,麻省理工與英偉達聯合研發的HART混合模型同步突破技術瓶頸。
點評:開源戰略反擊,但商業化落地才是勝負手。
8. 理想汽車內部純電銷量預期僅5萬輛,供應鏈目標14萬輛
理想2025年總銷量目標70萬輛,但純電車型內部預期與供應鏈差距懸殊,增程式仍是主力。
點評:技術路線分歧暴露轉型陣痛。
9. 三星電子任命毛羅·波爾奇尼擔任總裁兼首席設計官。
4月1日,三星電子宣佈任命國際知名設計師毛羅·波爾奇尼(Mauro Porcini)擔任公司總裁兼首席設計官(CDO)。波爾奇尼曾先後在百事公司和3M公司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10.315曝光的人人信經營異常
天眼查經營風險資訊顯示,近日,因透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絡,人人信(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被天津市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馬俊,註冊資本2260萬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會議及展覽服務、資料處理服務、企業管理諮詢等,由馬俊全資持股。據媒體此前報道,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電子籤裡的隱身放貸人問題,該公司被點名。
11. 工信部將批准L3級自動駕駛生產准入,責任劃分成焦點
賓士等車企明確承擔L3事故責任,我國乘用車L2+滲透率已達55.7%,雷射雷達成標配。
點評:技術突破易,法律配套才是真正門檻。
12. DeepSeek月訪問量超ChatGPT,國產AI工具崛起
2月DeepSeek訪問量達5.25億次,市場份額6.58%,僅次於ChatGPT(43.16%)和Canva(8.27%)。
點評:技術追趕見效,但生態壁壘仍待突破。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