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4歲男孩收到145歐罰單!網友怒懟市政府:你不覺得羞恥嗎!

垃圾分類,大勢所趨。
雖然法國的垃圾分類做的不如日本那麼細緻,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該分的還是得分,該扔的垃圾還得在正確的時間仍在正確的地方,不能亂來。
千萬別抱著什麼沒人管的僥倖心理,也別低估法國垃圾分類的戰鬥力,因為罰單可能就在身邊。
舉個最新的例子👇
最近,法國大東部大區摩澤爾省梅斯市(Metz)的一名4歲小男孩竟然收到了145歐元的垃圾違規罰單。
這事一曝光,法國網友都炸了:“一個4歲孩子,連寫作業都不會,怎麼就成了垃圾分類違規者?”
事情發生在今年1月25日。
那一天,小男孩一家正在搬家。
他的爸爸,35歲的救護車司機安東尼·巴特勒米(Anthony Barthélemy)帶著兒子來到了梅斯市馬澤爾街 (Rue Mazelle) 的自願垃圾投放點,卻發現那裡的四個埋地垃圾箱全都被塞滿了。
其實,這種情況是常態,又或者說,它們就沒有空著的時候。
不過滿歸滿,擠一擠還是有空間的。於是安東尼在奮力的扔垃圾,沒來得及顧上兒子。此時,小男孩的手裡也拿著一個垃圾袋,他發現垃圾桶已經爆滿,就順手把垃圾袋放在了垃圾桶的旁邊。
劃重點,他沒扔進垃圾箱裡,而是放在了旁邊。
但根據法律,即便垃圾桶已經滿了,垃圾袋也是禁止放在旁邊的,這種行為被視為非法傾倒垃圾。
當發現此類違規行為時,市政府人員有權進行檢查。
他們檢查垃圾的方式也相當簡單粗暴,直接開啟垃圾袋,翻找裡面的物品,以此獲取能確認垃圾袋主人身份的線索,並對其進行處罰。
結果,他們在這個垃圾袋裡幸運地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小男孩的名字和他所居住大樓理髮店的地址。
於是,幾天後,這家理髮店的理髮師收到了一封寫給小男孩的信,並將其轉交給了鄰居。
安東尼打開了一看,一整個震驚了。信裡是一份“調查結果報告”,其中包含犯罪證據的照片和145歐元經濟處罰的罰單……
重點是這張罰單上面寫著他兒子的名字,他4歲兒子的名字!
安東尼直接破防,他憤怒地發郵件給政府:
“你們不覺得羞恥嗎?給一個4歲孩子開罰單?他根本不知道這些規則啊!”
與此同時,他也試圖對這一處罰提出異議,但他的論據並沒有說服負責城市清潔的副市長馬丁內·尼古拉斯 (Martine Nicolas):
“不好意思,我們開罰單的依據是垃圾袋裡找到的名字,並不會去核查對方的年齡。這張145歐元的罰單,很快就會寄到孩子的名下!“
不僅如此,這位副市長還對安東尼所說的故事持懷疑態度,她表示:
“想象一下一個4歲的孩子逃離父親的監護,這已經令人擔憂了,更何況還帶著垃圾。很明顯,倒垃圾的人不是這個4歲的孩子。”
她因此指責孩子的父親,根據她的說法,他是在利用孩子來逃避罰款。
總之,雙方在經過爭論和談判後,梅斯政府勉強讓步,決定刪除孩子的名字,把罰單轉到了孩子家樓下理髮店的名下,於是,這家無辜的理髮店成了這場鬧劇的“背鍋俠”……
對此,副市長笑著說,“我只能針對在垃圾中所發現的證據施以經濟處罰,我想這位父親會和理髮師一起解決這事的,他會去向理髮師解釋,這是孩子的錯 。
So,幾天後,這位毫不相干的理髮師被迫在他的郵箱中收到了這份令人不快樂的驚喜。
對於這個結果,網友們是有話要說的:
您之所以敢這樣回應,是因為事情發生在您的地盤!請您走出市中心,看看其他街區的情況吧……那裡可有的是機會幫市政府填補財政漏洞!
我們有一位民選官員聲稱要對理髮師進行罰款,而她明知那不是他本人扔的!你沒有羞恥心!
無論如何,這至少說明了一件事,在法國,垃圾分類一直是個大難題。
雖然法國早在2000年就開始推進垃圾分類,但現實情況是,很多人依然“隨心所欲”地扔垃圾。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法國各個城市一直在努力想各種辦法,讓居民“被迫”學會垃圾分類。
梅斯市這種翻垃圾找身份資訊的操作,只是冰山一角。在法國的皮卡爾高原社群(Plateau Picard),他們的垃圾分類員甚至會在凌晨4點開始“突襲檢查”垃圾桶。
如果你的垃圾桶沒有按照分類標準投放,環衛工人直接拒收,讓你的垃圾繼續“原地陪伴”你一週!
這項“垃圾拒收政策”自2025年起在該地區正式實施以來,其核心理念就是:“不分類,就不收垃圾!”
垃圾分類員不僅會翻垃圾,還會用刀割開垃圾袋,檢查裡面的內容。如果發現違規,比如建築垃圾、玻璃罐、電纜線等不該出現在普通垃圾桶裡的東西,他們就會給垃圾桶貼上紅色警告貼紙,提醒住戶正確分類。
更絕的是,他們還會拍照取證,把垃圾桶編號記錄下來,防止住戶投訴“被冤枉”。
儘管2020年《反浪費法》規定,垃圾分類不當最高可罰35歐元,但這一地區更傾向於“以教育為主”,讓居民自己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垃圾分類員巴蒂斯特(Baptiste)無奈地表示:“有時候,我們看到垃圾桶裡只有幾個塑膠酸奶杯,就會放寬標準;但如果是整袋都是塑膠混雜垃圾,那就絕對不能放過。”
根據資料顯示,這項“垃圾拒收政策”實施後,當地平均每次垃圾檢查都會拒收16%的垃圾桶,意味著每6個垃圾桶就有1個不合格。
這可不止是“給你點顏色看看”,背後還有更現實的利益考量。
是滴,法國政府其實也很“現實”——分類垃圾能帶來經濟收益啊。
在皮卡爾地區,市政府目前就正在推動一項新政策:“分類越好,垃圾費越少。”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垃圾桶經常被拒收,你的垃圾處理費可能會上漲。
從政府角度來看,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垃圾分類率,還能省下一大筆錢。目前,這個社群每年要處理5000噸垃圾,如果垃圾分類能做得更好,預計每年可以節省15萬歐元的垃圾處理費。
其實,近年來,法國不僅對垃圾分類抓得緊,對公共衛生的不文明行為,更是“鐵腕整治”。
最近,波爾多市(Bordeaux)正式設立了一支“反不文明行為巡查隊”,主要任務是查處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噪音擾民等問題。
如果你隨地吐痰,立刻罰款135歐元!
這項政策的效果來得是立竿見影。
波爾多的花店老闆琪婭拉(Chiara)就表示:“以前每天早上我都要清理門前的菸頭和飲料罐,還得忍受垃圾堆積招來的老鼠。”
可現在,有了這支新巡查隊,街上的違規者只要看到穿著制服的執法人員,就會立刻變得“文明”起來。
這支隊伍不僅管隨地吐痰,還會盯著這些行為:
  • 亂丟垃圾(個人罰135歐元,商家罰875歐元,使用車輛倒垃圾最高罰1500歐元)
  • 亂丟口香糖(135歐元)
  • 不撿狗屎(135歐元)
  • 噪音擾民(視情況罰款)
目前,這支巡查隊已經在波爾多開出了80張罰單,官方表示:“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罰款,而是希望人們學會自覺文明。”
好吧,希望法國能變得越來越文明啊。
-END-
Ref:
https://actu.fr/grand-est/metz_57463/vous-n-avez-pas-honte-la-mairie-de-metz-adresse-une-amende-de-145-a-un-enfant-de-4-ans_62267398.html
https://actu.fr/hauts-de-france/saint-just-en-chaussee_60581/pas-de-tri-pas-de-ramassage-ces-agents-fouillent-dans-vos-poubelles-pendant-la-nuit_62246968.html
https://www.leparisien.fr/gironde-33/135-euros-pour-un-crachat-au-sol-bordeaux-se-dote-dune-nouvelle-brigade-anti-incivilites-19-02-2025-MTXBN46F65DGTKOH3IIEZZJSG4.php
文|閃電
「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