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近期在訪談中的一些談論與觀點

本文轉載自:耳帝

看了崔健近期的一些訪談,分享一些他的觀點與思考給大家。崔健最近也要展開他的巡演了,第一站馬上將在成都開啟。崔健是永遠在保持著創作、思考、觀察、質疑與表達的藝術家,在這個時代十分稀缺且難得。

1、不要叫我搖滾教父,要叫我搖滾孫子,搖滾教父其實是大家對我的一種不尊重,它意味著你沒必要再做什麼事了,你也沒必要再有思想了,你也到了這把歲數了,享用過去的成就就完事。我如今的任何思考、任何新作品,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神壇是一個不毛之地,誰願意上誰上。

2、《一無所有》當年造成的轟動,那是搖滾樂本身的魅力,我只是上了搖滾樂的車而已。

3、我如今的音樂沒有那麼多人聽,而且越來越少,我不會太在意這件事,這是我必須承擔的一種結果。其實我現在的《繼續》《飛狗》這些作品,比當年的《一無所有》《一塊紅布》那些好多了。

4、藝術家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拿出連自己都不感動的作品。

5、想對年輕人說,其實有很多機會就擺在你的身邊,你需要做的,是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從小事做起,從容易簡單的事情做起,不能空想,不能放棄,光想不做,光做不說,有想法而不表達,都有問題。

6、一個真正開放的社會,音樂其實是沒有煽動性的,一個人看到不公是天生的本能能看到,不需要藉助於藝術才能看到,所以藝術家的表達一定得是看到了社會的不公要反映出來,如果沒有這種表達,這個文化就是奶嘴文化。

7、藝術家一定要有社會結構性思考,而不僅僅是職業化擔當,這是一個分水嶺,從事同樣的一個專業,是否擁有社會結構性思考,會產生出天壤之別。於是一類是對個性解放需求的群體的擔當,一類是具有社會結構性思考的擔當,多一些結構性思考的藝術家,這個時代會有明顯的區別。

8、藝術家和社會的關係,應該是一個非垂直的對抗關係,非垂直性的推動,藝術家整天就應該琢磨這些事兒,就應該發現社會的問題,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想法。藝術家的工作是洗禮普通人,人的靈魂需要洗澡,經常看藝術作品,靈魂才是健康的,你才會更有力量。

9、建立起人類社會的信譽,需要藝術家,人們供養藝術家去思考,如果你不提供思考的價值和材料,是作為藝術家的失職。

10、如何看待短影片?其實搖滾樂當年的三個和絃、一把吉他,就像如今的短影片,用一個簡單的東西就能夠解決巨大的能量輸出,這就是當時的快餐文化,因為掌握到了一個時代的命脈,時代需要這種宣洩。就像年輕人的“娛樂至死”,如果這裡面沒有消費概念的話,那其實是很牛的,因為那種一種瘋狂、一種宣洩、一種撒點野。所以如果不是出於投機、流量、造假去做短影片,且依靠短影片得到了你想要的表達,透過很低的成本達到很高的流傳度,那我就應該為年輕人鼓掌,因為他們聰明。

11、如何看待AI音樂?AI音樂應該是職業音樂人玩剩下的東西,音樂人所用的音樂程式設計等軟體,就是AI的前身,現在的AI是很低階的,是一種消費,所有元素都是曲庫裡的素材迅速的集結、拼貼,你要聽多的話,你會發現它這句像那個,那句像那個,所以AI想取代真實創作,以目前這種審美,還沒有聽到它的必然性。

12、我從來所堅持的事情就是沒有停止過質疑,包括對精英的質疑,對教育系統的質疑,對商業形態的質疑,以及對自己的質疑。

13、人與人不一樣明明是好事,可是現在這個時代,你跟我不一樣,我就要把所有的誤解與仇恨凝聚起來投給你,把你當成一個異類,這是人性的扭曲。

14、只有在音樂裡面,才有巨大的空間是留給異類的。

15、這個時代,玩武器的人太多,玩樂器的人太少,所以音樂的人口越多,這個世界的政治糾紛就越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