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再反轉!聯邦法官緊急干預,哈佛國際生簽證危機峰迴路轉,家長心跳加速!

自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哈佛大學已多次成為其“魔幻政策”的焦點。從此前凍結聯邦教育撥款到威脅剝奪哈佛大學免稅地位,這場始於4月的“政校博弈”在5月22日迎來高潮——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持續激化的矛盾背後,是意識形態鬥爭,還是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國家安全間的深層矛盾?將給龐大的赴美留學群體帶來諸多新的動盪…
從資金凍結到招生禁令
矛盾一步步激化
先簡單梳理一下這場風波的主要時間線——
2023年10月巴以衝突爆發,包括哈佛在內的多所美國高校爆發支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
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要求各高校打擊“校園內的反猶主義”,廢除大學內向少數族裔傾斜,否則將面臨削減資金的後果。
3月31日,美國教育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以及美國總務管理局宣佈,將對哈佛大學近90億美元的聯邦合同及撥款進行審查,以確保其履行了“民權責任”。
4月11日,美國政府官員致信哈佛大學,要求學校進行“有意義的治理改革與重組”,否則聯邦資金將被削減。
4月14日,哈佛大學拒絕了政府的要求。美國政府隨即宣佈,將凍結對該校總額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以及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
4月21日,哈佛大學將美國政府告上法庭,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為手段操縱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
5月13日,美國政府宣佈,將在先前凍結對哈佛大學的22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基礎上,再取消4.5億美元撥款。哈佛大學則在當天晚些時候向法院提交新的訴訟要求。
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佈,特朗普政府撤銷哈佛大學參與“學生與交流訪問者專案”(SEVP)的資格。禁止該校在2025-2026學年招收任何F類或J類國際學生。
作為全美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富有的大學,哈佛在其四百年的建校史中,雖也曾經歷風雨,但近期的“狂風暴雨”卻極為罕見。而這次的禁招國際學生更是讓美國學者直呼“史無前例”。這背後原因,除了前文提到的意識形態鬥爭,以及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國家安全間的深層矛盾,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哈佛不同於其他高校,在這場“政校博弈”的一開始,他們就選擇做硬剛到底的“刺頭”,這很顯然和現任政府的行事作風背道而馳了。
不過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這種類似的禁令,似乎之前就有所耳聞。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以“國家安全”為由,對STEM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敏感技術)的中國留學生實施更嚴格的簽證審查,並限制部分高校學生入境(如“國防七子”院校學生)。只是和之前有所不同的是,這次針對單一頂尖大學,並且無國別“一刀切”。
新仇與舊恨
恩怨再升級
有傳聞稱,這場風波的導火索之一,是特朗普小兒子巴倫·特朗普在去年申請哈佛大學時遭到拒絕。儘管這一說法沒有得到任何官方證實,但在社交媒體的助推下,很快發酵成了公眾熱議的焦點。但跟蹤過特朗普和哈佛大學的恩怨續集的家長朋友都知道,這可能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理由。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並不只是特朗普和哈佛大學,而是美國兩黨之爭。

圖源:CNN
2016年,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時就頻繁在公開場合批評常春藤盟校“政治偏左”,稱其“壓制保守派聲音”、“歧視白人申請者”。在這場指責中,哈佛大學首當其衝,尤其在高教多元、招生公平與校園言論等議題上,特朗普政府多次和哈佛大學發生衝突。終於在第二任期,特朗普透過多種手段對這些名校施壓,包括削減科研經費、撤回聯邦資金、威脅撤銷稅務優惠等打擊精英藤校。
今年4月,矛盾再度升級。哈佛大學因拒絕接受聯邦對其課程設定與教師招聘的干預,起訴了特朗普政府,結果卻遭到了更大的報復。特朗普政府這番操作可以說是把殺雞儆猴的策略演繹得淋漓盡致,目前對哈佛大學的種種懲罰,目的都是為了震懾美國高校。

圖源:CNN
美國司法部出手
阻止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的禁令!
加州聯邦法官傑弗裡·懷特(Jeffrey White)的全國性臨時禁令,猶如一柄法槌重擊特朗普政府:司法部明確阻止針對哈佛的SEVP認證撤銷令!
*SEVP(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是美國政府允許高等教育機構招收國際學生的認證體系,由國土安全部下屬機構管理。只有透過SEVP認證的學校,才可以為國際學生提供I-20表格,學生才能申請F-1學生簽證入境美國。
這意味著包括哈佛在內的全美高校國際學生身份危機暫告解除。
他表示,當官員在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監督的資料庫中終止學生的法律身份時,特朗普政府“可能超越了他們的權力,採取了武斷和反覆無常的行動”。
“法院授予的救濟為原告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即他們將能夠繼續學習,而不會面臨重新轉學的威脅。”
而此次司法介入的速度之快、範圍之廣,可以看作是對此前特朗普政府試圖取消SEVIS身份等類似行為的有力回應和制約,為國際學生群體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所以,到目前為止,這場關於哈佛的風波只是虛驚一場。
危機之下
港科大率先開啟搶人大戰
就在今天,香港科技大學就行動迅速,在官網正式宣佈,公開邀請哈佛大學在讀的國際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已獲哈佛大學學位課程錄取的學生,到港科大繼續他們的學業。
圖源 | 香港科技大學
這一舉措是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學術格局,並加強港科大致力於營造多元化的世界一流學習環境的承諾。作為一所領先的國際大學,港科大在全球頂尖大學中名列前茅,並不斷擴大這一機會,以確保有才華的學生能夠不受干擾地追求他們的教育目標。香港科技大學還表示,將提供無條件錄取,簡化入學程式和學術支援,以促進感興趣的學生無縫過渡。作為全球創新和包容中心的港科大,以其前沿研究、創新驅動課程和多元文化校園而聞名,強調包容和學術卓越。
港科大郭教授表示:“多元化推動創新和進步。我們準備好歡迎哈佛學生進入我們的社群,為他們提供在各自領域茁壯成長所需的資源和充滿活力的環境。”對轉學學生提供的支援:
港科大將優先考慮加快錄取程式、學分轉換和個性化支援,包括簽證協助和住房,以確保順利過渡。港科大已經成立了專門團隊,以協助學生入學,學分轉移,住房和簽證後勤。
此前,港大也開放了QS前50本科在讀學生轉學,以及港中文一直接受轉學!
家長應該怎麼做?
安心觀望,持續溝通
此次事件從突發危機到司法介入,過程跌宕起伏,但也揭示了幾個值得深思的層面。首先,司法系統的獨立性和制衡作用在關鍵時刻得到了體現。對於廣大學生和家長而言,聯邦法官釋出的全國性禁令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訊息,它暫時解除了國際學生身份可能立即失效的警報。
針對當前最新情況,我們建議相關學生和家長:
  1. 暫時安心,但仍需保持關注:
  2. 在讀學生繼續與學校國際學生辦公室溝通:
  3. 已錄取新生和家庭:可以按照學校的指引,逐步準備或恢復簽證申請等後續步驟,但同時留意任何可能的變動。
  4. 理解法律程式的複雜性:保持耐心,相信學校和法律系統會妥善處理。
  5. 申請階段的家長:拓寬目標國家,堅持多國聯申。除了美國,還可以去根據孩子特點選擇英國(如IC、UCL、LSE)、加拿大(多倫多、UBC)、澳洲等國家。審慎選校/選專業:美國選校時,避免政治敏感度高、近年來衝突頻繁的高校(如哥大、哈佛),避免可能的敏感專業。
這份禁令看似是對哈佛的一連串“懲罰”,但更像是對全球留學市場的“壓力測試”。短期上,美國頂尖高校將面臨生源與財務的雙重挑戰;長期看,若禁令持續蔓延,美國引以為傲的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優勢或將被逐步侵蝕。而對於中國學生而言,多元化規劃、風險分散策略將成為未來留學的核心邏輯。不過正如此前聲勢浩大的關稅戰,這場風暴最終會否平息,還待後續觀察。但與此同時,全球教育版圖的“去中心化”和留學市場重構,或許將成為這場風暴的終極啟示。

END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絡刪除。文章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不代表本站立場。
靠譜英語——助你知世界,學英語!
給你帶來最新雙語國際趣聞時訊
出國必備英語知識和學習技巧
&育兒心得和留學資訊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內容對您有用
請幫忙點選“分享”“點贊”“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