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廣深媽媽圈,一起探索大灣區教育難題
如果今年全國中考按照難度排名,深圳中考一定名列前茅。
這場被譽為四年來最難的中考,在6月底考試剛結束時,就迎來
全城一片鬼哭狼嚎。
特別是數學,
不要說普通生,優等生都覺得太!難!了!還是找個廠子上班吧……
據統計,2024年深圳中考人數大約為13.6萬,其中公辦普高有6.9萬個學位,這意味著,深圳今年中考公辦普高錄取率約為50.7%,將近一半的考生沒有公立普高讀。這樣的分流壓力對家長來說無疑是巨大的。

帶著焦灼的心情,就在昨天,深圳中考生們迎來了出分!
昨天早上10點25分開始,深圳中考學生家長們陸續就收到了中考成績簡訊,在各校錄取分數未出籠,自招排位有起落的情況下,既有成績揭曉的塵埃落定,又有一種未確定的焦慮情緒在蔓延。
尤其是分數在570分、470分和370分左右的考生,分別處於三個臨界點。
絕對處於全市考生的前5%的位置,但是否能被深圳四大重點普高錄取,卻仍存在一定變數。
所面臨的情況最讓人糾結,是否能上公立普高,就要看布吉中學的2024年分數線,這也是深圳家長最看重的一個指標——普高錄取率。
只有一個最簡單的願望,那就是考取公立職高,享受政府資助的高階校園環境,低廉的學費和嚴格的管理,將來有機會透過春季高考,考取大專和本科。未被普高和公立職高錄取的學生,未來三年則面臨一筆額外的教育支出。

機緣巧合,我在嗶哩嗶哩關注了一位32歲的大哥,他協助父母養育今年中考的四胞胎弟妹,全家居住在山東青州,中考放榜比深圳早兩天,大弟三弟四妹都上岸了當地重點普高,只有二弟無緣普高,只能去離家甚遠的中專上學。在全家人的暖心安慰中,唯一落榜的二弟無論如何都做不好表情管理,勉強忍住了眼淚。
在15歲的青春年華,法定義務教育階段宣告結束,經歷一個殘酷卻仍算公平的考試,命運之輪開始轉動。中考後的分流,像源頭噴湧後分岔的小溪流,將一艘艘小小的夢想之舟,推送去迥然不同的方向。
對於深圳的中考生而言,方向不僅僅是普高和職高這兩個最主流的方向,還有國際路線,美國體系,還是英國體系?公立高中國際部,還是私校?
廣深媽媽的擇校範圍不僅僅侷限於粵港澳大灣區,還有泰國、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希臘、馬耳他,甚至是緊鄰非洲的西班牙屬加那利群島。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寄宿學校,遍佈全球,想象不到家長們的擇校視野有多麼全球化。


潛藏深圳公立初中的港寶們
中考前已過港衝刺Band1學校
在過去10年間,除了每天透過口岸往返深港的跨境生,還有很大一批留在深圳就讀公立學校的港寶。年齡介於12歲到15歲之間,大多數已經到了需要在內地高考體系和香港DSE體系間做一個選擇的關鍵時間點。

△《年少日記》劇照
15年前赴港生子的熱潮中,霖霖作為計生外二胎,在香港出生。但從小未曾赴港上學,從幼兒園到初中,都和其他深圳孩子一樣,走公立路線。初中按照學區房劃分,入讀福田一所不錯的初中。為了衝刺中考,學校從初一開始就抓得很嚴格,學習壓力非常大。霖霖和從小是學霸的姐姐相比,初中年級排名處於中等水平,預計勉強能夠考取普高,將來透過港澳生聯考,進入內地好大學的機會還是挺大的。
但如果轉DSE體系,不僅能申請香港本土大學,還能申請內地高校和海外高校,選擇範圍會更廣,理科的課程難度,相比起高考體系來說也會低一些。
經過比較研究,霖霖媽媽為兒子報考了香港兩所口碑不錯的Band1學校,其中一所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對英文成績要求不會那麼高,但很遺憾,在中考前就確定落榜了。
一打聽,霖霖媽才發現,
原來今年想轉學去香港的內地學生非常多
,除了當年赴港生子的雙非港寶,還有過去兩年透過優才高才通和進修移居的內地新移民家庭,加入了轉學香港的行列。
不管是國際學校,還是直資公立,每一條賽道都強手如林,而好學校的插班學額都不多。不少插班生都選擇降級申請,例如在深圳讀初三,插班考試時,並不是報名中四,而是重讀中三。既增加了插班考勝算,也有利於中四選科,備戰DSE。

△《過春天》劇照

高中以外的多元化出路
香港的學徒制不打高階局
在內地,如果考不上公立普高,除了小部分學生進入學費高昂的民辦高中,大多數孩子不得不進入中專和職高,學習各種職業技術,或者備戰職業類高考。
職高得到政府力度不小的補貼,但在很多家長眼中,依然對職高帶有成見,對學校風氣存疑,認為不過是一群不愛學習的孩子作堆,虛度光陰的教育機構。
把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儘量約束在校園內,不要年紀輕輕混跡街頭,動輒闖禍。長大成人後,進入企業,成為安分守己的技術工人,成為工業時代的螺絲釘。
但大多數職高都未能指向具體工作崗位,這也許是家長們感到不踏實的最重要原因。

△《大考》劇照
我的兒子是港寶,升學目標一直鎖定在香港八大公立大學,或者是以港生身份升讀內地重點高校。對未來工作的暢想,自然是以中環寫字樓的光鮮白領金領精英作為目標。香港沒有中考,並且實行15年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義務教育,所有學生都可以順順當當讀到中六。
但在7月14日下午,在“廣深媽媽圈”舉辦的有關港籍學生擇校升學的線下講座上,我收到了合作機構的幾份資料,其中一本小冊子後面數頁,詳盡介紹了香港培養藍領工人的“學徒制”,讓我完全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港籍學生擇校升學線下講座發放的相關資料(作者供圖)
YOUTH DAY
學徒,多麼古老樸實的字眼。只要中三畢業,年滿15歲就可以申請參加,例如職業訓練局政府機電工程處的維修工學徒,建築業學徒,巴士公司汽車維修學徒,製衣業訓練局的裁剪服裝設計學徒,旅遊和款待的廚師培訓計劃,天星小輪的船長練習生,煤氣公司技術員培訓,遠洋海員培訓……
一般都有政府現金津貼,補貼學徒期間的開支,例如在學員達到指定出勤率,每月就能領取四五千元不等的津貼,並大多承諾入職起薪在15000港幣左右。某些職位四捨五入看起來,約等於內地的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優厚。
最有趣的是香港賽馬會見習騎士學校的騎師培養計劃,要求申請者年滿15歲,完成中三課程,熱愛運動和賽馬,基礎課程九個月,除了學費和食宿免費,每個月還有薪金酬勞。
一位滿臉稚氣的見習騎師在採訪中談到,自己從小學習成績不好,但喜歡動物,便選擇了這條另類的出路。
最初的訓練在廣州天河區的黃村訓練基地,凌晨三點便要起床,騎上心愛的馬匹晨練,隨後還是為馬匹洗澡。隨後還要上課,學習各種馬房管理的專業知識。將來,學徒還有機會被送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受訓,並參加當地的大賽,早日實現騎師夢想。

△《賽馬女孩》劇照

英國寄宿學校Offer
女兒的“出花園”禮物
作為潮汕家庭罕見的獨生女,小薇從小的待遇並不比江浙滬獨生女遜色。
因為爸爸的生意一直都很不錯,所以小薇和媽媽一直活得像兩位公主。從小琴棋書畫的培養少不了,對小薇的個性發展也沒有太大限制,小薇在二次元和追星中,度過了三年初中生涯。
在初中生抑鬱厭學高發的當下,小薇儘管學習成績不太如意,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絕對是大多數父母的“夢中情娃”。
在中考前,怕影響孩子中考,小薇的父母悄悄委託從事英國寄宿學校申請服務的中介朋友,開始申請英國的寄宿學校,很順利地拿到了英格蘭中部的一間歷史悠久,口碑不錯的寄宿女校Offer。這所學校的校舍環境優美,重視體育和藝術教育,比起苦悶的高考備考,校園生活應該可以更多姿多彩,小薇能挖掘自己在刷題以外的潛能。
小薇的父母說,這是送給女兒的
“出花園”
(類似於古代女子的及笄成年禮,暗喻女孩子要離開充滿夢幻的花園,面對真實的成人世界)禮物。
去英國讀寄宿高中,也是小薇開始獨立闖世界的第一步。小薇父母相信“社牛”女兒不管去到世界的那個角落,都能找到生活的樂趣,結識到很多朋友。當然只要有假期,一定會安排機票,讓小薇回深度假,在父母懷裡撒嬌。
至於大學申請,基本就是順勢而為的佛繫心態。畢竟掌上明珠的快樂,可比學業的成功更重要。

從事低齡留學中介服務的朋友告訴我,今年全球各地名氣比較大的私立學校,基本都有中國家長的目光在遊走審視,從小學,到高中,幾乎遍及不同年齡段。
因為學費和生活成本低廉,而被許多中國家長青睞的泰國,父母以半度假姿態陪讀;得益於歐洲置業移民,而在希臘葡萄牙馬耳他陪讀的父母也不在少數;由於申請者眾多,據說澳洲悉尼墨爾本的知名私校學位告急;爬藤私立美高申請依然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甚至是臨近非洲的西班牙屬加那利群島(沒錯,就是作家三毛故居所在島)的國際學校裡,都能看到中國小留學生的身影……
孟母三遷的古老故事,終於迎來了一個全球化的版本。

中考後並未躺平 學霸湧進補習班
分班考試將是另一場苦戰
在浙江高考中名聲遠揚的學霸邁巴赫少爺,赴考乘坐家裡的邁巴赫,高考成績輕鬆進清北,又富又卷又有天賦,霸總劇本都不敢這樣寫。在高考結束的次日清晨,邁巴赫少爺邊吃早餐,邊開啟大學的課本,他打算在暑假提前學習大學課程。

△網路流傳的“邁巴赫少爺”影片截圖
同樣地,深圳中考尚未完全塵埃落定,但已有為數不多的學霸們走進了補習班,開始提前學高中課程,並且備戰高一開學的分班考試。
深圳的大多數頭部高中,都會在學期伊始舉辦分班考試,根據成績排名分為重點班和平行班,如果能進入重點班,則意味著能得到更好的資源,受到校方特別的重視。所以剛結束中考不久,永不服輸的家長們,已經為準高一學生安排了補習班。
畢竟已經掙脫了義務教育階段的“雙減”桎梏,不分工作日和節假日的補習任君選擇,數理化各科,提前捲起來完全合法合規。根據平時成績預估,如無意外,從小就在各色提前學補習班泡大的小君,應該可以考慮前十大高中,初中總體成績並不拔尖,但在理科方面算是比較有天賦。
小君媽媽知道,高中將是兒子逆襲,高考衝刺600分的好時機。初高中銜接的這個暑假,沒有學校佈置的作業,卻有開學分班考,以及高中艱深的課程壓力,於是為小君報了高一數學和物理的補習班,一共20節課。同時準備好了高中必讀,以及高考常考的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以及費孝通的《鄉土中國》,讓兒子在暑假完成閱讀,並撰寫簡短的讀後感。
學霸之路,只有短暫的休息,但絕對沒有躺平一說。從小升初點招開始,中考、高一分班考,再到高考、考研、考公,一條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康莊道。

△《少年派》劇照
寫在最後:
不刨根問底,是一種體貼
深圳的中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是每年必然要上演的戲碼。
隨著各高中錄取分數線公佈,指標生是否中標的忐忑,心情在隨後幾天繼續跌宕起伏。幸虧有一眾閨蜜和家長朋友們相伴,在微信群裡聊天,成為了老母親情緒最好的出口。老母親素來大大咧咧,細心女兒提醒,在孩子分數不太理想的家長面前,一定要注意分寸,不可曬娃,不可凡爾賽,更加不可太八卦,非要打聽人家孩子的具體分數。
同年中考的朋友孩子很多,但幾位口風比較緊的朋友,至今未透露家裡孩子的具體分數。想來一是家長覺得分數不高,面子上過不去,二是青春期孩子比較敏感,不願意透露自己過多資訊。當然,對分數線瞭如指掌的家長,能輕易從學校錄取結果就能猜測一二。
按捺住好奇心,不刨根問底,在分數出爐的此刻,絕對是一種體貼。

△《青春派》劇照
本期福利


還可以限時加入我們的“國際教育群”。提前瞭解關於留學資訊、學習資源、夏令營、擇校、簽證等一手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