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奇演員李察·張伯倫逝世,享年90歲

01
美國傳奇演員李察·張伯倫逝世,享年90歲
點選下方公眾號
 檢視更多本地新聞
(新聞報道截圖)
美國資深演員李察·張伯倫(Richard Chamberlain)於3月30日在夏威夷家中因中風併發症安詳離世,終年90歲。
其發言人哈倫·博爾(Harlan Boll)證實了這一訊息。這位橫跨影視舞三界的巨星,以俊朗外形與深厚演技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其藝術生涯堪稱二十世紀娛樂史的縮影。
張伯倫1961年憑藉醫療劇《基德爾醫生》(Dr. Kildare)紅遍全美,其塑造的溫柔醫師形象成為初代熒幕偶像。該劇播出五年間,他每週收到超1.2萬封粉絲來信,金色捲髮與優雅氣質引領時代審美。為突破型別桎梏,他於1969年赴英深造,在伯明翰劇院版《哈姆雷特》中展現驚人舞臺功力,英國《倫敦時報》盛讚其"粉碎了美國電視明星的刻板印象"。
重返美國後,張伯倫在電視迷你劇領域大放異彩。1980年《幕府將軍》(Shogun)中堅韌的英國航海家約翰·布萊克索恩,與1983年《荊棘鳥》(The Thorn Birds)中掙扎於信仰與情慾的神父拉爾夫,兩部作品不僅奠定其"迷你劇之王"地位,更讓全球觀眾見證了他從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蛻變。他憑藉《荊棘鳥》《幕府將軍》等作品四獲艾美獎提名,三奪金球獎殊榮,將迷你劇表演藝術推向巔峰。
銀幕之上,張伯倫同樣留下深刻印記:從《凱撒大帝》中的年輕屋大維到《音樂戀人》裡的柴可夫斯基,從《豪情三劍客》的劍客阿拉密斯到災難片《摩天大樓失火記》的硬漢,他遊刃於古典與現代、文藝與商業之間。1977年澳大利亞電影《最後的波浪》中,他塑造的跨文化覺醒律師形象,更展現其表演深度。
舞臺生涯雖起步坎坷——百老匯首秀《蒂芙尼的早餐》遭遇滑鐵盧,但他憑藉《理查二世》《大鼻子情聖》等經典劇目重獲讚譽,兩次獲得戲劇桌獎提名。2003年自傳《破碎的愛》中,他首次公開同性戀身份,坦言"公眾形象亦是表演的一部分",展現超越時代的坦誠。
定居夏威夷後,張伯倫重拾繪畫熱情,舉辦多場個人畫展,自稱"快樂的海灘流浪漢"。儘管2010年曾宣佈與伴侶分居,但發言人證實兩人最終重聚。
好友大衛·亞瓦西悼念道:"他是不可複製的時代符號,其光芒永存影迷記憶。"
正如張伯倫所言:"愛是永恆的能量,觸手可及",這位跨越世紀的藝術家,終以畢生作品詮釋了這份信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