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ixabay
撰文 | 熱納羅·托馬(Gennaro Tomma)
翻譯 | 張宇哲
從嗅探稀有物種到追蹤偷獵者,狗在生態保護工作中展現出了令人震驚的多樣本領。越來越多的成功經驗顯示,狗鼻子有潛力成為人類對抗入侵物種的強力武器。最近,科學家就發現,狗很擅長對付一種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斑衣蠟蟬(Lycorma delicatula)。
這種昆蟲原產於亞洲,2014年首次出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隨後在美國東部和中部迅速擴散。它對葡萄園的威脅格外大,因為如果它們長期存在,葡萄藤會受到嚴重危害。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態學家安傑拉·K.富勒(Angela K. Fuller)表示:“當斑衣蠟蟬剛擴散到一片新區域時,儘早發現並將其滅殺尤為關鍵。”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找到並摧毀斑衣蠟蟬的卵——這些卵呈淺棕色,偽裝在泥土裡極難被發現。
在最近發表於《生態圈》(Ecosphere)的一項新研究中,富勒的團隊展開了一場狗與人類在不同環境中搜索斑衣蠟蟬卵的比賽。研究人員在數月內訓練了一條拉布拉多犬和一條馬林諾斯犬,隨後讓它們和人類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新澤西州的20個葡萄園中尋找斑衣蠟蟬的卵。在葡萄園內,人類表現更佳,因為葡萄園很方便人類系統地從上到下檢查葡萄藤;但在葡萄園附近的林地中,這兩條狗發現的卵的數量是人類的3倍以上。富勒認為,在蟲害較輕的葡萄園,狗應該會比人類更高效,因為它們可以嗅探大片區域。
“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出色且詳盡的研究,”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專門研究犬類嗅覺的動物行為學家納塔涅爾·哈勒(Nathaniel Hall,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這為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犬類訓練師兼法律生態學家、工作犬生態保護專案(Working Dogs for Conservation)的恩加約·理查茲(Ngaio Richards)介紹,目前這個研究領域正在不斷擴張,並已投入實際應用。她進一步補充道:“在全球範圍內,檢測犬正逐步參與到預防、監測和對抗入侵物種的工作中。”這些入侵物種包括植物、昆蟲、魚類和哺乳動物。
在北美,經過訓練的狗會檢查船隻並防止入侵貽貝“搭便車”擴散至新水域。另外,一些測試還讓狗尋找天牛、美洲紅點鮭以及河狸。在蒙大拿州,狗可以幫助人類發現一種名為菘藍的入侵植物,它會危害本地植物,並且在其生命週期的某些階段很難被人類發現。
“狗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即時檢測利器,”哈勒表示,“它們的潛力不可限量。”
本文選自《環球科學》2025年4月刊“前沿”欄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