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點獨家丨位元組AI產品調整:貓箱負責人離職,星繪併入豆包

與星繪有功能重合的即夢繼續強勢增長。
王與桐
編輯程曼祺
我們瞭解到,近期位元組 AI 產品部門 Flow 旗下發生產品調整:社交陪伴類 AI 產品貓箱原負責人梁琛奇已離開字節跳動;貓箱負責人由原星繪產品負責人西原(花名)接任;同時,星繪團隊計劃併入豆包,將由豆包 App 端負責人陸游(花名)一起管理。
豆包、貓箱和星繪,以及豆包愛學、Gauthmath 等都是字節跳動 AI 產品部門 Flow 旗下的產品。Flow 由朱駿統一負責,朱駿原來是 TikTok 的戰略負責人,更早之前他創立了 Musical.ly。2023 年 3 月位元組決定探索 AI 產品時,朱駿就開始負責 Flow。 
貓箱自 2024 年 3 月上線,是一款集 AI 角色互動情感陪伴的社交娛樂類 App。國內,類似的頭部產品是大模型創業公司 MiniMax 旗下的星野。據第三方測評機構 AIGCRank 資料,2025 年 1 月,星野平均日活為 96 萬,貓箱為 59 萬。
星繪自 2024 年 4 月上線,是 AI 相機和圖片生成應用, AIGCRank 資料顯示, 2025 年 1 月的日活是 16 萬,不到當時位元組旗下另一款相關產品即夢的一半。
星繪的功能與即夢部分重合。即夢是圖片和影片生成產品,隸屬於張楠負責的剪映團隊,剪映是 Flow 之外,位元組 AI 產品的另一重要出口。
我們瞭解到,目前僅在 App 端,即夢的日活就超過了百萬,今年即夢的日活增長目標是至少超過五百萬。
同為視覺生成類產品,即夢和星繪的基座模型都由 Seed 研發團隊提供,但編輯能力、特效玩法等產品功能,則由各產品團隊參與最佳化,這會帶來體驗的差別。
一個例子是,最近即夢和豆包都上線了立體字型生成功能,但從功能入口、提示詞引導和效果側重上,兩個產品有一些不同。
左圖為即夢裡的文字生成提示,提醒使用者把海報文字放在引號中;中圖為即夢生成效果;右圖為豆包生成效果,由於沒有特別提示海報文字的格式區隔,部分生成圖片會把描述文字風格的指令理解成海報文字內容(如 3D、3 直接出現在了圖上)。
字節跳動擅長飽和式覆蓋每一個場景。除 Flow 的眾多產品,增長強勢的剪映和即夢外,其它業務也在根據各自特點嘗試開發 AI 產品,如抖音商業化部門就做了一款針對廣告主的圖片生成產品,主要用於高效製作廣告素材,不直接面向 C 端使用者。
這些產品的相似邏輯或者說慣性是,字節跳動希望在大模型時代繼續追求高速增長。我們瞭解到,同為短影片公司的視覺生成產品,即夢的主要目標是增長,而快手給可靈定的主要目標則指向收入。快手在今年 3 月釋出財報時,也第一次披露了可靈 AI 的累計收入已達到 1 億元人民幣。這兩個產品的不同目標也和各自屬性有關,即夢更偏泛 C 使用者,而可靈側重專業影片生產者的需求。
位元組的全方位覆蓋,暫時沒有帶來單一產品方向上的一騎絕塵——這曾是一些人對位元組的期待或恐懼。豆包曾在去年下半年當了幾個月中國日活第一的對話產品,但這個位置在春節後被 DeepSeek 取代,同期騰訊元寶也藉助接入 DeepSeek 快速增長;其他產品方向上,如貓箱、即夢等,也暫時沒有和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拉開差距。
一位接觸多位位元組人員的投資人的觀察是,如果位元組的基礎模型能力跟不上,產品體驗難以取得斷層領先的效果,“那些好的產品經理有可能會離開。”
我們在本月釋出的《位元組 AI 再創業:獨立組織、全鏈條的飽和出擊》裡曾提到,位元組內部有至少 5 個團隊在做 Agent 產品。文章釋出後,有 Agent 從業者告訴我們,他們瞭解到的數是 “7 個團隊”。
字節跳動仍在飽和嘗試、快速迭代。這對資源豐富的大公司是一個合理也不壞的選擇,但它不一定是保證贏的方法。
題圖來源:《沙丘》
 F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