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近期在總裁辦公會上的講話全文:
今天可能是2025年新春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辦公會,大家可能都知道春節以來這個世界發生過的兩件大事:
首先,是DeepSeek引發的AI帶給科研模式的重大轉變,最終也必將會給整個社會和消費市場帶來深刻的改變。另一件是在大洋彼岸發生的行政機構效率變革。
不知道大家對這兩個事有什麼感悟,我在這裡說說我的觀察體會:這兩件大事都是由企業家推動的,由青年技術精英組織參與和執行的重大變革,這些變革說明:
一個年輕、有技術夢想、有責任心和專業技術能力的團隊可以有多大的爆發力。
這兩件大事也帶來了時代的緊迫感,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看到AI不僅是科研工具的革命,更是一場科研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面對這些趨勢和華熙生物目前的狀態,想不被時代淘汰,我們不能再等待。
一、從嚴建設團隊、治理組織
我一直相信生物科技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堅信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
從2001年我投資透明質酸這個對生命健康有極大賦能的、人體自身就有的功能糖的研發、生產、拓展市場,到如今華熙生物成為一家全產業鏈佈局的生物科技企業,二十五年風風雨雨。
早在2007年,那時候華熙生物還是叫另外一個名字的企業,就已經把透明質酸原料做到了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成為了全球的隱形冠軍。
後來,生物科技越來越被國家重視,這些早年的佈局和探索讓華熙生物在適當的時候站到了時代前列,在社會各界的期待和支援下一路發展,才有現在我們的上市公司華熙生物,才有這樣一個在國際上都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
當然任何組織都容易犯錯誤,每當發展速度快的時候,就會有人開始飄了,以為是自己本事大。一旦碰到問題,就開始抱怨。
大家都知道華熙生物最近兩年有比較大的業績調整,這樣的調整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場的原因造成的,更大的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意識到我們組織、人才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而主動踩了剎車。
2024年公司步入變革調整期,第一階段公司重點進行了流程的調整,可能很多人以為流程調整告一段落了,變革是不是就接近尾聲了。
我今天要給大家交個底:
流程調整隻是把公司失控的動作糾正過來,暴露很多原來沒有暴露的問題,真正的變革是人的變革,現在剛剛開始!
人的變革首先是從嚴格招聘和培育團隊、從嚴治理組織開始。我一直在說華熙生物的發展現在慢下來不是壞事,太快了文化來不及沉澱,人才來不及嚴選和培育,我們的組織就會泥沙俱下,混進來很多跟我們相信的事業格格不入的人。這些人遇到點困難就抱怨組織,抱怨條件不夠,抱怨市場風口現在不對。
我們是生物科技公司,我們的一切產品應該從生命科學邏輯出發去找增長點。但團隊裡不少人不但沒有思路,還不努力去學習,只會打著市場的旗號去追熱點。
儘管有些人滿口都是市場的風口,自認為專業、職業,但卻既不在市場的一線,又對全球生命科技前沿正在發生什麼一無所知。成為了一批既沒有生命科學公司的底色,又無法在市場上硬拼的偽管理者——這群人對科學的最終力量沒有信心,沒有能力思考,也放棄思考。更談不上有創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除了花錢外包和要資源,拿不出實戰思路,這批人是這個時代必將淘汰的物件。
不要以為整天嘴上說著我們以市場為導向就是了解市場了,蹭熱點的短視行為必然會失敗。這不應該是華熙生物做的事情,這完全悖離了我們追求生命科學,為生命創造價值的初心。
公司未來不需要那些看得見成功,看得見利益才相信事業的人,這樣的人是平庸和廉價的。我們需要建設一個年輕、硬核專業、有探索夢想的團隊,需要那些因為相信而努力,因為相信才會去造就新風口,造就新世界的人。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把那些失去夢想、放棄思考、抱怨環境的人從組織里面堅決的清除掉。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應該深刻意識到:態度會影響想法,想法會影響行為,行為會影響認知,認知會影響命運。
我們不與沮喪的負能量為伍,整個團隊只能選擇“相信”的力量,也只有選擇’’相信”的力量。
二、貼近業務一線、重返業務一線
華熙生物的高速發展遭遇目前的調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從上到下讓大家有機會反思自己的能力邊界,看清自己該堅持什麼、放棄什麼、迴歸什麼。
高速發展帶來的豐盈的財務資源和影響力資源,也使得團隊很快就失去了在資源稀缺的創業狀態下解決問題的拼勁和思考能力。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候,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層層下放,然後又透過預算外包去做了很多偽工作,形成了如今不給大筆預算什麼事都幹不成的局面,還滋生了腐敗、利己、走輕鬆捷徑的思想。
我們討論過很多次,我也在內部要求過很多次,建立品牌是“久久為功”的事,要把主要品牌的基礎建立在10年、20年、30年可以持續演進的科技方向上,放在生命科學,尤其是讓生命鮮活的抗衰領域的大組學交叉與轉化上,要多元化拓展自己的銷售渠道,夯實自己品牌的產品、內容、自運營等體系,但為什麼每次離開會議室出去,最終還是在走老路?我們這輪變革為什麼首先調整了流程,收回了很多外包的財務審批權,就是因為公司的戰略沒有得到貫徹,公司的核心能力建設在層層外包中被極大的拖延了。接下來我們的團隊成員必須在思想上拉高維度,在行動上貼近業務一線,重返業務一線,聽得見一線戰鬥的炮火。
今天的市場一線不但在商城櫃檯邊和經銷商的倉庫裡,也在內容團隊的文稿裡,在每次直播裡和消費者的互動中,在大家跟AI的溝通共創中。
沒有能力在一線工作中拿出具體成果的人,該轉崗培訓的轉崗培訓,該淘汰的淘汰;不瞭解一線工作細節,只會傳達中轉、搞偽組織工作的,一律淘汰。
核心工作要從簡單蹭風口、簡單組合和外包模式徹底轉向團隊自身能力的建設,外包只能在提升效率、發展生態和開放交流這三種目的下才可以發生。必須在相關管理崗位的人能拿出自己的思路的情況下才能推動。不要以任何業績波動來要挾公司收緊外包的決心,降低費用率只是表面的問題,為組織培養長期競爭力才是更長遠的考量。
三、重返創業型組織
過去這些年華熙在組織建設和人才團隊上做了探索,也走了彎路,對於下一階段的發展,我自己會從過去對研發端為主的工作走到經營工作的一線,尤其是消費品經營工作的一線,補上從科研產品到品牌的後端鏈路。
此前公司的一系列調整,都是在重整流程、發現問題、重塑創業型組織結構,讓公司的戰略目標得以落地實施。
創業型組織的人才特點和建制型企業是完全不同的,建制型企業的流程是約定好的,靠按部就班的規定分工、規定動作驅動,而創業型組織是自我驅動,團隊可以自我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華熙第一階段變革中的流程調整是階段性的,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如果沒有這個階段,組織會徹底失控,很多問題會無法暴露、難以挽回。
目前第一階段流程重塑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下一步的重點是要打破低效官僚團隊的偽工作,重新建立創業型組織,重新培養創業型團隊精神。
四、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
目前華熙生物依然沒有走出危機,這種危機並不是因為業績的下滑,相反,華熙在若干關鍵的戰略性物質上依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在合成生物從小試中試到轉化的全鏈條上,在全球的優勢難以撼動。
這些優勢讓我們在生命健康領域和合成生物領域的技術儲備,以及在率先變革的消費醫療等板塊的業績得到了健康增長。危機在於現有組織的熵增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允許的速度,已經到了必須出重手整頓的時候。
鑑於企業管理之前的寬鬆風氣,內部滋生了非常多的問題,今年公司已開始了刮骨療毒,對於歷史問題我們絕不姑息放縱,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
華熙生物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責任,也有要為想幹事、能成事、有擔當的人才創造良好成長土壤的責任。如超過時間未主動交代的,我們將移交司法部門,不做內部處理。
大家會很快見到新的同事,對於公司來的新人,我在此也告誡大家,做一個正直、專業、充滿正能量的人,不會被任何一個對手抓住把柄打倒的人。遠離那些藉口和抱怨,任何對環境的抱怨而不是對自己的反思都會導致失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深度,只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失敗的人。
我是個創業者,是從零一路拼過來的,千萬不要以為手裡握著點權力,能製造點混亂,還能讓業績波動一下,我會當回事。
全球生命科學未來10年會在AI的賦能下出現波瀾壯闊的發展,消費品業務的獲客和消費者決策鏈路也會發生鉅變。
誰不順應這個趨勢,建立組織培養人才,還在鼠目寸光地撈點錢,搞點小團體利益,耍小聰明搞博弈,誰就給我下課。這個公司離開了誰都可以重新組織,唯一離不開的是我這個創始人。
生命科學未來無論是原料業務、消費醫療業務和品牌運營業務的決策鏈路、品牌塑造和獲客模式也會發生鉅變,華熙也必須順應這個趨勢建立新組織培養新人才,並把目前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清晰地傳遞給每一個人,也傳遞給華熙生物的每一個生態合作伙伴,推動每一個人以創業者的心態和決心,堅定推進變革,華熙也必將走出這輪調整。
看過“三體”的人都知道劉慈欣很少流露出對烏合之眾的憐憫,這部著作謳歌的一直是危機中有極致的理性,能帶領大眾走出危機的人。
請大家記住這部著作中的一句話:生存並非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無論是對一個組織還是對一個人,沒有努力就不可能避免熵增,寒冬終將會過去,但春天的溫暖和秋天的收穫並非對所有人都理所當然!
此外,根據華熙生物董事長總裁趙燕的提議,原華熙生物 “個人健康消費品事業部” 將更名為 “皮膚科學創新轉化事業部” ,並將開展該部門的組織與業務調整。
特此公告
最後,認真推薦你:
2025年,加入黑馬年度會員,我們一起走出去、看對趨勢、跟對人、做對事、掙到錢。
主要權益包括:
1、全年8場線下大課,任選3場參加
2、每場3天課程+私董會+小飯桌
3、全年認識300位優秀老闆
4、資源連結,進入黑馬校友社群
活動詳情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