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 King5 2月16日報道
來自奧林匹亞的Barb Putnam現年73歲,她曾在華盛頓州擔任社會工作者及心理健康專案經理,擁有輝煌的職業生涯。然而,她如今卻因一場詐騙失去了大部分畢生積蓄。聯邦調查局表示,此類詐騙在華盛頓州西部呈增長趨勢。

(來源:King5)
在這起騙局中,Barb在脅迫下從自己的投資賬戶向當地的美國合眾銀行(
U.S. Bank
)分行發起大額轉賬,並按照詐騙分子的指示,將所有資金電匯給一家線上金幣經銷商。
對於Barb來說,這些交易極不尋常。在詐騙分子找上門之前,她甚至從未開透過網上銀行賬戶。
然而,她表示,無論是她的投資顧問還是當地銀行,在轉賬前幾乎未提出任何質疑。
而當她最終意識到自己被騙,並向金融機構報告情況後,卻被告知已損失的大部分積蓄無法追回。
據瞭解,去年7月,Barb在瀏覽Facebook時,點選了一個她誤以為是Messenger快捷方式的連結,導致電腦黑屏宕機。隨後,螢幕上彈出一條訊息,稱她的電腦已被入侵,需要撥打微軟技術支援電話。電話那頭,一名自稱是微軟工作人員的男子接聽了來電。
這名“技術支援人員”告訴Barb,駭客正在利用她的IP地址和社保號碼在暗網上購買兒童色情製品,並警告她已經深陷法律麻煩。對方要求她立即聯絡投資公司的欺詐部門,並提供了一個電話。然而,當Barb撥打該號碼時,電話被轉接至一名冒名頂替的“欺詐部門”工作人員,對方向她保證能夠幫助她擺脫困境。
Barb回憶道:“他說,‘我就是能幫你的人。我們會幫你澄清此事,把駭客從你的電腦和手機上清除掉’。”
隨後,詐騙分子對Barb進行了長時間的恐嚇、孤立和脅迫。他們告訴她,唯一的出路是按照指示,將資金轉移到一個“受政府保護”的賬戶。她需要變現資產,購買金幣,並將金幣交給一名快遞員,隨後會有一名美國法警帶著報銷支票上門。
整個過程中,詐騙分子反覆警告Barb不要向朋友、鄰居或女兒透露此事,否則這些人可能會被駭客攻擊,甚至被列入聯邦法警的調查名單。Barb說道:”他們說,‘你不能和任何人說,否則他們可能就會陷入麻煩,甚至被調查。所以,不要讓其他人也受到牽連’。”
去年8月5日,在線上經銷商將金幣送達後,一名快遞員按照計劃取走了金幣。按照承諾,塔科馬辦公室的一名美國法警本應在一小時內帶著一張報銷支票前來。但Barb表示:“沒有人出現。我又等了大概10分鐘,然後才意識到,他們不會來了,我被騙了。”
銀行記錄顯示,Barb的損失遠遠超過幾千或幾萬美元,而是高達30多萬美元。這筆錢幾乎耗盡了她的養老儲蓄。她說:“我工作了40年才攢下這筆養老錢,現在全沒了。”
事發後,Barb和她的女兒Carisa Kelly曾多次聯絡奧林匹亞警察局、銀行、投資公司以及多個相關機構,試圖追回資金,但無人能夠提供實質性幫助。Carisa說:“我非常憤怒,簡直難以置信。我原以為會有各種保障措施,但事實並非如此。”
據瞭解,與信用卡詐騙不同,銀行和投資公司對於電匯或銀行間轉賬詐騙並無賠償責任。即便消費者像Barb一樣是在脅迫下進行轉賬,現行聯邦法律也未提供保護。
目前,消費者權益倡導者正推動修訂聯邦法律,以加強對這類受害者的保護。
全美消費者法律中心(
NCLC
)的Carla Sanchez-Adams在2024年2月向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表示:“我們支援立法填補現行法律中的漏洞,以確保消費者在未經授權的銀行電匯和因欺詐誘導進行的轉賬等情況下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