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3日週四,加拿大BC省緊急釋出了一則安珀警報(AMBER Alert),尋找一名2歲男童。

當時,一些網友在擔心的同時,根據孩子和嫌疑人共同的姓氏 LIM (即華裔姓氏“林”),猜測或許是家庭矛盾。
的確,在加拿大,很多安珀警報都是由於,父母一方,未徵得對方同意,私自帶走孩子而引發的。
加拿大警方在對待安珀警報上,還是非常高效的,短短幾個小時之後,這個孩子被安全找到,警報解除。

被警方認定為“嫌疑人”的林先生,確實是孩子的親生父親。
然而,這起事件並不像一些網友猜測的那樣,並非是家庭矛盾。而是一個無助的父親,從把自己的孩子帶走,卻被醫院報警,強行把孩子送回去的事件。
這背後卻隱藏著一個華裔家庭與醫院之間持續2年多的醫療糾紛,深刻體現了加拿大父母在面對醫療決策時的無奈與憤怒。
家長不同意醫院治療方案,竟然就失去了兒童監護權
這件事讓很多網友大吃一驚的是,在加拿大,如果家長不同意醫院的治療方案,竟然會直接失去兒童監護權!
這個孩子叫西奧多(Theodore Lim),他出生於2022年,是家中的第四個孩子。三個姐姐身體健康,但小西奧多一出生就被診斷為患上了罕見的 VACTERL 聯合畸形綜合徵,伴有一系列複雜的脊椎、腎臟、呼吸道、肛門和食道異常。
由於病情複雜,西奧多自出生起便一直在BC省兒童醫院接受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醫院建議對西奧多進行氣管切開術,以改善其呼吸功能。但林先生和妻子對此方案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手術並非唯一選擇,且對醫院提供的治療方式持有質疑。
林先生曾在加拿大軍隊擔任醫務員,退役後更傾向於自然療法。他花了大量時間在醫院裡無微不至地照顧兒子。但在這其間,林先生與醫生和醫院的分歧與矛盾也逐漸加深。
林先生曾向《溫哥華太陽報》透露,他的兒子在一次矯正手術中感染,心臟驟停,險些喪命。林先生對醫生開出大量抗生素和鎮靜劑也表示質疑,他說一個小嬰兒竟然被迫服用長達六週的強效抗生素。
林先生多次嘗試和醫院溝通,但他說醫生卻完全無視自己的意見。

另一方面,一天晚上在一名護士的見證下,林先生摘下兒子的呼吸機,測試其自主呼吸能力。而在事後,醫生查看了林先生錄製的影片,並堅持認為在長達半小時的監控中,小嬰兒表現出明顯掙扎,醫院因此申請了監護禁令。
在加拿大BC省,根據BC省兒童及家庭發展廳(MCFD)的相關規定,當兒童的生命或健康因為父母拒絕治療嚴重受損,只要經過兩名醫生確認,父母就可能被剝奪監護權。
於是,醫院在無法與林先生及妻子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申請併成功獲得了孩子的臨時監護權。
失去監護權之後,無奈的家長
2023年5月,在家長強烈反對的情況下,醫院最終為西奧多進行了氣管切開術。
此舉激怒了林先生夫婦,他們認為醫院侵犯了父母的法定監護權,沒有尊重他們作為孩子監護人的意見。
更令人憤怒的是,醫院隨後向法院申請了更長期的監護權,以確保未來的醫療決策不再受父母的任何干預。
法院最終批准了這一請求,使得西奧多的醫療決定完全由醫院主導,父母只能在有限的情況下進行探視。
林先生曾多次嘗試透過法律途徑恢復對孩子的監護權,但法院的裁決始終傾向於醫院和兒童福利部門。
最終,林先生只能每週在政府指定人員的陪同下探視孩子兩次,且在醫院討論治療方案時完全無權參與。

“綁架”事件的發生
長期的不滿和無奈情緒中,林先生終於做出了一個激進的決定。林先生將西奧多帶離了醫療護理中心,並計劃帶著孩子離開溫哥華。
由於孩子病情嚴重,需要依賴呼吸裝置,警方認為林先生的行為可能危及孩子生命,因此立即啟動了安珀警報。
警方公開了林先生父子的體貌特徵、駕駛車輛等資訊,呼籲公眾協助尋人。

據中文社交平臺的爆料,警方很快在一輛前往馬蹄灣(Horseshoe Bay)的公交車上找到了林先生和西奧多,而馬蹄灣正是當地的主要渡輪碼頭之一。
所幸,孩子安全無恙,但警方當場將林先生拘留。
在加拿大,孩子是國家的,而不是父母的?
這起事件引發了關於父母權利和國家干預的激烈討論。有網友說,這歸根結底,是因為在加拿大孩子是給國家生的,而不是父母的啊!
在加拿大,當兒童的生命或健康因父母拒絕醫療決策而受到威脅,政府有權介入,並可透過法律剝奪父母的監護權。
這種制度的出發點是保護兒童的最佳利益,但在某些情況下,卻可能導致家庭破裂。
有些人認為,醫院的做法是必要的,因為專業醫療團隊比家長更能做出符合孩子健康需求的決定。
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他們的意見不應被忽視。特別是在移民家庭中,許多父母的醫療觀念與西方醫學體系存在衝突,這種矛盾可能導致更多類似的悲劇。

林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在加拿大,政府和醫療系統對兒童介入程度遠高於許多國家。
簡單來說,在加拿大,當父母的養育觀念與國家認定的兒童福祉標準相沖突時,育兒就不再是純粹的家庭事務,而家長稍有不慎,就會被剝奪孩子的監護權。
在一些家庭看來,這種“國家代管”的模式似乎剝奪了父母對孩子的最終決定權。然而,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干預是為了確保孩子不會因為家長的主觀意願而錯過必要的治療。
林先生目前正在等待本月底的聽證會,希望能恢復探視權,並重新爭取對孩子的照顧權。
林先生說:"我們只是很憤怒。我沒有自由,沒有保護,我只是希望(這種困境)不會發生在其他父母身上。”
參考連結:
1.https://vancouver.citynews.ca/2025/03/13/bc-amber-alert-vancouver-2-year-old/
2.中英文網路平臺網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