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編譯自semiwi,謝謝。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最初將半導體排除在最新一輪美國關稅之外。然而,他未來可能會對半導體徵收關稅。如果對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徵收關稅,這將如何影響美國半導體公司?
下圖顯示了2024年美國半導體進口情況。64%的進口來自四個國家和地區:馬來西亞、中國臺灣、泰國和越南。中國大陸僅佔進口量的3%。中國大陸製造的半導體通常作為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等成品電子裝置的零部件進入美國。

為什麼這四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國半導體進口中佔比如此之大?除了中國臺灣以外,這些國家都沒有大型晶圓廠。然而,它們卻佔據了半導體封裝和測試 (A&T) 設施的絕大部分份額。這些設施從晶圓廠獲取晶圓,將其組裝成封裝件,並進行測試以確定其是否符合規格。這些 A&T 設施可能屬於半導體制造商 (IDM),也可能歸外包封裝和測試 (OSAT) 公司所有。下圖來自 SEMI ,顯示了這些設施的分佈情況。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東南亞佔 A&T 設施的 70%。

美國主要 IDM 的大部分 A&T 設施都位於美國境外,如下所示:

Nvidia、高通、博通和AMD等美國無晶圓廠公司主要使用臺積電的代工服務。臺積電主要使用其位於臺灣的自有A&T設施。
因此,如果對美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徵收關稅,這將推高美國半導體公司的成本。擁有自有晶圓廠的美國公司,其晶圓廠產能大部分在美國,但其絕大多數應用與技術(A&T)產能卻在美國以外。臺積電正在美國建設晶圓廠,但目前在美國沒有應用與技術(A&T)設施。
避免關稅的一個解決方案是企業在美國建造更多A&T設施。然而,建造這些設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以下是過去幾年宣佈的擬建新A&T設施。

根據這些專案,建造一座新的A&T工廠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成本可能超過40億美元。這些新工廠中只有兩座位於美國。OSAT公司Amkor正在建設一座A&T工廠,以支援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OSAT公司Integra Technologies宣佈計劃在堪薩斯州建造一座A&T工廠,但該專案已被推遲。英特爾在波蘭的A&T工廠也已推遲至少兩年。
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建設設施的成本差異巨大。計劃在美國和歐洲建設的三家A&T設施平均預計成本為30億美元,平均就業人數為1900人。計劃在亞洲建設的三家設施平均成本為8.4億美元,平均就業人數為3500人。
對美國半導體進口徵收任何關稅都將增加大多數美國半導體公司以及外國公司的成本。如果美國公司決定在美國建設更多A&T設施,這將耗費數年時間,並推高A&T成本。
為什麼全球都在爭奪晶片?
計算機晶片是數字經濟的引擎,其日益增長的效能正在賦能諸如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有望改變多個行業的技術。
難怪這些裝置如今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之間激烈競爭的焦點。在喬·拜登總統的領導下,美國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以遏制中國的半導體產能。而他的繼任者唐納德·特朗普正在進一步加大這些努力。
為什麼晶片如此重要?因為它們是處理和理解海量資料所必需的,這些資料已與石油爭奪經濟命脈。
晶片(半導體或積體電路的簡稱)由沉積在矽片上的材料製成,可以執行多種功能。
用於儲存資料的儲存晶片相對簡單,可以像商品一樣進行交易。執行程式並充當裝置大腦的邏輯晶片則更為複雜,價格也更為昂貴。諸如英偉達公司 (Nvidia Corp.) 的 H100 人工智慧加速器等元件的獲取,不僅關乎國家安全,也關乎 Alphabet Inc. 旗下谷歌和微軟等巨頭公司的命運。這些巨頭競相構建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力爭在被視為未來計算領域的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即使是日常裝置也越來越依賴晶片。在一輛裝滿各種電子裝置的汽車上,每次按下按鈕都需要簡單的晶片將觸感轉換成電子訊號。所有電池供電的裝置都需要晶片來轉換和調節電流。
為什麼晶片製造之爭如此激烈?部分原因與新冠疫情擾亂了亞洲的晶片生產,導致全球技術供應鏈陷入混亂,這件事也促使大家對晶片的關注。
全球大多數領先的半導體技術源自美國,但如今,中國臺灣和韓國佔據著晶片製造的主導地位。中國是電子元件的最大市場,並且越來越渴望生產更多自主晶片。
美國正在實施出口管制和進口關稅,以遏制中國的晶片雄心。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內的中國領先科技公司已被列入所謂的“美國實體名單”,這意味著美國晶片技術供應商必須獲得政府批准才能向這些被列入黑名單的公司銷售產品。美國的限制措施經常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並指責中國在貿易中不公平競爭。
拜登政府撥出鉅額聯邦資金,用於將這些零部件的實體生產轉移回國內,並減少其認為對東亞少數幾家工廠的危險依賴。特朗普表示他不喜歡這項計劃,他的政府也放緩了資金的撥付速度。特朗普似乎更傾向於更多地依靠關稅來推動外國晶片製造商在美國本土生產半導體。
其他幾個國家或地區正試圖加強其半導體產業,將晶片製造轉移回本土,或首次將其帶回本土。

那麼,誰控制著供應?
晶片製造已成為一項日益排外的行業。新工廠的造價超過200億美元,耗時數年,並且需要全天候不間斷地運轉才能盈利。如此大規模的產能使得擁有尖端技術的公司數量縮減至僅剩三家——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韓國三星電子和美國英特爾公司。TSMC和三星充當著所謂的代工廠,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外包製造服務。
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依賴於獲得最頂尖的製造能力,而這些能力大部分在臺灣。
在產業鏈的下游,有一個龐大的模擬晶片製造產業。德州儀器公司和意法半導體公司等公司是這些用於調節智慧手機內部功率和控制溫度等功能的元件的領先製造商。由於中國無法獲得製造更尖端部件所需的許多機器,因此中國正瞄準這一領域,大力投資以提高產量。
參考連結
https://semiwiki.com/semiconductor-services/355143-semiconductor-tariff-impact/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103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