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女演員,確診精神疾病

演藝圈中,高海寧以《新聞女王》中風情萬種的許詩晴一角成功出圈,斬獲最佳女配角獎,一躍成為備受矚目的演員。
鏡頭前她光芒四射,可私下裡,卻曾被抑鬱症與驚恐症深深折磨。

驚恐症,即驚恐障礙,是焦慮症的一種,指在沒有真正危險或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反覆出現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懼體驗。
其臨床表現包括驚恐發作、預期焦慮與迴避行為。
驚恐發作時,患者會無徵兆地突然感到極度恐懼,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窒息感等多樣症狀;
還會因反覆擔心再次發作而感到害怕,常尋求他人幫助陪伴,或迴避可能引發發作的場所,如抗拒前往人多之處。
歐美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驚恐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4.7%~15%,年患病率為2.7%~7.3%,且女性患病風險是男性的兩倍,
多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18-35歲之間)發病,家庭直系親屬患病、兒童時期創傷事件、人生重大挫折等,都是發病的危險因素。
2008年,高海寧以香港小姐第四名的身份踏入演藝圈,此後陸續出演《使徒行者》《讀心神探》等多部好劇,逐漸積累起人氣。

2020年,她在《三十而已》中塑造的趙靜語,更讓內地觀眾記住了這個演技紮實的女演員。
但隨著演藝事業的發展,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與角色帶來的情感衝擊,悄然侵蝕著她的心理健康。
拍攝《新聞女王》時,妹妹跳樓被撞的慘烈戲份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片場,一向專業的高海寧突然情緒崩潰,這讓所有工作人員始料未及。
此後,她開始懼怕拍攝崩潰戲碼,因為每一次情緒爆發的表演,都會引發驚恐症發作——甚至產生極端念頭。
她坦言,曾在與母親逛超市後等紅綠燈時,望著飛馳而過的貨車,腦海中閃過“如果走出去會如何”的可怕想法。

陷入情緒深淵的高海寧,最終選擇向專業精神科醫生求助。
經過漫長的自我療愈與積極治療,她逐漸學會直面負面情緒,走出陰霾。

如今,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高海寧,早已擺脫疾病困擾,用更加從容的姿態擁抱生活與事業。
她的經歷不僅是一個演員的自我救贖,更給無數在心理健康困境中掙扎的人帶來勇氣與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