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這起命案,也將臺灣娛樂圈與“心靈組織”的複雜糾葛推上風口浪尖。這兩年,臺灣娛樂圈已經不止一次捲入各類“心靈組織”事件,甚至在命案發生之前,臺灣輿論界正掀起一股對“心靈組織”反思的浪潮。“精舍信徒死亡案”撕開的,不過是遮羞布一角。
文|從易
根據公開資訊,“精舍信徒死亡案”受害人蔡某,去年四五月跟隨其“心靈導師”王薀修行,兩個月後被發現身亡,其名下賬戶內的鉅款也被轉走。
2025年1月9日,王薀因傷害致死罪被羈押。據臺灣檢方調查,王薀本名王江鎮,蔡某為其會計,因財務糾紛,2024年7月24日,王薀指揮信徒對蔡某實施“發露懺悔”酷刑,包括強迫其跪拜磕頭,當眾剃頭羞辱,毆打,全過程長達數小時。最終,蔡某在跪拜中倒地死亡。經法醫勘驗,她的死因為橫紋肌溶解。

臺媒報道三人推車運屍畫面
在社交媒體上,王薀自稱暢銷書作家,主要出版作品為各類宗教、心靈成長類書籍,頗受政商名流追捧,李威也正是王薀的重要信徒之一。根據警方資訊,李威目前被指在命案中扮演“軍師”,涉嫌教唆凌虐致死,甚至施暴過程也在場。
但李威並不是第一個捲入臺灣“心靈組織”的娛樂圈藝人。在“精舍信徒死亡案”發生之前,因為網紅家寧的“詭異”表現,臺灣輿論界正掀起一股對“心靈組織”反思的浪潮。
“家寧”是臺灣的重量級網紅,她與男友Andy一度共同經營了一個YouTube情侶賬號,粉絲超200萬。後來兩人宣佈分手,各開新賬號。2024年10月25日,家寧在自己的新賬號上傳了首個影片,介紹新賬號,卻引發軒然大波。
在這個1分多鐘的影片中,家寧腔調怪異、展示內容毫無邏輯,還伴隨特定手勢。隨後,網友指出,家寧在參與一個疑點重重的“心靈組織”。有匿名學員稱,該組織在課程中不斷強調“百分百”和“信念”等概念,推銷進階課程時,會建議經濟困難的學員借錢繼續參加。

家寧新賬號的影片截圖
在這股風潮下,另外兩名臺灣網紅“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相關經歷。其中百萬網紅“愛莉莎莎”稱,在參加心靈課程時,因為無法認同“無條件服從”氛圍,只上了第一階段,就退出了。“福爾思庭”則完成了三個階段的課程,甚至一度成為助教,但她最終因為痛苦選擇退出。她講述了一個細節,課程中有角色扮演環節,會讓學員扮演性高潮的模樣……她說,自己事後悔不當初,身處其中時,卻渾然不覺。
在幾個網紅相關的討論後,更多臺灣網友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相關經歷,掀起了一場審視“心靈組織”的大討論。而在此之前,臺灣娛樂圈已經發生多個跟“心靈組織”有關的震盪。
臺灣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心靈組織”,橫跨宗教與非宗教領域。它們以精神成長、心靈療愈或信仰實踐為名義,透過系統化課程、儀式和社群活動,向參與者提供情感支援、價值觀重塑及群體歸屬感。
一些有問題的“心靈組織”,以快速改變的空頭承諾吸引民眾,收取高昂費用,宣揚神秘主義。核心權力集中於少數“領袖”手中,資訊不透明,方便“領袖”謀取私利,並干預成員的私人生活。

《周處除三害》劇照
比如去年11月,臺北朝熹宮的財務糾紛事件。朝熹宮由前藝人林翊綺主事,擁有眾多明星信眾。她聲稱接到神明指示要拍電影,藉此壯大宮廟,卻被爆出私下存在財務問題。隨後,幾名女星紛紛否認與此事件有關聯。
更早之前,2022年底,臺灣知名綜藝咖“小甜甜”(張可昀)公開指控,教會“藝起發光”干涉其婚姻,稱該組織對娛樂圈的滲透很深。
“藝起發光”由臺灣藝人宋逸民、陳維齡夫婦主導。小甜甜與丈夫都是組織成員(後已離婚)。當小甜甜遭遇家暴報警,卻被丈夫打電話請來的“藝起發光”成員阻攔,他們還要求小甜甜“饒恕原諒不計較”。小甜甜稱,當自己將驗傷單和證據交給警方後,自己被指責“不聽話”,遭到排擠和冷暴力。還有其他“藝起發光”的成員公開指摘小甜甜的私生活有問題。
在小甜甜長文反擊後,多位已經脫離該組織的藝人成員公開揭露了“藝起發光”的問題,包括“教信徒貸款”“要求信徒辭掉工作專心於組織”“限制信徒的交友圈”等。但這場風波過後,“藝起發光”組織安然無恙,小甜甜的事業反而遭遇重大挫折。

宋逸民夫婦在1月4日記者會上的澄清稿
有問題的“心靈組織”當然並不只是存在於臺灣,而是工業化社會,全人類逐步進入新的“精神困境”後產生的全球性問題。但即便如此,臺灣地區的“心靈組織”尤其多。
2021年臺灣的一份調查顯示,臺灣有27.9%的民眾認為自己信奉傳統民俗宗教,有19.8%為佛教,18.7%為道教,僅23.9%為無宗教信仰。這樣無所謂“封建迷信”的文化土壤,一方面體現了社會的多元,另一方面,也的確為各類“心靈組織”的滋生提供了養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不少“心靈組織”還與地方選舉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組織規模越龐大、成員數量越多,對選票的影響也越大。上文提到的“藝起發光”,其多場活動都有臺灣的重要政客出席參加。很多政客甚至希望藉助這些組織的影響力來獲取選票支援。他們的不作為與主動迎合,進一步造成治理的真空。

李威妻子籌錢15萬臺幣,在保釋現場畫面
很多臺灣藝人成為各類“心靈組織”的學員,則與臺灣娛樂圈的現狀密切相關。比如李威,他身上就鮮明地濃縮了臺娛近20年的變遷。
李威是2000年與林佑威組合出道的,2001年,李威主演偶像劇《吐司男之吻》,迅速走紅,併入圍第37屆金鐘獎戲劇類最佳男主角獎。
此後,李威在多部熱門偶像劇中擔任重要角色,《極速傳說》裡飆車的叛逆少年,《天堂來的孩子》中掙扎的年輕父親,特別是2007年《放羊的星星》裡那個令全亞洲觀眾又愛又恨的韓志胤,讓李威在臺偶編年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重要印記。
李威崛起的2000年到2010年,也是臺灣偶像劇的巔峰十年。在這期間,臺灣平均每年有20-30部偶像劇問世,不僅在臺灣本地廣受歡迎,在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掀起熱潮,形成一股強大的“臺流”,捧紅了眾多像李威這樣的演員。

《放羊的星星》劇照
但時間來到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一方面,曾經火爆的臺灣偶像劇陷入低迷;另一方面臺灣地區無線、有線以及各種衛星頻道的總數急遽增加至超過300個,加之網路媒體的衝擊,臺灣收視市場競爭變得無比慘烈。
行業寒冬來得比想象中更凜冽。李威2011年主演《艋舺燿輝》時,平均收視率雖不理想,尚且有1.21%,到了2014年,其主演的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收視率低至0.07%,有的集數低得錄不到收視率,一敗塗地。
與此同時,臺灣電視的廣告收入也不斷下滑。2013年時,臺灣電視廣告的總收入為248.1億臺幣(約55億人民幣),之後逐年下滑,到了2023年已經下降為178.1億臺幣(約40億人民幣)。臺劇的單集製作成本捉襟見肘。根據臺灣文化部門的資料,2021年臺灣影視作品單整合本平均為新臺幣582.85萬元(約129萬人民幣),超過一半的劇集單整合本低於500萬新臺幣(約110萬人民幣)。
如今,臺灣一線電視演員的片酬是三至五萬元人民幣一集(停留在2005年的水平),小咖演員一集幾千塊人民幣。大量以出演綜藝節目為生的“綜藝咖”,錄製一集的片酬平均不足1000元人民幣,再加上經紀公司抽成,到手只有幾百元。

臺灣綜藝《康熙來了》在2016年停播
回到李威身上,臺偶巔峰十年,李威年均至少兩部戲約,2011年之後,他只出演了3部臺劇,2014年的《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成為他在臺灣的最後一部戲。李威也一度將事業重心移向大陸,接連參演了多部低成本驚悚片,很快因作品質量堪憂,被戲稱為“驚悚爛片王”。
在內娛,李威最後一次上頭條是2015年,當時他被“女友”曝光私密照,對方暗指他劈腿。插一句,臺偶巔峰期,李威也有過豐富的緋聞史,與王心凌、蕭亞軒等人傳過戀情;甚至有傳2007年因車禍去世的許瑋倫,曾被李威傷得很深,以至於其家人拒絕李威參加告別式。2015年的那次緋聞裡,李威否認“女友”的爆料,高調宣稱自己單身,並示愛正在搭檔的姚笛。只不過,剛經歷了上一個風波的姚笛,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這次之後,李威基本從電視熒屏淡出,也淡出了公眾視野。疫情後,李威回到臺灣,偶爾傳出在修行以及經營茶具生意的訊息,其販售的高階茶具,一組就要上百萬臺幣。隨後,就是這次捲入命案。

臺媒報道李威低調經營茶具生意
某種程度上說,李威的墜落,以及臺灣藝人與各類“心靈組織”的深度勾連,是臺灣娛樂產業衰敗的“次生災害”。一些善於表達的藝人,甚至乾脆選擇退圈,轉身成為“心靈組織”的高層。
從這個角度,“精舍信徒死亡案”只不過撕開了臺灣一些“心靈組織”的遮羞布。但積弊已久、沉痾難愈,最悲哀的無過於,熱點過後,也許無事發生。

排版:喬木 / 稽核:然寧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