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很多人都沒有準備好,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後,針對資本自由化的批判,以及階級議題時隔數十年重歸輿論場中心。
比如阿里的傑克馬,以為自己還是那個無所不能的馬爸爸,高喊996是恩賜的宣言後,結果被釘到國內輿論場上的恥辱柱。
比如格力董小姐,以為自己的打工女皇敘事,仍舊可以感動年輕一代、大談加班時,結果被圍攻翻車,再也不敢提加班。
比如萬達的王公子,想要靠鈔能力掰彎網紅孫一寧時,結果突然被初中畢業的女孩迎面拉起一面大旗,
“萬惡的資本主義”。
谷愛凌和她媽媽,以及背後的團隊,同樣沒有準備好。
不然的話,她們可能不會發出那組疑似私人飛機(也有一說是公務飛機)出行的影片內容,引發國內輿論爭議後刪除。
影片沒有什麼違規內容,就是她姥姥馮國珍在飛機上跑步鍛鍊身體影片,然後鏡頭掃了一下飛機的客艙。還有幾張她躺在飛機座椅上的照片。

飛機的型號是賽斯納CJ1,造價5000多萬美元,一趟出行價格也僅有百萬級。對比她成為中國滑雪女王的年收入3億多的商務合同而言,完全在其可承受範圍。
這發生在過去三十年,都不會有什麼大的爭議。放在十幾年前,自由主義大行其道之時,更不會有爭議。
然而如今的輿論場早已今非昔比,現在完全撕裂和分化了,充斥著情緒和對立。尤其是在兩年半的疫情的催化和加速下,如今網路上到處都是易燃易爆的群體。
在國內的輿論場上,谷愛凌又是最特別的那一個明星。不只因為,她是最近Met Gala上唯一擁有中國籍的明星。同時登上娛樂版、體育版和時尚版,皆是頭條。
活動開始前,她便釋出了微博,點明瞭這次活動的重要性,“時尚界的奧斯卡”。

也不只是因為,她代表中國在冬奧會上奪得兩金一銀三塊獎牌。
而是她的身份標籤過於豐富了。比以往任何一位明星都要豐富。這早註定她這一路征程,腥風血雨。
她是中美混血,擁有兩國的血統,媽媽谷燕是中國人,爸爸是美國人。始於2017年的中美貿易戰,打了5年,從官方到民間輿論上一直摩擦不斷,兩國民族情緒不斷升溫,遊走在兩國之間,豈能獨善其身。
兩個國家的民族主義者,都想讓她表態、站隊。而她和媽媽想要做好平衡,像過去一樣,既能享受中國的便利,也能在美國快樂生活。
這點從她的社交媒體上,可窺得一斑。她是國內唯一一個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釋出除商務推廣外幾乎所有內容,都會帶上海外ins賬號且不會被限流的明星。
她不斷引流的ins賬號是:“eileen_gu_ ”。
她在ins上僅有100多萬粉絲,和國內各平臺賬號粉絲數量都差著一個量級。比如抖音上她有2100萬粉絲,微博上有近700萬粉絲。
不惜餘力地力推背後,是其想平衡國內外影響力。更確切地說,想借國內的關注反哺增加國外影響力。
想在大國爭端之間做好平衡,這豈是易事。不然的話,她之前在奧委會官網上的話,以及一些國籍爭議,也不會做後續刪除。
那些事情如果在國內放開討論,任由發酵,爭執聲音會更大,罵她的聲音會更多。
谷愛凌能夠成為頂流女明星,只能發生在中國,也只會發生在中國。歐美的冰雪世界裡,不缺冬奧冠軍,也不缺冰雪女王。如果她代表美國參戰,她會是一個普通的體育明星,並不會成為頂流。
我們國家家門口辦奧運,空前高漲的冬奧關注度和情緒,加上官方重磅力推,又有內娛的清朗,合力共同成就了她。以資料為例,谷愛凌奪冠當天,微信指數高達22億,創造文體明星的新紀錄。在她的前面,沒有演藝頂流、直播一姐。連縫紉機凡的監獄風雲都是弟弟。
她的前面唯有一人曾經做到過,華為的CFO孟晚舟,去年9月自加拿大歸國當天。那天,都在說她是民族英雄。
基於國家和民族的宏大敘事,成就了頂流明星谷愛凌。
頂流的星光,照出了撕裂世界的另一面。這一面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了原因,為何各國民族情緒升溫,批判資本自由化,呼籲公平,甚至為何會有逆全球化的浪潮。
谷愛凌家至少是精英三代。谷愛凌的爸爸是美國人、哈佛畢業生,爺爺是斯坦福畢業生。30後生人的姥姥馮國珍是上海交大畢業、交通部退休幹部,姥爺谷振光是住建部前首席電氣工程師,學歷雖未向媒體告知,但也介紹說是國內名校,媽媽谷燕是北大畢業,80年代末留學美國,斯坦福的MBA。
出生在美國的谷愛凌,在家族力量的作用下,整合了中美兩國最優質的資源。她做到中美兩國自由流動,一邊在美國大灣區享受美國富人精英教育,學會各種技能,另一邊又能飛回中國,海淀黃莊補習,汲取中國教育的精髓。
巧合的是,世界各國出現逆全球化的保守主義浪潮,批判資本全球自由化的原因之一,便是說其是權貴精英合謀,無視經濟平等和社會正義。權貴精英們實現了全球最優質資源大整合,而各國國內的普通民眾,要承受更大的貧富差距。
谷愛凌式的成功,不是一個單一的事件,而是一種現象。
比如冬奧會上就有非常多的華裔精英後人。飽受質疑的朱易,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後放棄美國籍歸化歸國,是花樣滑冰運動員。擊敗羽生結弦的陳巍,出生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美國籍,還有他的隊友美籍華裔的周知方、劉美賢、陳楷雯。再有冰球隊的隊長葉勁光……
和內娛強相關的,也有位和谷愛凌背景非常相似的人。英達和宋丹丹離婚後,再婚梁歡生下的兒子,冬奧冰球運動員英如鏑。英達是京圈的著名導演,王朔和姜文等人老友和發小,文化部大院的孩子。英達的父親英若誠,曾任北京人藝副主任,後又官拜文化部副部長。

不巧的是,谷愛凌和英如鏑從事的是冬奧會,乃至整個體育屆最燒錢的專案中的兩個,滑雪和冰球。
燒錢到什麼地步?以谷愛凌從事的雙板滑雪為例。抖音和小紅書上有不少這兩個領域的博主,按照大家科普的資料來說,僅雙板滑雪專案而言,把谷愛凌從小培養18歲,需要數百萬美元,摺合人民幣至少2000萬元以上。
這個數字就不是底層和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冰雪運動高花費帶來的高門檻和高壁壘,註定了它是一個比其他運動更低競爭的運動。
階級議題重歸輿論場中心,谷愛凌們的成功正規化,展示出了其不可複製和不可逾越性。基於階級的敘事,正在分化她的觀眾。
其實,只要看過谷愛凌ins賬號的人,很難不留意到,她除了曬出她獲得的包括奧運在內的一些成績外,她同時表明自己是一位身份政治相關議題的積極參與者。
在她社交賬號的簡介中,自我設定的幾個標籤中排在前兩位的是,象徵著支援黑人和同性群體的黑桃心和彩虹標籤。

後面幾個標籤分別是,冰雪標籤、象徵中華文化圖騰的龍頭標籤,以及一個女性標籤——英文“她”。
這在我國以往的運動員或者明星藝人當中,從未出現過。此前,沒有一位中國明星,會給自己主動貼過如此之多的身份標籤,更不會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談論身份政治。
即便是有些藝人身上因為某些顯著的身份標籤走紅後,他們首先想的也是淡化標籤,爭取更廣泛的群體或者圈層喜愛,以獲得更大的粉絲認同和商業價值。
谷愛凌和她的團隊,給大家上了一課。
圍繞谷愛凌的爭論和爭議,是社會群體分化的折射。她身上完美展示出了多重身份屬性的座標,國家和民族、性別、階層等等,至於每個人如何評價谷愛凌,需要看這個帶入何種敘事、自我理解座標系。是代入一維身份,二維身份,還是三維身份。
谷愛凌,是反映社會群體分化最好的樣本。
圍繞她的熱點新聞下,永遠有人在吵架。有無比愛她的愛國主義者,有批她的民族主義者,有支援她的性別主義者,也有對階層躍升焦慮的知識分子……
谷愛凌、她媽媽谷燕,和其背後的團隊,對外選擇的主要敘事是性別敘事。她們熱衷的講述的自我故事是,一個努力上進的女性運動員,在竭力打破社會對女性打破刻板印象。
而連最基本的性別敘事,在谷愛凌身上都發生了撕裂。
昨天,我們在微博上刷到兩人在吵架。一個說國內輿論批評谷愛凌是厭女傾向,另一個人回覆她說,“我也是女性,但你不該強迫普通女性為特權女性鼓掌,她有權力不喜歡”。
國家、民族、性別和階級等多重議題在谷愛凌身上形成了交叉,我們又該如何談論這種交叉性。
一女性主義媒體人朋友說,谷愛凌反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她說,谷愛凌在國外對很多身份政治議題表現得非常熱衷,但在國內面對徐州等諸多性別敏感問題上的尺度把握,表現得不像是個女性主義者,更像是個政治家。
說到政治家,突然想起,之前某媒體為谷愛凌拍攝的紀錄片裡,一閃而過的鏡頭,顯出了她的偶像是,昂山素季。
可中國沒有旋轉門機制,她將來會選擇去哪裡呢。
這或許也是幾個月前,老胡就呼籲降溫谷愛凌的愛國主義宣傳原因之一吧。
<喜歡的話>
<請轉發到朋友圈 或者 複製連結發到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