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家庭的困局,三代人都沒逃過

TIME 釋出時間
2025·2·11
/東亞家庭的困局,三代人都沒逃過/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考了99分,本以為會得到誇獎,爸媽反而會問,那1分丟哪裡去了;好不容易找了個工作,親戚會說,那個誰家的孩子找了個更好的工作;一家人本來和和睦睦吃頓飯,最後成了說教課,讓飯菜變得索然無味……
這樣的窒息感,是不是很熟悉?
最近,“東亞家庭”這個詞火了,但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原生家庭”的升級版。
原來,不止一個家庭、某個父母導致這樣的困局,而是東亞文化系統下的“代代相傳”。
01
三代人的困局
父母總是有著相同的配方,“爸媽都是為了你好”、“你沒經驗還不懂”、“一旦走錯了,後悔就晚了”等等話術。
這些話聽起來像一種愛的表達,實際上卻是“情感綁架”下的糖衣炮彈。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父母也是受害者。
我們的父母可能經歷過生活貧困、安全匱乏的時代,他們用物質學著去表達愛意;經歷過生活動盪的時刻,他們學著用成績至上去換取穩定;經歷過文化崇拜的階段,他們選擇壓抑自己情感去換取共生。
我們父母本身就是矛盾體,他們自身的困局,也是時代變化下的產物。
他們從未感受過什麼是愛,從未習得情感表達的能力,卻在現在這個時代突然被要求具備這樣的能力,無論如何也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只能用上一輩對待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
這就像,一個從未見過星星的人,又從何知道星星長什麼樣子呢。
如果仔細想想,我們這代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有時候也會重蹈父母走過的路。
這便是東亞家庭三代人的困局,誰都沒逃過。
每一代都曾是淋過雨的人,不是自己不好、不值得被愛,而是從小被訓練成“永遠不夠好”的人。
02
重建自己
東亞家庭三代人的困局,並不是無法打破,我們依然可以站在廢墟上去努力重建自己。
最近看了伊能靜在TEDX上的演講—《對抗時間的力量》,深受鼓舞與震撼,她就是那個成功走出東亞家庭困境,重塑自己人生的人。
伊能靜的童年充滿了苦澀,父母離異,被寄養在陌生家庭,14歲便開始打工養家,一路走來,她從一個倔強少女成為現在擁有慈悲、善良、智慧和勇氣的人。
伊能靜在演講中也表達自己曾是一個缺愛、不值得被愛的人,留存原生家庭後遺症40年時間。
而如今,她已成為自己曾想要成為的人,但這些都歸咎於自己不放棄自己、自己救贖自己的結果。
所以,我們不必成為父母的“續集”,我們有權書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承認父母的不完美,與原生家庭建立情感邊界線,尋找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學會對自己負責。
用伊能靜的話說:“你可以是自己的母親,你還可以是自己的父親,你可以重生你自己,把你自己重新再養一遍。”
最後:
那些被罵“自私”的選擇,可能是你找回自我的第一步;那些被說“矯情”的情緒,正是你覺醒的開始。
要記住,“我不是為了滿足誰的期待而來到這個世界“。
/ END /
編輯 | 喵姐成長日記
文字 | 作者原創
圖片 | 網路來源
掃碼| 關注我,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