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印
來源: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
文章已獲授權
號稱青海搖“祖師爺”的網紅張詩堯,最近正在招兵買馬、直播選拔人選,準備來一場百人青海搖活動。
一夜之間,萬千00後大學生開始學習如何當個好搖子。
跳社會搖,為什麼成了大學生的秋招理想offer?
985畢業沒工作,搖花手卻能開上庫裡南,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有的網紅嘲笑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有的網紅手把手給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
最近,“祖師爺”張詩堯帶著青海搖迴歸,直播連麥boss直聘。
只要你跳得夠好,就能直接入選張詩堯團隊,走上集庫裡南碎片的成功之路。
據說一位名叫陳誘惑的網友入選剛三天,就已經喜提了奧迪A8。
訊息一齣,眾多大學生連夜下單祖師爺同款白手套、緊身褲,在宿舍熬夜苦練,搖擺的專業程度絲毫不亞於正規軍。
與其做996的打工好苗子,不如做開庫裡南的好搖子。
據說當年,她帶領整個團隊狂賺40億,站在最後一排搖的人都開上了路虎。
網友紛紛後悔:早知道就當精神小妹了,起碼又瘦又精神。我現在精神小妹的反義詞,疲憊大姐,再工作幾十年,還能變成癲狂老奶。
曾幾何時,社會搖被視為土味、低俗、誇張的代名詞,被斥為精神汙染、市場迎合審醜趨勢的產物。
那些誇張的動作,激情的搖擺,無一不在挑戰著人們的審美底線。
如今,大家雖然依舊覺得它土味,但態度卻180度大轉彎:從嗤之以鼻,到逐幀學習。
從985、211高校裡一路拼搏廝殺出來的畢業生,在招聘會里擠破頭,四處碰壁成了家常便飯,合適的工作機會少得可憐。
就算僥倖拿到了offer,薪資也僅僅能維持個溫飽,和心理預期天差地別,多年苦讀的“知識紅利”打了水漂。
而網紅們隨意唱幾句流行歌、扭幾下熱舞,嘮嘮家長裡短、分享些生活邊角料,一場直播下來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廣告代言、帶貨分成都能拿到手軟,收入比得上高材生們奮鬥數十年的所得。
社會搖之所以能實現病毒式傳播,易模仿的舞蹈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沒有固定動作,只需要跟隨節奏搖擺身體、點頭、晃肩膀、甩手、扭腰、踢腿……
社會搖也與“土味文化”“土嗨音樂”實現了彼此成就。
社會搖的產生與“土味文化”緊密相連,而“土嗨音樂”以其強烈的鼓點、簡單重複的旋律,為社會搖提供了契合的配樂。
如今,社會搖的火爆也推動了土味文化進一步傳播,讓土嗨音樂收穫大量受眾。
而短影片平臺的興起,更是為社會搖的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社會搖“炸裂”的視覺效果,使其擁有了鮮明的記憶點。
而一旦某個影片獲得了較高關注,就會引發更多人跟風模仿,從而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傳播鏈條,在短時間內傳遍大江南北。
社會搖的賺錢邏輯鏈條主要包括直播打賞、廣告合作、社交媒體收益等直接盈利,以及舞蹈培訓、周邊產品銷售、演出活動等間接盈利。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四大門派分別是青海搖、西安慢搖、廣西科目三和東北社會搖。
青海搖偏locking,勁力霸道;西安慢搖偏popping,內勁柔順;廣西科目三偏breaking,靈動莫測;東北社會搖偏locking,主打脖頸靈活。
四大門派彼此攻伐PK,誰也別嫌尬,自有兄弟們來打賞。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那不是黑歷史,是通向榮耀的來時路。
它繼承了迪斯科舞蹈的緊湊強烈的音樂節奏和簡單自由的舞步,也繼承了其廣泛的中青年受眾人群。
社會搖逐漸從大眾心目中的低俗舞蹈,逐漸轉型成了全民參與的娛樂專案。
在魔性的舞動中,精神狀態堪憂的年輕人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在當今的流行文化中,有不少看起來土味又奇特的現象。
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殺馬特風、如今在網路上大行其道的抽象鬼畜影片,以及現在正火熱的社會搖。
從美學角度看,它們有獨特的“刻奇”美學意義,並因此成為了小鎮青年的一種身份標識。
“刻奇”(kitsch)描述的是一種審美現象:透過將情感、價值等絕對化,產生一種虛假的審美崇高感。
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一個人在具有美化功能的哈哈鏡面前,帶著激動的滿足看待自己。”
社會搖中的“刻奇”,就是這種自我崇高化的體現,舞者們透過誇張的動作和表情,追求一種超越現實的自我感動。
他們以低俗為驕傲,不屑於高雅舞蹈所推崇的規範之美,而是保持醜陋,自我賦權,進行對抗。
透過社會搖這種形式,小鎮青年結成一個個“趣緣群體”,擺脫了身份焦慮,找到了自我主體性,也向其他群體展示了集體認同。
可如果百業凋敝、只有社會搖欣欣向榮,那或許就意味著,社會的上升通道已經出現了問題。
疫情和經濟下行加速了線上化程序,也讓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
在這個靠資料和AI驅動的社會里,人性的弱點被無限放大和利用。
而曾經被視為成功基石的嚴肅、認真、按部就班的努力,卻似乎越來越難以帶來應有的認可和回報。
久而久之,大家也失去了工作、賺錢的動力,只能在線上娛樂中獲取短暫的快樂,支撐自己過著日復一日的牛馬生活。
我們曾篤信的“知識改變命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似乎在這扭曲的現實面前搖搖欲墜。
當下社會衡量個人價值的標尺,是不是已經嚴重失衡,到了必須重新校準的時候了?
無怪乎現在的年輕人滿心迷茫,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所措,一邊是傳統求學路漫長艱辛、回報微薄,另一邊卻是網紅賽道“躺著賺錢”“一夜暴富”,這般魔幻場景,實在是讓人唏噓。
它讓小鎮青年們賺到了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和歸屬感,提供了慰藉和釋放的渠道。
但也應該警惕,在一個健康的、良性的社會里,成功不應該只是流量的代名詞,而應該是更加多元化的、包容性的。
1.從“社會人兒”到“精神小夥”:網路主播、江湖表演與男性氣質.呂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