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是很多健身愛好者的終極目標之一,但在這條路上,很多人常常被“增肌速度慢”困擾。
一些人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每週都堅持按計劃訓練,但肌肉卻似乎“紋絲不動”,讓人心灰意冷;而另一些人僅僅訓練幾個月,就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果。
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增肌速度慢真的是因為天賦不夠嗎?其實,增肌速度慢並不完全是因為基因,而更多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
如果能避開誤區,找到科學有效的增肌策略,增肌速度真的可以翻倍!

一、為什麼增肌速度很慢?
增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如果你的增肌速度很慢,可能是以下幾個關鍵點出了問題:
1. 訓練不夠“硬核”
肌肉的增長需要強烈的訓練刺激。如果你總是做同樣的訓練計劃,或者訓練強度不夠大,肌肉得不到足夠的壓力,就無法生長。簡單來說,你的訓練可能只是“到此一遊”,並沒有真正挑戰到身體的極限。
2. 飲食沒跟上訓練
增肌離不開足夠的營養支援。如果你的蛋白質攝入不足,或者熱量遠遠不夠,肌肉根本沒有“原材料”來修復和生長。特別是一些怕胖的人,吃得太少,直接導致增肌停滯。
3. 忽略了恢復的重要性
肌肉並不是在訓練時生長的,而是在休息和恢復的過程中修復並增大。如果你長期缺乏睡眠,或者一天練得過多,肌肉得不到充分恢復,自然難以增長。

二、做到這3點,增肌速度翻倍
1. 科學訓練:用“漸進性超負荷”撬動肌肉生長
肌肉的生長建立在“漸進性超負荷”原則上,也就是說,你需要不斷增加訓練的難度,才能持續刺激肌肉。以下是科學訓練的關鍵:
-
增加重量
隔段時間可以嘗試增加重量,比如臥推時逐漸增加槓鈴的重量,這會給肌肉帶來新的壓力。如果你總是用同樣的重量,肌肉會“習慣”,增長速度會逐漸停滯。 -
提高訓練質量
與其盲目追求更多的次數,不如專注於動作的標準性和肌肉的收縮感。比如,練習啞鈴飛鳥時,確保動作緩慢且精準,讓胸肌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 -
專注複合動作
複合動作是增肌的黃金法則,比如臥推、深蹲、硬拉和引體向上。這些動作能同時鍛鍊多個肌群,並且促進更多生長激素分泌,提升整體增肌效率。 -
週期性調整計劃
每隔4-6周調整一次訓練計劃,可以換一批新動作、改變訓練順序或者調整組數和次數,避免進入“平臺期”。
2. 飲食最佳化:吃對了,才有增肌的“燃料”
增肌的關鍵不在於你練了多少,而是你吃了多少!飲食決定了你能為肌肉提供多少“原材料”。增肌飲食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
保證足夠熱量
增肌的前提是攝入熱量要超過消耗熱量(熱量盈餘)。如果你總是吃得不夠,就算訓練再努力,肌肉也無從生長。計算自己每天的基礎代謝,再額外增加300-500大卡作為增肌熱量需求。 -
優質蛋白質是增肌基礎
肌肉由蛋白質組成,增肌期間每天需要攝入1.6-2.2克/公斤體重的蛋白質。優質蛋白來源包括雞胸肉、牛肉、魚類、雞蛋、乳製品以及蛋白粉。 -
增加健康脂肪和碳水攝入
健康脂肪(如牛油果、堅果、橄欖油)能提供持續的能量,而碳水化合物(如燕麥、紅薯、全麥麵包)能為訓練提供動力。千萬別因為害怕長胖而低脂低碳水飲食,這會直接導致增肌失敗。 -
合理分餐,避免暴飲暴食
將每天的飲食分成5-6頓,每頓保證蛋白質攝入,同時搭配適量的碳水和脂肪,讓身體隨時有足夠的營養供給。
3. 注重恢復:讓肌肉有足夠時間修復和生長
增肌是訓練、飲食和恢復三者的結合,而恢復往往是被忽略的環節。以下幾點能幫助你最佳化恢復過程:
-
睡眠時間要足夠
睡眠是身體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期,每天至少保證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如果長期睡眠不足,你的增肌速度會大打折扣。 -
安排休息日
過度訓練不僅會讓身體疲勞,還可能導致肌肉分解。每週至少安排1-2天休息日,讓肌肉得到充分恢復。 -
注重拉伸和放鬆
訓練後拉伸不僅能緩解肌肉痠痛,還能促進血液迴圈,加速肌肉修復。可以嘗試使用泡沫軸或者輕柔拉伸放鬆肌肉。 -
監控疲勞水平
如果你感到長期疲憊、食慾下降或者睡眠質量變差,說明你的恢復不足,需要調整訓練量或強度。

增肌是一場長期戰役
增肌速度慢並不可怕,關鍵是找到問題的根源,並透過科學的方法調整自己的訓練、飲食和恢復策略。
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同,但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能夠看見成果。
記住,增肌不是一夜之間的事,而是一場需要耐心和毅力的長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