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自2022年起,AI的崛起一直佔據著全球媒體的頭版頭條,而在大模型不斷重新整理人們對機器創作的概念的同一時間,其實在影視和遊戲等創意行業,另一樁大事件在持續進行,影響著全球不少頭部企業。
那就是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先後針對電視、電影和流媒體以及遊戲行業的罷工行動。
當然由於SAG-AFTRA的罷工行動主要影響的是西方企業,再加上罷工也是西方工會為自己會員爭取勞動權益保障的常見手段,無論是國內外網友其實都有些見怪不怪,所以雖然罷工一直在進行,但不少國內網友可能對於該事件沒有太強的認知。
不過本來順風順水的SAG-AFTRA,最近卻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竟然只是米哈遊將《原神》內名為“基尼奇”的配音演員進行了更換。
社媒輿論戰已經打響
其實在之前罷工開始後不久,米哈遊就被迫將旗下游戲部分角色的英文版本“噤聲”,因為配音演員罷工期間無法接取工作。當時該舉動其實更多被視為米哈遊不想被攪和到與自己無關的事件中,在耐心等待事件結束。
如今米哈遊選擇更換聲優自然就被理解為其耐心消耗殆盡,決定另尋他路,減少罷工對自己產品正常商業運營的影響。
而作為一家自帶流量的公司、一款自帶討論度的產品,該事件發生後在日常發帖大多隻有幾十上百互動的Reddit上的gachagaming板塊,相關帖子一夜之間蓋了上千樓。

“基尼奇”配音演員更換後,另一位角色“坎迪斯”配音演員破防大罵米哈遊和《原神》玩家
甚至Twitter上更是平時表面和和氣氣的配音演員們,也開始扯大旗,直接公開責罵接受“基尼奇”配音工作的配音演員為“工賊”。
最重要的是原本替打工人謀權益,表面上代表著大多數普通人立場的SAG-AFTRA,整個罷工活動乃至組織的存在和定位,也開始被廣泛質疑和批評。

明明米哈遊甚至不是歐美企業,甚至不是罷工期間第一家更換遊戲聲優的公司,為何卻成為打擊SAG-AFTRA這個百年工會的最重磅武器?
兩年罷工,美國工會為了啥?
對於SAG-AFTRA的罷工,GameLook首先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時間線。
根據SAG-AFTRA官方釋出的資訊,早在2022年10月起,該工會就一直在與簽署過IMA(工會成員在影片遊戲中的工作的互動媒體協議)的影視和遊戲公司進行談判,試圖與遊戲公司達成包括提高遊戲演員工資待遇、保護演員資料不被無授權在AI等領域使用、保障演員工作環境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新協議。
SAG-AFTRA的罷工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提高影片遊戲演員的工資,使之與通貨膨脹保持一致,同時增加對參與高收入遊戲的演員的額外補償;– 規範影片遊戲公司對演員的人工智慧資料的使用,防止其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利用AI技術掃描演員的面部或身體,生成數字化的表演;– 限制影片遊戲公司對演員的自拍試鏡的要求,避免演員在沒有合理報酬的情況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自拍;– 保障影片遊戲演員的安全和健康,尤其是在進行動作捕捉或聲音捕捉的時候,避免演員受到過度的身體或聲帶的損傷。

SAG-AFTRA與AI聲音公司Replica Studios簽訂的協議
隨後在2023年7月,SAG-AFTRA與美國影視製片人聯盟(AMPTP)在初期合同談判失敗後,首先面向影視行業發難,發起了長達4個月的罷工行動,當時美國多個電視節目、電影專案均陷入停擺,後續美國好萊塢大多數公司妥協,與SAG-AFTRA達成了AI保護及合理使用領域的新協議。
同年9月,SAG-AFTRA在內部投票中,以98.32%的贊同票通過了針對遊戲行業的罷工,並在2024年7月開啟了正式的罷工。
作為歐美最大、會員最多的工會組織之一,SAG-AFTRA的罷工行動其實取得了實打實的成效,僅僅2個月,SAG-AFTRA就宣佈他們與80多家遊戲公司達成了新的協議,就比如騰訊遊戲的光子LA工作室(騰訊互娛光速工作室),但由於更多頭部企業還在觀望,實質的罷工行動其即時至今日依舊在繼續。

最近的訊息是今年3月11日,SAG-AFTRA宣佈雖然他們已經與部分主流遊戲發行商達成了薪資和勞動保障方面的協議,但就AI保護方面,談判依舊沒能達成共識。
其實從立場和目的來看,SAG-AFTRA毫無疑問其在整個創作者對抗AI的大語境下,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的,甚至其“提高影片遊戲演員的工資,使之與通貨膨脹保持一致”,GameLook認為其實對於解決大部分演員生計問題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至於規範影片遊戲公司對演員的人工智慧資料的使用,使演員能夠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在有自己資料參與的專案中獲得合理的報酬,其實也是相當未雨綢繆。在當下AI技術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演員等從業者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毫無疑問未來他們可能會處於更加不利的狀態。
但問題在於SAG-AFTRA的目的合理不等於手段合理。
從爭取權益到壟斷演員,SAG-AFTRA是合法幫派?
作為一家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的工會組織,在那個5天、每週40小時工作制都尚未在美國立法的年代SAG-AFTRA毫無疑問當時確實是保證廣播、影視等行業從業者合理權益的有效組織。
但隨著過去一百來年的發展,特別是在2012年演員工會(SAG)和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AFTRA)合併後,SAG-AFTRA實質上已經成為美國好萊塢演員、編劇、配音演員等臺前幕後從業者的統一管理組織,當前網友幾乎能在大熒幕上看到的美國作品,其中的大小演員幾乎都是該工會的會員。

甚至透過與英國等地本土的工會組織合作,SAG-AFTRA的影響力也早已走出了北美,波及了整個英語地區。
從目的上來看,SAG-AFTRA顯然依舊“不忘初心”,的確在維護和提高工會成員的工作待遇和勞動保障。
但在手段上,由於SAG-AFTRA存在基礎的排他性條款,即與工會合作的資方只能僱傭工會成員,同時,工會成員也只能為工會有協議的資方工作。幾乎壟斷了演員等勞動資源的SAG-AFTRA已經成為類似“幫派”的存在。
簡單來說,如果將北美影視行業是做一個平臺,SAG-AFTRA就像該平臺的App Store,你想要在美國做內容,基本只能透過SAG-AFTRA。只不過現實中消費者不滿蘋果的封閉策略還能選擇安卓,而北美影視和遊戲企業大多數時候其實沒得選。

《Last Sentinel》
這其實也是為什麼上文GameLook提到的騰訊遊戲的光子LA工作室(騰訊互娛光速工作室)是最早一批與SAG-AFTRA達成協議的公司。在最近的GDC大會上,騰訊光子工作室群就介紹了自己洛杉磯工作室的3A級開放世界專案《Last Sentinel》(暫譯:《最後的哨兵》)的開發過程已經接近尾聲。
倒推一下,去年罷工的時間段其實正好是該專案最後衝刺的時候,作為一家落地美國的團隊、恰逢專案關鍵時期,騰訊顯然沒有拖著不籤協議的選擇。畢竟現在不籤,未來總也要和SAG-AFTRA打交道,很難繞過。
不過以上包括SAG-AFTRA的排他性條款,很長時間以來其實都是公知資訊,如果說網際網路對於該組織有如今那麼強烈的不滿,該發洩的情緒早應該發洩了,為什麼要等到現在,由米哈遊這樣一家中國公司(Hoyoverse總部在新加坡),化身為引爆SAG-AFTRA的導火索,揭露其壟斷本質的存在。
答案其實很簡單:“太紅了”。

Nikke在前,但畢竟不是米哈遊
其實在如今遊戲全球化的時代,受SAG-AFTRA罷工影響的遊戲公司自然不止米哈遊一家。
早在去年年底,由騰訊Level Infinity在海外代理發行的Shift Up的《勝利女神:Nikke》其實就進行了大規模的英語聲優更換。只能說相較而言,其實騰訊是更早下決斷,清楚自己哪些團隊需要配合SAG-AFTRA,哪些專案優勢不必受其罷工影響,需要儘早避險的。
但當時《勝利女神:Nikke》的聲優更換其實只是在Reddit社群小範圍引發了不解,大家對於遊戲公司的行動大多是理解尊重的。

5個月前,網友還相當平常心
而此次米哈遊之所以被拉入輿論場,一方面是因為之前所說的“太紅了”。
在此之前整個罷工事件下,玩家其實處於為了支援同為打工人的配音演員,忍耐著自己玩的遊戲是靜音的狀態,但同時也期待著整個事件快點結束,自己喜歡的角色能開口說話。
而配音演員們則一邊需要為長遠利益計,無法反抗SAG-AFTRA,同時又擔心有錢的中國公司會因為罷工事件減少甚至中止合作,自己未來會少很多可觀的收入。
如今米哈遊更換配音,無疑是為事件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考慮《原神》不僅在遊戲玩家社群有著空前的影響力,其在經過多年的更新後,在業界牽涉的配音演員人數也相當龐大。該遊戲的一舉一動必然會被部分人理解為行業風向,自然在臺前幕後都引發躁動。

海外很多聲優其實早早就開始討論該事件的影響
而圍繞米哈遊的吵鬧,GameLook認為還有另一方面原因,那就是SAG-AFTRA此次罷工的戰線拉太長了。
在此之前無論是針對影視行業的罷工,還是遊戲行業的罷工,其實海外並不缺媒體、Youtuber乃至配音演員等現身說法,反覆解釋整個罷工事件背後各種條條框框,其中自然有有利於SAG-AFTRA的論點,但更多時候,是網友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SAG-AFTRA似乎有點太霸道了。
特別是隨著此次米哈遊事件被暴露的SAG-AFTRA試圖讓各大遊戲公司簽署的條約,其中除了圍繞其目的設定的條款外,玩家發現新條約中還包括“SAG希望獲得美國以外遊戲公司的英文配音獨家權。這將阻止像米哈遊這樣的其他遊戲公司為當前和未來的專案僱傭非SAG工會成員及非工會成員(無論在美國境內還是境外)”等條款。
簡而言之SAG-AFTRA想要壟斷現在以及未來電子遊戲中所有的英文語音,將自己三次元的霸權主義搬到了電子遊戲的二次元。

有點幽默的是,好萊塢最近幾年一直在強調中國人就應該中國人來演、法國人就應該法國人來演,否則就是文化挪用;現如今代表好萊塢大多數人的工會卻在強迫“無論你遊戲裡設定是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愛爾蘭人,所有聲音必須從美國人嗓子裡發出來”的把戲,雙標之明顯。
而作為一家美國的工會,SAG-AFTRA在美國地區的罷工,其他國家的消費者自然期待的是相關活動最多影響美國境內的內容創作和生產。
但事實確實,在如今全球化的時代,美國又是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之一,明明只是美國工會為美國人謀利益,隨著時間線的拉長,大家突然意識到憑什麼我歐洲人、亞洲人,甚至是在全球其他地區工作的配音演員和打工人要和你一起受影響,被搶工作。
結語:
對於SAG-AFTRA,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存在的意義顯然是利大於弊的,雖然此次罷工行動中,包括洩露的條款展示了該工會貪心不足的一面,但其對於影視遊戲行業勞動保護權益的進步,切實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作為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根據當地法律法規以及工會政策等,為參與專案的勞動者提供合理的酬勞和工作環境是一回事兒;但GameLook認為,這不應該以此被裹挾,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陷入被動,放棄主體性為代價。
更何況在如今全球化的市場,要知道大部分工業領域如今都少有離了某一個國家的人才,整個產業轉不動的情況,更何況文化創意產業,其實鮮有不可替代性的崗位和人員。如此長線的罷工行為,最終能換來多少權益其實也是工會以及參與其中的從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普通美國人的假期比中世紀平民還要少
美國看似激進的罷工和勞動權益爭取,為美國換來的是遠低於歐洲等國家的年假、病假時長,被炒魷魚後沒有法定強制的N+1賠償,政府官員所謂“提高最低薪資水平有害經濟發展”的言論以及因為員工工作態度、薪資水平導致幾近癱瘓的基礎製造業。
至少法國等歐洲國家的罷工確實為該國的從業者換來了高福利(當然歐洲部分國家的高福利並不完全因為罷工)。
如今在文化創意產業如此強勢,不顧後果地推行罷工等策略,好萊塢自然可以大而不倒,繼續保持全球影視中心之一的地位,但底層的配音演員等,打上SAG-AFTRA的標籤後,未來是否會影響其好萊塢之外的工作選擇,GameLook認為可能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