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徐豫
編輯 | 雲鵬
智東西1月13日報道,2025開年,蘋果官方名為“叱吒福利蓄力中”的新年促銷活動高調圈了一波關注,相關話題“蘋果官網突然降價”的微博閱讀量達2.1億。其中,最新款在售機型iPhone 16 Pro系列可立減500元,在手機品類裡折扣力度最大。
然而許多網友對此波折扣並不買賬,在微博評論區調侃道“你不買他不買,應該還能降八百”、“iPhone 12 Pro還能戰,等iPhone 17系列”、“賣不動了別硬撐”。前幾天,連Meta CEO扎克伯格也沒忍住公開吐槽,稱現在的iPhone還在吃20年前其創始人喬布斯的老本,機型迭代沒有新意,導致了整體銷售疲軟。
蘋果近年來擠牙膏式的外觀設計更新飽受詬病,但這一現狀或許有望於今年扭轉。iPhone 17系列被傳將在攝像頭排列、相機畫素、靈動島、機身按鍵、螢幕尺寸、外觀材質等方面大改,“喬布斯風格”是否能改頭換面,今年9月或見分曉。
有業內人士猜測,iPhone 17系列可能是蘋果首款“完全體”的原生AI手機。基於滿足AI效能的多重考慮,iPhone 17全系機型或將新增4GB記憶體容量至12GB,首發搭載A19和A19 Pro晶片、Wi-Fi 7晶片等蘋果新一代自研晶片。
同時,從現有爆料來看,iPhone 17系列中可能會推出一款主打輕薄的“Air”新機型,頂替現在iPhone Plus的位置,並且預期富士康本月中旬開始量產該機型。

▲iPhone 17系列或將重新設計後置鏡頭排列方式以及背面耗材(圖源:MacRumors)
蘋果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四季度其總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然而,這已是蘋果大中華區連續第五個季度收入下滑。
該季度內,蘋果首款AI手機iPhone 16系列上市。據業界人士分析稱,iPhone 16系列新機雖然整體銷量有所增長,但主要受到設計更新幅度小、蘋果AI系統Apple Intelligence延遲上線等因素的影響,高階版機型銷量疲軟,AI也並未成為iPhone銷量和換機需求的主力軍。
因此,蘋果亟需透過AI、硬體配置、外觀等多維度的大更新,激發果粉的下單或換機慾望,以挽救iPhone系列機型銷量頹勢。多家果鏈資深分析機構和媒體已爭先“押題”iPhone 17系列蘋果新機,並進一步分析了富士康、博通、高通等果鏈供應商可能會受到的影響。
01.
史上首個12GB記憶體iPhone?
雖然蘋果去年釋出的iPhone 16系列機型,首發搭載了自研AI系統“Apple Intelligence”,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iPhone 17系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AI原生iPhone”。
因此,下一代iPhone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記憶體容量,以滿足AI的需求。果鏈分析師Jeff Pu稱,兩款iPhone高階機型都將升級記憶體容量。但另一位果鏈分析師郭明錤則認為,只有最高階的iPhone Pro Max的記憶體容量會從8GB增加到12GB。同時,也有市場訊息提出所有iPhone 17機型都會配備12GB記憶體。
目前,支援執行Apple Intelligence的iPhone機型有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6全系,記憶體容量均為8GB。
除此之外,“用起來燙手”已是iPhone界老生常談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談道,iPhone 17系列作為AI機型,散熱難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嚴峻。
野村證券研究員Anne Leet的亞洲科技團隊於12月3日釋出了一份有關iPhone 17系列的研報。據野村證券方面預測,除了使用石墨烯散熱片的常規做法外,蘋果可能會為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兩款機型新增熱導板(Vapor Chamber,真空腔均熱板散熱技術),還可能減少使用玻璃和鈦金屬等封裝材料,以增強散熱管理。
02.
傳全系換芯A19,
背後是臺積電N3P工藝
按照慣例,蘋果可能會在iPhone 17全系機型中使用新一代自研A19系列晶片,其中iPhone 17標準版搭載A19標準版,iPhone 17高階版搭載A19 Pro。
主要果鏈廠商之一臺積電正在研發N3P工藝晶片,預期2024年年底開始量產。與早期的3奈米工藝晶片相比,N3P工藝晶片的能效和電晶體密度都有所提高。
因此,有業內人士預計A19系列晶片會採用該N3P工藝,而升級至2奈米工藝的可能性則較小。
03.
猜測新iPhone聯網技術
側重蘋果自研
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可能成為首次搭載蘋果自研Wi-Fi 7晶片的iPhone機型。
Wi-Fi 7可支援上述兩款機型同時透過2.4GHz、5GHz和6GHz頻段傳送及接收資料,從而提升Wi-Fi速度和穩定性,並降低延遲。
同時,有了Wi-Fi 7晶片,蘋果可以減少對博通等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據果鏈分析師郭明錤透露,目前博通每年向蘋果供應超3億顆Wi-Fi系列晶片。
而在5G訊號方面,蘋果似乎也有外包轉自研的念頭。有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自研5G調變解調器的內部代號為Sinope。長期以來,主要由高通為蘋果提供調變解調器,Sinope的應用可能會降低蘋果對外部供應商高通的依賴度。
然而,有市場傳聞預測,雖然蘋果方面聲稱Sinope比高通同類產品更小,功耗也更低,但整體效能不如高通,一方面Sinope的峰值速度較低,另一方面不支援毫米波技術,導致蜂窩網路連線能力和速度稍有遜色。
04.
曝4大國產大模型廠商,
有望接生蘋果原生AI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關iPhone新機硬體升級的多方面猜測之外,蘋果原生AI系統Apple Intelligence也有了新動向。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透露,蘋果方面正在就Apple Intelligence接入國行iPhone一事,與騰訊、字節跳動和智譜AI展開談判。換句話說,加上早前曝出的潛在AI模型合作伙伴百度,國行版的iPhone 17系列有可能搭載這4家中的一個或多個國產大模型。
Apple Intelligence還新接入了OpenAI的AI聊天助手,但該功能暫不支援中國大陸地區。剛過去不久的OpenAI聖誕釋出活動期間,該公司官宣了ChatGPT正式接入iOS生態系統。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以及後續推出的機型,更新至iOS18.2版本後,可以透過Siri直接訪問GPT-4o版本的ChatGPT服務。
另據公開資訊顯示,蘋果新中國實體“蘋果技術開發(上海)有限公司”於1月10日成立,註冊資本3500萬美元,經營範圍包括軟體開發、大資料服務、資料處理和儲存支援服務等。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蘋果此舉或與應對中國本地資料監管需求、在中國大陸地區引入Apple Intelligence有緊密關聯。
05.
傳首推最薄Air新機,
或遇電池、散熱、通訊難題
蘋果計劃最早於今年推出一款外觀整體更薄的iPhone新機型。至於具體厚度,猜測6.25mm、5.5mm,或在5mm至6mm之間的說法都有。
這款產品內部代號為D23,和當初推出iPhone X機型時類似,其整體設計將會被大幅更新。不少媒體用iPhone 17 Slim指代這款匿名產品。果鏈分析師郭明錤則提出,其可能被命名為iPhone 17 Air。
直到去年推出的iPhone 16系列機型,都在標準版iPhone中保留了螢幕更大的Plus機型。但有市場訊息曝出,蘋果計劃於今年停產iPhone Plus,其位置將由新機型iPhone Air取代。新機型的靈動島預計會改得更窄、更小,後置攝像頭的位置或將從左上角改到頂部居中。

▲蘋果史上最輕薄機型iPhone 17 Air預測圖(圖源:MacRumors)
硬體配置方面,iPhone 17 Air預計將搭載蘋果最新一代A19晶片和蘋果自研的5G調變解調器。這款機型的機身可能採用鋁金屬,螢幕尺寸介於標準版iPhone的6.12英寸與iPhone Pro Max的6.69英寸之間。美國供應鏈研究公司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的CEO羅斯·楊(Ross Young)在X上談道,這款機型的螢幕尺寸可能為6.55英寸,比iPhone Pro Max機型的小一些。
不過,也有人提到其電池厚度會達到6mm左右,這也意味著電池厚度超出了傳聞中的機身厚度。截至目前,蘋果史上最薄的手機是iPhone 16,其厚度為7.8mm。而且相應地,電池散熱效果也將成為挑戰。
同時,為了把機身整體做得更薄,蘋果可能會取消該機型的實體SIM卡卡槽。有業內人士透露,直到去年11月底,蘋果開發人員仍未解決該機型空間塞不下實體SIM卡卡槽的問題。
這對於中國市場使用者來說不太友好,但或許對美國市場使用者影響不大。美版iphone已經兩年未設定實體SIM卡卡槽了,而是用的嵌入式SIM卡(eSIM),這是一種內建在裝置內部的SIM卡,無需物理插拔。然而,中國相關監管機構暫未批准手機廠商銷售帶有eSIM卡的智慧手機。
售價方面,新機型可能會賣得比iPhone目前最高階的機型iPhone Pro Max更貴,而iPhone 16 Pro Max起售價為1199美元,國行版起售價為9999元。不過,《華爾街日報》去年12月15日的一篇報道中寫道,iPhone 17輕薄機型的價格將低於Pro系列機型。
此外,對於蘋果嘗試做薄iPhone的舉動,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是有意在為其摺疊屏產品鋪路。
06.
剛用一年就放棄?
iPhone 17全系用材或迴歸鋁金屬
iPhone 17系列的機身材質或將全部由不鏽鋼和鈦金屬改回鋁金屬。另外,高階版機型背面的全玻璃背板將改為一部分用鋁金屬,主要是頂部居中的長方形攝像頭元件;一部分仍用玻璃,主要是無線充電感應的位置。其中,iPhone 17 Pro的攝像頭元件可能會加大尺寸。
不過,《福布斯》則對此提出了質疑,其認為蘋果去年才重點更新了iPhone 16高階機型的鈦金屬材質,並且在售的iPhone機型均未使用不鏽鋼材質,今年突然改變方向的可能性不大。

▲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Air預測圖(圖源:iGeeksBlog)
07.
傳全系首發屏下Face ID,
Pro機型後置長焦畫素是前代的4倍
分機型來看,iPhone 17預計配備2個後置攝像頭,iPhone 17 Air配備1個,iPhone 17 Pro和Pro Max配備3個。據市場訊息透露,iPhone 17 Pro Max的全部後置攝像頭將統一升級至4800萬畫素的長焦鏡頭,該數值是過往機型的4倍。另外,該機型的變焦範圍也有所擴大,從支援5倍變焦升級到支援8倍變焦。
而iPhone 17全系機型的前置攝像頭畫素可能會是過往機型的2倍,直接增至2400萬,並且從五片式鏡頭(Five-element lens)升級至六片式鏡頭(Six-element lens)。這一透鏡技術升級有助於大幅減小Face ID感測器的尺寸,從而進一步壓縮靈動島所佔用的螢幕比例。
從蘋果方面最新申請的專利來看,該公司或許有計劃在iPhone 17系列機型上應用屏下Face ID技術,即便把前置攝像頭隱藏在螢幕下方,也可以正常完成臉部識別等操作。同時,有業內人士依據蘋果專利申請資訊,預測iPhone 17系列機身會增加功能按鍵的數量,比如在左側邊框設定3個功能按鍵。

▲iPhone 17系列機身左側或將設計3個功能按鍵(圖源:9to5Mac)
其他硬體方面,除了iPhone 17 Air可能只放得下1個揚聲器,其他iPhone 17系列機型的聽筒將依舊保留2個揚聲器。
08.
iPhone 17或將全面升級
螢幕大小及其硬度
螢幕方面,iPhone標準版今年可能會採用更大的顯示屏,達到6.27英寸,同時全系iPhone 17機型螢幕高刷將提升至120Hz,低刷則降至1Hz,從而在實現更流暢的影片瀏覽體驗的同時,可以低功耗常亮顯示屏,即裝置鎖定時可以顯示鎖定螢幕的時鐘、小部件、通知和桌布。
此外有市場傳聞稱,iPhone 17系列的所有機型都將換用一款更抗刮擦和防眩光的顯示屏,其有可能是美國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供應商康寧公司的“大猩猩玻璃(Corning Gorilla Glass)”。
這款大猩猩玻璃已應用於三星的高階機型Galaxy S24 Ultra。
09.
傳Air原型機已進廠,
電路板裸板或供不應求
當前來看,iPhone 17系列的硬體和技術變化,可能會連帶果鏈供應商開始調整研發方向和產能調配。
據業內人士透露,富士康已開啟針對蘋果輕薄機型iPhone 17 Air的早期生產試驗,第一版原型機已透過測試,現在正除錯第二版原型機。該階段蘋果已在其中國工廠生產了數百臺試驗機,實測這一新機型是否適合大規模量產。
最新業內訊息稱,iPhone 17 Air預計將於本月中旬開始量產,相應地富士康也已為新機型的量產開展招工工作。
此外,有未直接指向富士康的市場傳聞稱,蘋果已要求至少一家中國果鏈供應商將iPhone 17 Air的產能提高一倍。

▲iPhone 17 Air預測圖(圖源:9to5Mac)
野村證券方面則分析稱,在相機方面,索尼這類CMOS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即CIS)製造商可能會受益;在外觀材質方面,鈦金屬的機型減少,隨之金屬外殼供應商的價值將有所下滑,同時背板玻璃用量的下降也會削弱玻璃供應商的價值;在電池方面,細線多層柔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即FPCB)的需求增加,可能會導致供應緊俏。
此外,由於蘋果建議全球電子製造服務(EMS)供應商和專業的表面貼裝技術(SMT)供應商逐步接管柔性印刷電路板供應商的表面貼裝技術工作,以降低成本和地緣政治風險,野村證券方面預測柔性印刷電路板供應商未來會更專注於柔性印刷電路板裸板製造,平均售價較低但利潤率更高。
10.
結語:iPhone 17系列是對
蘋果“卡脖子”技術的一次考驗
現階段眾人的猜測可以說把蘋果新機裡裡外外都改了一遍,包括升級一直被網友吐槽“捨不得加料”的記憶體容量、鏡頭變焦和高刷屏,改善訊號延遲和散熱差,適配原生AI,改變極簡設計重點等。iPhone 17或許是iPhone 6和iPhone X大幅改版後,蘋果又一款歷代級機型。
據野村證券調研,蘋果可能會重新調整其產品線,把每年“兩款低端iPhone+兩款高階iPhone Pro”的新品組合,調整為“三款常規iPhone+一款特別iPhone”,例如在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三款常規機型的基礎上,外加iPhone 17 Air/Slim的特別機型。
同時,iPhone 17系列的釋出也是蘋果的一次大考。其能否突破電池、散熱等技術瓶頸,設計出超薄款iPhone 17 Air並如期交付;能否煥新自研晶片和系統,做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AI手機,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The Information、MacRumors、華爾街見聞、《福布斯》、9to5Mac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智東西】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