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有一些留學生會為了舒適的居住環境,選擇住在離自己學校稍遠的地方,單程通勤時間可能會超過1個小時。有時候他們可能會懷疑,這樣浪費時間,是不是耽誤自己刻苦學習了?

最近,Reddit論壇上有一位多倫多大學的學生分享了自己如何成為一位時間管理大師:在需要單程通勤長達2.5個小時到達UTSG校區的情況下,也能在人文學科達到cGPA3.9。

圖源:Reddit
這位“時間管理大師”在帖子裡說:“我花了三年時間,單程大約2.5小時通勤到UTSG(來回就是5個小時),人文學科的cGPA大約3.9。有時真的很艱難,但我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平衡通勤、社交生活、兼職工作和成績的體系。”

圖源:U of T
這位“大師”非常熱心,還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做成文件分享給大家,並說道:“這些建議可能並不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通勤方式,但我希望它能為剛開始/正在適應這種日常習慣的人提供一個良好的起點。”
以下就是這位“大師”整理出來的《終極通勤生存指南》:
【在通勤途中學習/工作】
-
提前規劃你要在路上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我是個早起型的人,精力最好時段是早上去學校路上,所以我會利用這段時間學習。回家路上太累了,我就做點不用動腦的事(比如為兼職工作做電子表格),一邊聽音樂或有聲書。如果你是夜貓子,可以反過來安排,利用你最清醒的時候學習。
-
在通勤時可以做閱讀、計劃日程、起草作業或題目答案;而在更安靜、有網路的地方再深入研究或整理格式。
-
保持一份動態的待辦事項清單,按緊急程度/重要性排序。
-
投資一副降噪耳機很值——長續航電池尤其重要。
-
儘量選通勤時間塊夠長的路線。30分鐘太短,不夠你開啟東西、學習、再收拾,但45分鐘到1小時就剛好。固定時間段比受交通影響大的路線更好安排學習。
-
善用零散時間,比如20分鐘的公交,就專門用來回郵件。
-
儘量避開高峰期——有座位、能伸展空間才方便你拿出材料工作。(我特別喜歡在上午11點到下午2點間從Union坐火車回家,通常很空。)
-
別期待自己每次都100%高效,那不現實。路上總會有延誤、人多、狀況不佳等,提前留出時間應對這些不可控因素。
【安排課程表】
雖然不可能完美滿足每個建議(有些還互相矛盾),但你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優先考慮:
-
儘量集中上課時間,爭取每週有更多天休息(我到大三時,一週只需上2-3天課)。
-
雖然一天上很多課很累,但總比多來一天好。 儘量安排短天在長天之間,減輕負擔。
-
避免一整天只上一門課。因為你很可能會直接跳課,除非你那天還有別的安排(這時是參加社團的好機會!)
-
選沒有 tutorial 的課程,能節省不少實際學習/寫作業的時間。
-
早課其實不錯。雖然想睡懶覺,但早上上完課、回家天還亮著,你會覺得多了很多放鬆時間。尤其冬天四點就天黑,更明顯。
-
保持固定的作息(包括週末) 是早起上課的關鍵。
-
上學路上早點出發,預留時間避免遲到壓力。 接受現實:2.5小時通勤可能變成3小時,尤其冬天。
-
利用校內健身設施,而不是非上課日再去離家近的健身房,能節省通勤時間。
-
把買菜等生活瑣事也融合進通勤路線裡,避免額外外出。
【通勤日打包建議】
-
提前做好每週餐食規劃!週末集中準備、分裝冷凍,可以省去早起做飯/晚上沒時間做飯的麻煩。
-
做多一點,冷凍起來,留給考試周或特別忙的時期應急。
-
隨身帶些小巧、好吃又不容易弄髒的零食——別讓飢餓妨礙學習。
-
瞭解學校附近便宜又管飽的食物,偶爾獎勵自己或應對突發飢餓。
-
減輕書包重量。在校園裡來回走、擠高峰車時背大包真的太累了。
-
投資一臺續航好、輕便的筆記本或平板+觸控筆,所有教材、課件、筆記都能裝在一臺裝置裡,避免背一堆書和文具。
-
如果需要紙質書或高效能電腦,用圖書館藏書區和計算機實驗室。
-
確保課件/筆記/書籍可以離線訪問。
-
帶一把可以放進包裡或掛包上的傘——手少拿點東西會輕鬆許多。
-
穿得舒適:好鞋+保暖層非常重要。冬天建議穿薄但保暖的衣物,避免笨重大衣佔空間。
-
夏天 GO 火車冷氣很強,別忘帶一件薄外套防冷。
-
有拉鍊的口袋超好用,可以把手機和 Presto 卡放進去,不用每次都翻包。
【連線校園生活】
-
找個通勤同伴(雖然不容易),但很可能有人與你路線類似。哪怕只是一小段,一起通勤也輕鬆許多。
-
如果沒人同路,你也許認識一些同樣長時間通勤的人——互相吐槽、共情也很好。
-
結交住在校內或附近的朋友——總有一天遇到交通癱瘓,找個能落腳的地方很重要。
-
參加與你專業相關的社團或課程相關活動(比如考前複習會)——既能學習,又能社交,通常還有零食!
-
你的通勤就像一份兼職,很多人還真有兼職。因此,最省力的社交方式是:把學習和社交捆綁安排。
-
課程之間留些空檔——你也許不想早到或晚走,但那 2 小時空檔正好和同學散步、吃飯、喝咖啡。
-
使用各學院提供的通勤休息區/健康室,可以免費喝茶、吃點心、見朋友。有些學院還有通勤生午餐等活動。
-
看看是否有導師計劃,這類活動時間靈活,容易配合你的行程。
-
學會說 “不”——不要為了不合適的聚會硬安排,但可以主動提出更適合的時間或方式見面。
-
關注與你相關的 Instagram 頁面,留意適合你時間和興趣的活動。
【把通勤生活浪漫化一下】
-
如果有多種回家方式,選最舒適的一種(GO 火車 > 地鐵 > 有軌電車 > GO 公交 > 區域公交)。也許貴點、慢點,但藉助 GO/TTC/本地公交之間的免費換乘,也不算太虧,而且更安靜,適合學習。
-
多半你的通勤有一段是步行——嘗試不同路線,找一條你喜歡的風景線(樹木、建築、燈光、裝飾等),變成放鬆散步時間而非等待痛苦。
-
偶爾給自己一點小獎勵:去通勤路上的某家咖啡館、興趣店、博物館、小步道逛逛。
-
找到一個“校園據點”:一個你能放鬆、能學習的地方。找出何時哪兒人不多。
-
探索校內和周邊地區,不要只是“從地鐵直衝教室”——讓 downtown 的生活變得更豐富。
-
偶爾打破日常:換個圖書館、換個自習點。
-
把你的“家”也佈置得溫馨——裝飾、清潔、整理一下,讓它變成你真正能放鬆的空間,有助於緩解通勤疲憊。
最後,這位多大牛人對大家說:“祝願今年每個需要長途通勤的學生都有好運!”
其實,這不僅僅是一份通勤生存指南,更像是一份關於個人學習習慣的經驗分享,而通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也許你每天不需要5個小時的通勤,但你每天可能需要3個小時的娛樂或是兼職時間。
那麼,如何把瑣碎的時間拼湊成整塊時間,避免因為一些小事而影響一整天的學習,這就是這份指南的精髓之所在了。希望能對各位小夥伴有所幫助哦~!

更多本地新鮮事,
就在加國無憂影片號!
↓↓↓
參考閱讀:
https://www.reddit.com/r/UofT/comments/1lq3t6u/the_ultimate_long_as_hell_commute_survival_guide/
-END-
若你喜歡這篇推文,
記得點一下右下角的[推薦]哦~!
[評論留言]也是很歡迎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