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不守規矩代價慘重!澳男被抓包,兩條魚被罰$2000

Yahoo新聞7月29日報道,一名維州男子因釣獲兩條不符合尺寸的澳洲淡水鱈鱸(Murray cod)而被罰款2000澳元,看似平平無奇的漁獲卻讓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這名墨爾本男子在Wangaratta附近的Ovens河釣上了兩條體型偏小的淡水鱈鱸,不過,吸引州漁業監管官員注意的遠不止這兩條魚。
(圖片來源:Yahoo)
除了違規漁獲,該男子還被發現非法持有四隻烏龜,以及多種停用漁具。
在維州,為了幫助淡水鱈鱸種群恢復,當地對其捕撈有著嚴格的體長規定:每條魚必須在55釐米至75釐米之間。
這種澳洲標誌性魚類在過去幾十年間因棲息地破壞、合法與非法捕撈、以及外來物種競爭而數量銳減。
曾經一度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如今已被降級為“易危”,這得益於大多數釣魚者遵守規定,以及人工增殖放生專案的成功實施。
該男子在法庭上對多項指控表示認罪,包括捕撈規格不達標的淡水鱈鱸、超出河流區域淡水鱈鱸限釣數量(每人限釣一條)、在未獲授權情況下持有商業漁具,以及破壞受保護野生動物等。
澳洲淡水鱈鱸(圖片來源:網路)
非法捕撈代價高昂:被罰1.2萬澳元並沒收漁船
這名墨爾本男子並非近期唯一一名違反漁業法規的捕魚者。
上週,凱恩斯的一名釣魚者因擅自干擾他人設定的捕蟹籠而被罰款1.2萬澳元,漁船也被當局沒收並銷燬。
據稱,昆州漁業巡邏隊在該名男子的住所內發現了更多非法物品。
除了涉嫌偷捕的漁獲外,執法人員還發現了一根鋸鰩的吻突骨,以及商用刺網。
鋸鰩以其長而佈滿細齒的吻部而聞名,這一部位也是其最顯著的特徵。
然而鋸鰩屬於受保護物種,任何形式的獵捕或持有都屬於違法行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