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這封信,致超努力的你!

幾天前,谷愛凌在瑞士SaasFee雪場參加賽前訓練營,在訓練的間隙,她更新了ins,分享了自己本次的訓練體驗,並表示:自己跨越了3個時區的距離飛過來(訓練),這次能滑U槽(一種U型雪道),非常開心。
1
1
1
谷愛凌目前就讀於斯坦福大學,雖然學校的課業繁重,但是她仍然一直在抽出時間來進行訓練。

除了需要兼顧學業之外的訓練,谷愛凌也沒有落下她的學業,去年年底的時候,她就曬出了自己在斯坦福的滿分成績單。
當時就在網上遭到很多人的質疑,有人質疑她成績造假,有人嘲諷她GPA4.0不如理綜滿分厲害,還有人質疑她選課和作業都是有團隊精心規劃過的。

當時谷愛凌也因為這些言論下場回應爭論👇
而在這次,歷史又重演了……
就在前幾天,谷愛凌從舊金山飛到瑞士參加比賽,因為橫跨了三個時區,發ins感慨自己太難了
然後在新發布的評論區中就出現了這樣一條評論。
"Try hard #cringe"
cringe,既可以作動詞,表示“感到尷尬”,也可以作形容詞,表示“讓人難為情的、尷尬的”。
這句短評的言外之意是假奮鬥,裝樣子 
而谷愛凌特地基於這條評論寫了一篇長文,《致超努力的人的一封信》。
與其說是回覆(回懟),更多的是她這些年關於努力的思考和總結,真誠、真實、帶著謙遜,但也強烈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致“超努力”的人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我知道關注我的朋友們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輕的奮鬥者,就像我自己十五六歲那會兒,會因被陰陽怪氣地評價“你超努力的哦”而受傷。其實不單是十五六歲那種年紀,對成年人來說也是的。你有可能還沒來得及取得成功,但是你一直在全力以赴,在夜以繼日地去為了夢想努力,卻只換來了詆譭,換來一句“尬到了”,你還沒有作為成功人士的光環來保護你。你可能懷疑自己,甚至開始為己的付出感到羞愧。
有一個看似矛盾的事實是:一個能夠打造出影響力巨大的個體並且鼓勵創新精神的社會文化,普遍會對“超努力”的人不屑一顧。實際上,那些自命不凡、以為自己“很酷”的人只是在暴露他們的不安全感和懦弱。害怕努力的本質是害怕失敗。把它粉飾為一種主動選擇只是一種強行挽尊,是在假裝對自己混亂的想法、沒有方向的人生還有點掌控力。
我們常常會面對一些成功人士,比如說商人、名人、科學家。他們的生活精彩紛呈,但沒有人告訴你他們成功的代價到底是什麼。沒錯,會有一些籠統的模糊說法,比如說“刻苦”和“犧牲”。但這種說辭已經被過度使用,以至於對我們已經毫無觸動。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在更新我的日常生活點滴——在飛機上寫作業、在車上吃飯、艱苦的長跑或訓練。
誇孩子的時候只考慮是不是“有天分”是種非常華而不實的做法。相信我:我這麼多年來,一天天的都快累死了,對自己要多狠有多狠。我對自己超努力很驕傲,一直都是。努力很酷,失敗很酷,有目標很酷,有激情很酷,與人為善很酷。給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很酷。
你知道還有什麼很酷嗎?世界紀錄、奧運獎牌、Vogue封面、自立自強的同時還能庇廕你的家庭……還有上學!學習!保持好奇心!現在就去想想你還能做到些什麼,而不是“以後再說”。
我們也素不相識,我也不會騙你,去保證你的努力一定會讓每一個夢想都成真。但我非常確定的一點是,如果你不去嘗試,不去超努力——你連夢想成真的機會都不會有。
繼續努力!!我相信你
愛凌
1
2
1
其實就像谷愛凌在信裡說到的那樣,即使是在眾多光環之下,他也依舊沒有鬆懈自己。
無論是學習還是滑雪,谷愛凌始終抱著全力以赴的態度,這體現在她種種優秀成績中。
今年7月初,谷愛凌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透露:“第一學年選了包括量子物理,經濟學,哲學,政治學,心理學,營養學,中醫等共52個學分(36個學分為全職學生),得到了全A的成績,並喜獲‘優異學業協會’的表彰,感謝朋友們的關愛和支援,腿傷已痊癒,夏訓開始了!”
而在她的成長道路上她也是一直在持續地努力。
4歲的時候,谷愛凌就可以和母親一起滑著雪在樹林間自在穿行。隨著她的飛速進步,她已經可以開始練習障礙轉彎。
8歲的她已經成為了太浩湖地區專業滑雪隊唯一的女孩。
進隊不到一年,9歲時,谷愛凌拿到了全美自由式滑雪的少年組冠軍,並開始蟬聯USASA 美國青少年錦標賽,總排名第一。
11歲時奪得全美13歲以下坡道障礙賽冠軍以及全能亞軍。
13歲,她開始參加成人組比賽,到目前為止拿到總金牌50多塊。
20年6月,谷愛凌在美國高中提前畢業,同年申請到了斯坦福大學。她的成績也足夠令多數人羨慕,SAT滿分1600分,谷愛凌考了1580分,接近滿分,高於99.8%的世界考生。
滑雪冠軍加上SAT1580,前0.2%,相當於中國高考50萬考生的前1000名,斯坦福的平均成績是前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