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美股“雪崩”!都怪特朗普“烏鴉嘴”

(圖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詞雷電)

上週剛剛經歷暴跌,本週美股又遭遇“黑色星期一”。

三大美股指週一低開低走,午盤標普500指數跌幅曾擴大到3%以上,納指跌超4%,道指一度跌近1190點、跌近2.8%。
最終,

納指收跌4%、創2022年9月以來最大日跌幅,和收跌2.7%的標普均創去年9月以來收盤新低,道指跌近2.1%,抹平去年11月美國大選以來漲幅。

英偉達跌5.07%,蘋果跌4.85%,谷歌A跌4.49%,Meta跌4.42%,微軟跌3.34%,亞馬遜跌2.36%,特斯拉股價盤中暴跌超16%,收盤跌超15%,創2020年9月份以來最差盤中表現,較其去年12月創下的歷史新高累計下跌超54%,市值蒸發約8000億美元。
七巨頭週一市值合計蒸發超8300億美元,創單日市值損失最高紀錄。

都怪特朗普“烏鴉嘴”

為何週一美股慘遭血洗?眾多評論一致將指向特朗普的“烏鴉嘴”。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9日上週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淡化了近期因他徵收並調整關稅而導致的股市大幅波動,並稱不能過分關注股市。在被問及美國今年是否會衰退時,特朗普沒有排除衰退的可能性,他表示:
“我討厭預測這樣的事情。現在是一個過渡期,因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非常重大……我們正在把財富帶回美國,這是一件大事,總會有過渡期,需要一點時間。”
在被問及其關稅政策是否會推高通脹時,特朗普直言:“關稅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升。它們可能會上升,我不知道這是否可預測。”
一些策略師認為,因為特朗普和他的政府高官非但沒能安撫投資者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所以市場“陷入恐慌”。還有評論指出,越來越多的猜測認為,特朗普為了實現涉及關稅和縮減政府規模的長期目標,願意忍受經濟和市場陷入困境。
Spartan Capital Securities的首席市場經濟學家Peter Cardillo評論稱,“市場本身就說明了一切”,“我認為我們開始看到的不是徹底的恐慌,但人們肯定開始扣動扳機。”Cardillo認為,債市似乎正在閃現衰退擔憂,收益率可能走低,納指跌入熊市的可能性“目前相當高”。
前紐交所場內交易員、Sevens Report Research的創始人Tom Essaye認為,特朗普一再堅持當前的政策路徑,並承認經濟放緩的可能性,這給市場情緒帶來了壓力。
截至上週五,標普500已有336個交易日位於200日均線上方,現在標普看來即將打破這一連續守住關鍵支撐位的勢頭。Financial Enhancement Group的技術分析師兼投資組合經理 Andrew Thrasher指出,標普若跌破200日移動均線會不妙。若連續兩日收於200日均線下方,表明標普的上升趨勢發生轉變。
高盛股票銷售交易部門的資料顯示,截至3月7日一週,對沖基金拋售加劇,以2024年11月以來最快的速度做空,長線投資者淨賣出50億美元,多空股票之比降至2019年來最低水平。資料還顯示,拋售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和可選消費板塊。
過去幾年的主要驅動力是美國經濟出人意料的復甦,而最近的動向標誌著市場驟然轉變。投資者對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高企的通脹以及美聯儲降息步伐的不確定性越來越感到不安。
最近債市交易員已經大舉買入短期美國國債,自 2 月中旬以來,兩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下降,原因就是預期美聯儲將最早今年6月恢復降息,防止經濟惡化。他們釋放的訊號是,特朗普混亂的關稅政策和聯邦政府裁員計劃可能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美國經濟停滯的風險正在增加。
道明證券的美國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 Goldberg在談到經濟衰退風險時稱:
“就在幾周前,我們還在被問到是否認為美國經濟正在重新加速——而現在,突然之間,‘經濟衰退’這個詞被反覆提起。市場已經從對增長的興奮轉變為絕對的絕望。”
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投資組合經理 Tracy Chen 表示:“由於特朗普的政策順序是先加徵關稅,然後減稅,經濟衰退的風險肯定更高。”
Chen還說,在特朗普打響這場關稅戰之前,市場預計關稅會推升通膨,但現在人們認為,關稅會導致經濟衰退,“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華爾街策略師紛紛警告美股的波動將增加。由於特朗普的關稅引發了人們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摩根大通和RBC Capital Markets等機構的市場預測者降低了對 2025 年的看漲預期。
摩根士丹利 E*Trade 的交易主管Chris Larkin 表示:“市場中總是有多種力量在發揮作用,但目前,幾乎所有力量都在關稅面前退居次席。在貿易政策更加明朗之前,交易員和投資者應該預計市場將繼續波動。”

高盛總結美股“雪崩”十大原因

上週美股市場普遍下跌,標普500指數下跌近3%。若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週五的發言提振市場情緒,跌幅可能更大。
高盛一份報告總結了導致上週市場動盪的十大原因,其中經濟衰退擔憂、關稅問題以及技術面疲軟等因素佔據重要地位。
  1. 增長擔憂(Growth Concerns): 疲軟的經濟資料,包括非農就業資料和ISM製造業指數,加劇了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2. 關稅疲勞疊加AI主題重定價(Tariff Fatigue magnified by thematic re-pricing in AI): 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令投資者感到疲憊,而人工智慧主題的重新定價也加劇了市場波動。
  3. 全球複雜性(Global Complexity): 德國和法國國債收益率創高,中國市場的京東、阿里巴巴表現出色,以及QwQ-32B AI 模型崛起。
  4. 技術面疲軟(Technicals Weak): 標普500指數逼近200日移動平均線5732點,但大多數主要指數和個股龍頭股也接近技術上的“超賣”水平。
  5. 系統性拋售(Systematic Supply): 趨勢跟蹤基金(CTAs)在過去一週拋售了近600億美元的美國股票delta敞口,其中約300億美元為標普500指數相關。
  6. 倉位過高(Positioning Elevated): 對沖基金的總槓桿率本週上升1.1個百分點,達到過去一年的第100個百分位;而淨槓桿率保持相對平穩,處於過去一年的第47個百分位。
  7. 流動性挑戰(Liquidity very challenged): 市場流動性非常有限,創下新低。
  8. 長期投資者降低風險敞口(Long-Only Risk Reduction): 長期投資者降低了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和半導體等相對錶現較好的資產的風險敞口。
  9. 消費者困境(Consumer Woes): 服裝零售商 Abercrombie & Fitch、 Foot Locker、羅斯百貨、泳裝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以及郵輪公司等面臨困境。
  10. 糟糕的季節性因素(Poor Seasonality): 市場季節性表現不佳,可能要到3月14日才會出現反彈。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