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IPO報道,「天天IPO」系投資界旗下專注上市公司報道公眾號,歡迎關注!
蘇州產業縮影。
作者 I 王露 陳曉
報道 I 投資界-天天IPO
2024即將過去,蘇州迎來一個超級IPO。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今天(12月30日),英諾賽科正式登陸港交所。此次發行價為30.86港元/股,開盤後市值一度漲至約300億港元。
公司背後是一位女博士,駱薇薇。2017年,英諾賽科成立,她帶隊攻克鮮少有人敢嘗試的8英寸矽基氮化鎵工藝技術。七年過去,英諾賽科已坐擁全球最大的8英寸矽基氮化鎵晶圓製造廠。至今,駱薇薇集結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就連曾毓群也出現在招股書裡。
放眼望去,這是蘇州硬核產業崛起的一縷縮影,“江南水鄉”正在揭開另一層面紗。
女博士帶隊
蘇州誕生一個超級IPO
英諾賽科的故事始於一位女科學家。
駱薇薇,紐西蘭梅西大學應用數學博士,1999年加入美國宇航局(NASA)旗下研究院,花了15年從高階專案經理做到首席科學家。駱薇薇曾表示,正是這一段科研經歷給了她日後創業的勇氣。
2015年,駱薇薇看到第三代半導體的崛起,以及對於打造中國芯的熱忱,她決定回國創業。即便當時困難重重:只有一名員工願意追隨她回國創業、研發費用遲遲沒有著落……依然沒有動搖她的決心。就這樣,英諾賽科在2017年成立。
彼時,國內第三代半導體剛萌芽,大多數企業仍然在用6英寸或者是4英寸工藝,而英諾賽科卻選擇以8英寸工藝去製作晶片。相較於6英寸矽基氮化鎵晶圓,8英寸晶圓晶粒產出數增加80%,單一器件成本降低30%,但製作難度指數級增加,國內少有人敢嘗試。

8英寸矽基氮化鎵晶圓樣本
但在她看來,經驗不該成為發展的瓶頸和壁壘。“我走的是一條讓人意想不到的路,每一個專案、每一個課題都幾乎沒有人做過。如果覺得它是可行的……就會找到路徑去做。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太多不可完成的事情。”
隨後幾年裡,駱薇薇帶領團隊成功自研8英寸矽基氮化鎵工藝技術,並快速實現量產,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英諾賽科位於蘇州的半導體生產基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8英寸矽基氮化鎵晶圓製造廠,產能達到每月12500片晶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收入計,英諾賽科2023年在全球所有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公司中排名第一。
創業七年,目前英諾賽科的公司業務包括設計、開發及生產若干型別的氮化鎵產品,包括分立器件、積體電路、晶圓及模組。產品應用領域遍佈消費電子快充賽道、LED照明、資料中心、工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如今隨著電動汽車、資料中心、新能源發電及電網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更高效且更具經濟效益的功率半導體產品的市場需求激增,氮化鎵作為新一代半導體材料,有望引領新一輪能源革命。
至此,駱薇薇迎來了產業風口,也站上IPO敲鐘舞臺。
VC/PE雲集,曾毓群也投了
何以撐起一個數百億IPO?
翻開招股書,2021-2023年,英諾賽科的收入分別為6821.5萬元、1.36億元和5.9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94.8%。雖然公司並未披露客戶名稱,但包括領先的半導體制造服務供應商、專門從事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以及汽車OEM的一級供應商。
其中,英諾賽科2023年第一大客戶貢獻了1.9億元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為32.1%。英諾賽科向其銷售的主要產品,即為用於鋰電池化成分容裝置的電源模組。
在招股書裡,英諾賽科是這樣描述第一大客戶:“客戶G於2011年於福建註冊及成立,並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其為領先電池製造商,專長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及能源儲存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各種細節均指向電池龍頭寧德時代。
同時,身後投資方浮出水面。
招股書顯示,英諾賽科創立之初就得到蘇州展翼、招銀一號、招銀共贏、吳江產投、深商創投地方產業基金的扶持。
2018年,英諾賽科又拿到寧波嘉科投資、嘉興金琥投資以及珠海創投的戰略投資。次年,英諾賽科完成15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天匯富、浩遠投資、國民創投、朗瑪峰創投、華業天成、招銀國際等。
2021年,英諾賽科宣佈完成14.18億的C輪融資,新增了深圳共創未來、淄博天匯弘鑫、蘇州啟璟投資、廈門華業啟融等投資機構。

當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是C輪融資中,曾毓群以個人投資者的名義,向英諾賽科投資了2億元。
到了2022年,英諾賽科完成D輪融資,金額達到26.09億,由鈦信資本領投,毅達資本、海通創新、中比基金、賽富高鵬、招證投資等機構跟投。
今年4月,英諾賽科E輪融資流出,武漢高科與東方富興斥資6.5億元入股。招股書顯示,英諾賽科總融資額突破60億元。
由此,我們再次見證一個VC/PE接力扶持中國科技企業成長的案例。
為何又是蘇州?
蘇州,歷來被稱為“最強地級市”。以往,外界對這座城市的產業印象多在生物醫藥,殊不知半導體也是蘇州的產業名片之一。
早在2002年,蘇州便意識到僅僅依靠勞動力密集的工廠模式很難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於是成立蘇州市積體電路行業協會,開始推動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置、材料等方面的企業建設和產業培育。
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以及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蘇州迎來一波波半導體投資。幾乎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都在蘇州設立分支機構,比如三星半導體蘇州公司、瑞薩半導體蘇州公司、AMD蘇州公司、日月新半導體等等。
頭部企業的落戶,帶來了蘇州半導體產業的叢集效應。
期間,蘇州也是國內最早關注第三代半導體的城市之一,出臺《蘇州市促進積體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按照企業研發投入給予支援,重點支援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同時,國家確定在蘇州建設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確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國家隊地位”。
二十餘年一晃而過,蘇州半導體版圖顯現。沿著成長軌跡,蘇州半導體產業經歷了“政策引導——外資引進——自主產業”的迭代,成為目前國內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資源集聚度最高、產業化程度最好的區域之一。
目標不至於此。去年1月,蘇州政府出臺針對半導體產業的一攬子政策,其中包括未來三年每年至少提供5億元的財政支援,這些補貼和現金獎勵涵蓋研究、裝置採購、晶片設計、封裝和生產等環節。力爭在2025年,全市積體電路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
可以說,製造業是蘇州最大的“看家本領”。其佔GDP的比重約在40%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4萬億元,產值規模穩居全國第二位。
這幾年來,蘇州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製造業高階化,已經打造了電子資訊、裝備製造、先進材料3個萬億級產業,11個千億產業,擁有奈米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階醫療器械、高階紡織3個國家先進製造業叢集。
不止於此,智慧手機、積體電路、3D列印裝置、工業機器人、通訊及電子網路用電纜、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持續湧現並不斷髮展壯大。隨之而來,蘇州高新技術企業達1.57萬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1家,均位居全國第4位。
眼下,蘇州正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1030”產業體系,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形成電子資訊、高階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導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萬億元。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奮力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如此一幕幕,再次證明一個樸素的道理——產業興城。任何一座城市的崛起,都離不開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