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主打日式風味的餐廳,如果選單上沒有“丼”,那似乎是缺了靈魂。
低至十幾元,貴至大幾千,從平價快餐到高階懷石料理,幾乎所有日式餐飲店都有各種“丼”。



“丼”的前世今生
日料店之所以常常出現“丼”字,因為它本身就是“日式蓋飯”的意思。日料店中的牛肉丼、鰻魚丼等,其實就是日式牛肉蓋飯、日式鰻魚飯。
根據《語源由來辭典》(日本),“丼”是比盛食物的碗更深的陶製缽,也表示另外放進丼缽的飯菜。在日語中,“丼”讀作“どんぶり”(donburi),關於這一讀音的來源,存在兩種主流說法。
一說這與泰國淵源頗深。在曼谷王朝之前,泰國處於吞武里(Thonburi)王國時代,當時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瓷器,這些瓷器被用作盛裝蓋澆飯的容器,因“吞武里”的諧音,蓋澆飯被叫成Thonburi飯,後被傳為donburi。
另一說認為這一讀音源於江戶時代。1827年出版的《江戶買物獨案內》記載,當時出現了一類叫“慳貪(けんどん)屋”的餐館,提供大碗盛裝的蓋澆食物。店內用來盛放食物的容器被稱作“慳貪振り缽”。由於“丼(donburi)”的讀音和“貪振り(donburi)”完全一致,所以“丼”就代替了“貪振り”,“慳”字被省略,這種碗也就被稱為“丼缽”(donburibachi)。進一步地,將米飯和菜放入同一“丼缽”中的料理形式,又可以簡稱為“丼”。

“丼”到底該怎麼讀
這需要追溯其文字本源。
事實上,“丼”並非是來自日本的外來詞,它源自於中國的古漢字。
在中國文字歷史上,“丼”很早就已出現,是“井”的古字。《說文解字》《廣韻》《正字通》中也佐證了在這一點:“丼”的讀音為jǐng,同“井”。




參考文獻:
[1]楊文山.(2022).西周匍雁盉與邢公簋的再研究——兼評袁廣闊等以銘文“丼”定王臣說. 文物春秋,(6),32-36.
[2]徐寅.(2014).試論日源詞的新特徵——對“丼”之考察.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2),123-127,161.
[3]陳謙.(2012).解讀無錫地名的水文化內涵. 文教資料,(34),130-131.
[4]飯野亮一.(2021).丼丼丼丼丼:日本五大丼飯誕生秘辛.臺灣商務印書館.
[5]原田信男.(2011).日本料理的社會史:和食與日本文化論.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蘇靜.(2015).知日·和制漢語.中信出版社.
作者:敏敏 如意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敏敏

推薦閱讀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小 禾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