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張嘴,毒死半個內娛

經過《再見愛人》《一路繁花》兩檔節目,太理解這個熱搜下網友的心情了:
#倪萍的嘴能不能借我用用#
《再見愛人》幾番下來看完全勸不動楊子,馬上換策略,順著楊子,給他戴高帽,等楊子入坑,0幀轉場,讓楊子成全黃聖依,分手也挺好。
《一路繁花》李小冉說自己頭髮多,倪萍一記毒針直戳痛點:怪不得沒腦子。
《一路繁花》直播,劉曉慶誇蔡明小時候演的小海霞,一個鏡頭轟動了世界。
倪萍吐槽:別吹啊,轟動了世界,那個電影上(全)世界演過嗎?
向太聊自己因孫女說的“奶奶我愛你”心都化了。
倪萍:“你馬上就往銀行跑吧”,話接得幽默樸實。
這麼牙尖嘴利的倪萍老師,喜歡的想求倪萍好嘴連結,幫忙吵架,不喜歡的覺得她尖酸刻薄,使人難堪。
既然有爭議,那不妨聊聊倪萍這張嘴。

不少網友說,倪萍有種穩重的瘋感,常常0幀起嘴,毒死所有人。

和蔡明一起混合雙懟楊子的語言藝術,被網友拿來逐幀學習。

圖源@b站開心嘴炮
其實倪萍懟楊子的話換作另一人說,未必能達到讓人叫好稱快的效果。
有這樣的效果,一是她有實力有名望有底氣,能壓得住人;
(當主持當成了家喻戶曉的國民女主持,當演員斬獲金雞影后,當作家不僅書籍暢銷還榮膺冰心散文獎。)
二是她話雖狠,理卻不偏,說話公道,有大局觀,也幫網友出了氣。
其實倪萍一向敢說,不止在楊子這樣的晚輩面前,即便到了金雞獎,她也敢仗義執言。
2013年金雞獎,倪萍和富大龍(兩人評委)上臺頒發評委會特別獎,她很為幾個實力演員惋惜,一個是提名最佳女配但輸給了王珞丹(《搜尋》)的遲蓬(《百鳥朝鳳》),一個是提名最佳男主但輸給了黃曉明、張國立的陶澤如(《百鳥朝鳳》)
她說,電影評獎不像跨欄,可以客觀分個一二三出來,拿獎的有運氣成分,沒拿獎的不代表沒實力,可能就差一票,這一票可能還是她這樣沒水平的投的。
藉著自黑,一句話解構了金雞評獎的權威性。
之後表達自己不好意思看遲蓬,因為知道她沒得獎,卻還穿著破毛衣、膠鞋,特別安詳地坐在那(她這裡也先自黑了一把,原話:所有人都穿著禮服,連我這麼難看腰這麼粗的還穿禮服)

然後話鋒一轉,“可是真的,遲蓬是一個特別棒的演員,在很多電影裡演得非常好”,輸給了年輕漂亮戲也好的王珞丹,但我們應該為不漂亮也不再年輕,還依然在電影界努力奮鬥的遲蓬們加油鼓掌,

即便她們可能永遠拿不到獎

你品,你細品。
倪萍是在為戲好、人低調的小演員說話,為極少被看見,也沒有多少機會被看見的邊緣演員說話。
此番話也惹得當事人遲蓬感動、同類型演員顏丙燕熱淚盈眶。

這類話還真得有分量的前輩說,但有分量的前輩未必願意為不知名不光鮮無背景的小演員趟這渾水。
就跟當年劉曉慶拍《垂簾聽政》,得知只有香港演員工作餐能吃上肉,連主演的她盒飯裡都沒有肉,於是大鬧劇組,光自己吃上肉還不行,得全劇組一起吃肉才罷休。
倪萍沒有達到劉曉慶的行動力,但跟劉曉慶一樣的是,身處既得利益集團時,肯冒著得罪本集團的風險,在公開場合為底層演員仗義執言,讓這等互相吹捧的分豬肉大會有了些許人味。
不過倪萍發瘋,不會沒分寸。
比起劉曉慶像家族裡叛逆出格的小姨,倪萍更家族裡的熱心大姑,會為小輩說話,數落家長的不是,卻不至於推翻家長(畢竟她也是家長的一員)。
她對於權威和傳統僅止於調侃、吐槽,不會像慶奶一樣公開挑戰和對抗。
你看,惋惜實力演員,最後落到這就是金雞評委會特別獎的意義——把獎頒給叫好不叫座的《一九四二》《百鳥朝鳳》,給金雞挽尊。
叛逆直言但不撕破臉,不令場面不可收拾。
她的犀利外面,還包裹一層圓潤。
倪萍懟老登/權威固然讓人爽,不過當物件是觀眾喜歡的,或處於弱勢地位的晚輩,觀感就千差萬別了。

先說讓人爽的懟老登——她的嘴毒程度取決於對方有多討厭。

跟喜歡嘴上佔人便宜的郭德綱互懟,郭德綱說她年輕時還不錯,現在歲數稍微大一點,馱著背、齜著牙…… 
有段時間倪萍是發福了,熒幕形象不似當年,不過女性的身材容貌,自己可以調侃,別人當面在公共場合說“齜牙”“駝背”那麼難聽的話,總歸會不舒服。
倪萍有氣不憋著,回敬他:
中國人有個特點——當面不打臉,不像有的人,臉皮厚多麼難看都敢出來。

倪萍玩笑抱屈道,自己曾經主持過春節晚會,好傢伙現在都不讓我露臉了。
郭德綱“怎麼?您主持過春節晚會啊”,表示以現在的形象看不出來曾經的光輝。
倪萍嘴上也不饒:
你這麼年輕記憶力就不好了啊。
趙本山比郭德綱含蓄,有次倪萍他作為嘉賓上來對倪萍說“你瘦了”,倪萍知道他在正話反說,調侃了幾句“我瘦了,衣服拉鍊都拉不上了”,趙本山接嘴“我說你衣服瘦了”。
趙本山調侃完身材,又扯到年齡,倪萍順勢給自己升了輩分,讓對方叫她倪大媽(其實兩人年紀相仿)
經常看到女藝人被調侃外貌身材年紀,極少看到女藝人直接回懟,更別說同等威力的問候——對其社會地位、賺錢能力的調侃。
乍看倪萍誰也不慣著,聽到冒犯的話冒犯回去還是蠻爽的。但當物件一旦換成不算招人煩、甚至路人緣不錯,或地位弱勢的就會惹爭議。
《你好生活》裡,倪萍是撒貝南最大黑粉。
看撒貝南正興致勃勃教人揉麵,就一本正經問他“小撒弄得對,你保送北大當時考過麵食嗎?
知道她在調侃,撒貝南有時可以機智應對:我們當時考的還是米飯多。
有時也只能吃癟。

倪萍看小撒又表演慾爆棚,講自己工作後第一個家是中央電視臺演播廳,他的精神,他的全部心思都住在那。

對浪漫過敏的倪萍一盆冷水澆下去:挺浪漫,說你吃喝拉撒睡住哪?
傲嬌的撒貝南也算遇到對手了,看倪萍總澆滅撒貝南的激情是有綜藝效果的,同時也理解那些說倪萍陰陽怪氣、倚老賣老的評價。
代入撒貝南,看他不敢言語又尷尬地笑,未免覺得這老太得理不饒人。
《一年級》裡問孟子義整沒整,她覺得孟子義這麼漂亮肯定整了,其實從倪萍的語言風格來看,這句是明貶實褒。
另一個同學以為倪萍看不慣整容臉,便踩著孟子義上位,舉手自報:“老師我沒整。”
倪萍忽然飛來一腳,一句話創死人:你沒整啊,所以你這麼難看!

倪萍當時也許不喜歡該學生“落井下石”的插話才來這麼一句,但站在學生立場被前輩說狠話估計挺受傷。
因此有觀眾覺得她刻薄,愛嗆人,生活裡這樣的相處會有壓力。
即看她懟討厭的人雙手鼓掌,代入自己被懟就受不了,所以對她是褒是貶,得看個人承受能力。
《一路繁花》播出後觀感也兩級分化。
喜歡的覺得倪萍老藝術家風範,吃飯時cue“節目要有內容,如果都是吃喝玩樂會招人煩”,時不時總結幾句上價值,做派是老套,但客觀上確實提升了些許節目本沒多少的質感。
跟蔡明閨蜜蛐蛐顯得可愛,兩人還經常你來我往像說相聲一樣好笑。
不喜歡的覺得她沒禮貌(直呼劉曉慶大名)、不真實,以及精明,善於明哲保身,幾次拒絕當領隊,不讓麻煩沾身,卻攛掇李小冉當領隊。
怎麼說呢,一來當下的綜藝基本都有製作組刻意把控氛圍走向的成分,二來這群勢均力敵的老太基本各有各的氣焰,整體來說她也欺負不了誰,嘴毒也傷害不大,不必上綱上線。
平時都吐槽內娛沒活人,但活人一般都逃不出被放大被審判的下場,說話扎人、有點瘋感的倪萍自然也不例外。

好像一切不夠中庸的特質,總會招來非議。
人喜歡代入自我感受去考察別人,如此便有了千差萬別的觀感,這是永恆不變的常理。
只是順從常理常情之外,我常常想,一個人講話愛扎針,究竟出於善意還是惡意?
一個客觀條件,就是先看兩人關係如何,才能裁定那個合適的邊界在哪。我們看節目覺得不禮貌,但人傢俬下可能很熟,屬於能開玩笑吐槽的關係,知道對方不會受傷才說的。
比如倪萍實際上對撒貝南是欣賞的,主持人大獎賽的時候是倪萍力排眾議,推舉形象不足但智慧超群的撒貝南入選,最終拿下第一名。
聊這段時,小尼問倪萍老師當時考慮了智慧形象,人品沒考慮嗎?這已經開始拿撒貝南開涮了。
萍也就順勢下坡,“人品那就更不知道了,後來連智慧我都懷疑”,引來全場笑聲。
大家都知道她在開玩笑,平時撒貝南太得瑟適度壓壓他有喜劇效果。
排除了私人關係之後,就可能真是個人情商和表達習慣的問題了。倪萍夸人跟損人常常讓人分不清,這也跟她個性有關。
看起來一本正經的她,實際背地裡特別喜歡惡作劇,捉弄別人。
在央視當主持人的時候,她看有的人特別可恨,就把暖瓶的水換成涼水,當對方開始泡茶,一倒是涼水,她就樂了。
對付有潔癖的同事,故意把門把手抹上泥巴,等那人開門沾上灰,她才進門,假裝剛上班,製造不在場證明,然後看同事花一早上時間用溼紙巾反覆擦門把手,她有詭計得逞的快樂。
這樣沒長大似地搗蛋,真的要看對方的容忍程度了。
當然很多人也會驚訝,倪萍當時已經是一個亭亭玉立、正經深情的全國知名主持人了,怎麼還有如此皮猴的一面?
我想跟她小時候母親重男親女,自己總被忽視,於是養成了愛刷存在感、愛唱反調、愛潑冷水,爭強好勝的性格有關。
跟家人不親熱,不肢體接觸,矯情的、浪漫的、高調的、張揚的、肉麻的東西對她來說像讓人刺撓的毛毛蟲一樣必須得頂回去,別沾她身。
因此顯得擰巴、彆扭。
這不,無心的玩笑開大了,創了宋丹丹20年。
原本宋丹丹很感激倪萍的,因為在她跟英達離婚,身邊人都不理她,最困難最痛苦最孤獨的時候,倪萍給她打了電話。她告訴倪萍自己想死,倪萍說:
“你先別死了,你先到我們家來給我擦地吧,你死什麼你呀”。
宋丹丹說倪萍那段時間給了她很大的精神支援,還教給她正確的處理方法。
本來雪中送炭的情誼讓宋丹丹很感念,有次飯局她知道倪萍也去很高興,跟飯桌上人說“倪萍是我特別好的朋友”,結果倪萍淡淡一句“我認識你嘛”,讓宋丹丹疏遠了倪萍二十年。
當時的確是玩笑,倪萍不知道自己禿嚕出嘴的東西,對別人是傷害。近幾年兩人才在節目裡和好,倪萍為自己開玩笑沒數,向宋丹丹正式道歉。
倪萍也是脾氣古怪的人,但愛陰陽卻不代表真的陰,她的玩笑裡其實藏著溫厚,像那句“你先別死了,先到我們家給我擦地吧”,不會說好聽的正面寬慰人,只會說難聽的從背後給予支援。
親媽對她不怎麼好,她接受採訪也沒說過什麼好聽的話,但又實在孝順,母親眼睛不好,她在院子裡種母親喜歡的假花逗其開心。
這樣心口不一,怎麼分辨惡意還是善意?看實際效果了。
她常常扎針友人,爆友人料,實際效果卻使當事人像個活人,顯得可愛。
張晨光家裡冰箱還收藏著14年的陳年鱈魚,讓他朋友們以後不要到張晨光家裡去,本來對張晨光沒什麼印象,這下腦中有畫面感了。
接受採訪時,繪聲繪色地講朋友蘇小明每天慢悠悠的生活節奏——
每天醒來先喝一杯咖啡,慢慢甦醒後坐起來,推開窗戶透透氣,再洗一個多小時的澡,她好奇在裡頭怎麼洗能洗一個多鐘頭,自己基本上躥進去馬上就出來了。
她描述友人生活像段子一樣好笑,自己則像個大馬猴,洗澡躥進躥出的,逗得主持人捧腹,蘇小明的形象也立體可愛起來。
看她在調侃蘇小明的生活,實際她很羨慕,她在書裡寫她也想過隨心所欲的散漫生活,所以下輩子不結婚不要孩子。
另一個判斷標準,就看待人待己是否雙標。
在這一點上,倪萍倒很統一,不止黑別人,黑自己也不輕:
“為什麼燙頭了,頭髮再不燙沒多少了”,“過去我想出本書來著,叫《我就是這麼吃胖的》”,還說有次看到自己照片以為是郭德綱戴了假髮。
而且黑別人之前,常常先把自己黑一遍,墊個底。她寫的《姥姥語錄》裡,姥姥說:
“你看見人家臉上有個黑點,你不用直說。人家自己的臉,不比你更清楚嗎?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你要真想說,你就先說自己臉上也有個黑點,人家聽了心裡就好受些了。”
倪萍不是不替別人著想,她是真想說,真忍不了,只好每次先拿自己“陪葬”,減少冒犯感,讓人家聽了好受些。只是馬失前蹄的時候就怪不了別人了,誰讓她有張好嘴呢。
倪萍有句評價自己的話,倒是很準:
“特別實在一人,實在到別人覺得假的是真的,真的是假的”。
就算最後我們也分不清虛實,也無所謂了。
在這個冷寂、順服的內娛生態,奇怪總比無聊好。鬧出點動靜生氣,娛樂圈才配叫娛樂圈。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