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縵為什麼又暗又美?御用大師揭秘光影背後

本文圖片 45 張 
全文 2629 
閱讀約 分鐘
新增MISS微信
designhotel-s
人們發明燈光,是為了遠離黑暗。
 他卻用照明美學,以光喚醒人們對暗的感知。
面出薰,日本照明設計靈魂人物、照明設計學奠基者。
他可能是最低調的大師之一。作為一位“六邊形戰士”,他的作品遍佈世界、橫跨多個領域。
在中國,他擁有國家大劇院、CCTV總部大樓等國民性頗高的作品;他既是新加坡星耀樟宜機場的締造者之一,也是頂尖酒店品牌安縵的御用照明設計師。
在他之前,亞洲甚至都沒有“照明設計師”這一職業。
他用四十五年的時間,構建了一門全新美學,拓寬審美維度。
75歲,他坐在鏡頭前,率真坦誠地細數過往專案。激動時,手舞足蹈;被稱讚時,羞澀一笑,心境一如當年。
鏡頭外,他依然用赤子之心,作為公益組織團長,不遺餘力地推廣照明設計。
他說,世界一直在改變,他希望人們透過照明設計保持感受、保持好奇。
以下是他的自述:
國家大劇院
“我始終認為照明設計是要在現場完成的”
從東京藝術大學工業和環境設計專業畢業之後,我因為對環境設計師這一職業感興趣,在教授的推薦下入了門。
中國國家大劇院是我第一個參與的中國專案。
它半橢球形的造型比起長安街上其他歷史性的建築來說,非常具有未來感,至今也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建築。
○ 圖源:中國國家大劇院公眾號
當時我受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的邀請來參與。
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很遺憾,他已經在2018年過世了。但我仍然記得那段困難與趣味並存的合作經歷。
○ 建築師保羅·安德魯
圖源:中國國家大劇院公眾號
當時整個建築已經開始建造並且步入尾聲,保羅半路邀請我上車,為公區穹頂設計燈光。起初我覺得太遲而婉拒,但他很堅持。
答應了之後,我發現合作並沒有想象中簡單。因為不止是保羅,大部分的人都對照明設計有刻板印象,他們認為室內就應該用漂亮的吊燈或者是明亮的燈源去照亮。
但面對一個如此大的穹頂,這樣並不合適。我對保羅說,如此設計恰恰會讓天花板更暗,讓每個來到這裡的觀眾感受到更陰沉的環境。
為此,我們產生了一些爭論。我特地做了一些模擬測試來驗證想法,保羅在看過效果後也接受了。
我一直堅持的就是儘可能地用自然光線。在分析空間視角變化過程後,我們透過按優先順序排列的12種背景亮度的模擬來制定照明設計。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被委託監督這項工作,雖然現在呈現的效果也不錯,但與起初所想還是有些不同。
坦誠地說,這其實是中國專案的一個常見問題,它提醒我們將整個專案過程,從設計到施工和監督,委託給同一個組織是多麼重要。
央視總部大樓
○OMA主導設計的專案
OMA將兩棟樓以75米的懸臂相連,形成三維立體形狀
不失一場對摩天大樓的重構
因外形被人們稱為“大褲衩”
在做另一箇中國很重要的地標專案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時,我們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
這個專案耗資6億歐元、總建築面積為55.3萬平方米,因為突破性的外觀而備受爭議。當時,我們的任務是為大樓內每個空間設計照明,中央電視臺演播室的特殊照明除外。
銀灰色外立面、三角網格圖案,具有未來感
看似無規則的分佈,其實是為結構提供支撐。
比如需要較少支撐的區域,更鬆散、更開放。
OMA拿下了這個專案,我們非常享受和年輕建築師們一起討論的過程,也為了設計去考察了很多地方。
但在做完這個方案後,我們卻沒有參與設計深化或施工監督。我認為照明設計必須在現場完成,有時還要盯著承包商按照我們的要求去修正一些細節。
所以對我來說,同樣是個遺憾。
○大樓自誕生起就面臨很多爭議,庫哈斯認為,“這一專案引入了概念化、解放和實現結構的新方法,這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這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建築都會很有幫助。”
新加坡樟宜機場
“照明設計創造時間的流動”
新加坡星耀樟宜機場(Jewel)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專案。
作為一個全天運轉的設施勢必對於燈光有高需求,同時,因為有花園、零售等不同區域,所以照明必須是改變的、流動的。
我們為Jewel設計照明的初衷是創造一種24小時沉浸式的視覺體驗。外立面呈現出猶如藍天的質感,室內以全天候露天劇場的創想展開,複雜程度很高,每個區域幾乎是量身定做。
比如在標誌性的資生堂森林谷,晴天時依賴穹頂可以接收到充沛的光源,無需過多人工照明設計,而在陰天或是晚上,當日光感測器偵測照度低於一定的水平時就會有照明作為補充。
“向大自然學習 "一直是我們照明設計的靈感源泉。為了儘可能達到自然的狀態,我們不僅將表演投影儀、揚聲器等大部分燈具都隱藏在樹木和灌木叢中,還用光纖照明模仿螢火蟲。
整個專案從概念設計階段到現場除錯,我們總共花費了13000 個小時,能夠為一棟美的建築錦上添花,我想,這正是照明設計師的意義。
安縵
“最重要的照明設計是為了客人”
我做酒店設計時有五個尊崇的原則,打造放鬆的氛圍、塑造多層次的景緻、可調節的照明控制、創造時間的流動,以及為了客人而設計。
安縵是一個會在世界各地把當地文化加入到自己專案裡面的一個品牌,所以尊重在地文化也是做照明設計時很重要的原則。
我在上海做養雲安縵時也是如此。
Kerry Hill為養雲安縵設定了“永恆之美”的設計主題,對我很有啟發。因為建築本身有歷史感,內部很多都是木質結構,所以我試圖打造一種獨特的中式風格。
為了塑造場景感,我們製作了中式屏風,並大量運用到不同空間中。
無論是透過屏風看景,還是感受從鏤空中映照出來的燈光,都更立體更雅緻。
我始終在模仿自然去做照明設計,尊崇從內到外的照明手法,所以所有空間不會出現高位、直射的燈光,它們都被儘量藏起來。但同時不同空間的燈光色溫、明暗度是一直在變化的。
簡單來說,每個區域能至少滿足日出、中午、傍晚,三種燈光控制氛圍。
我曾經為安縵的照明設計總結過五點“低”原則,即低照度、低色溫、低燈位、低灰度、低能耗,其實背後都指向同一點:為了客人而設計。
這也是我做所有酒店的原則。
guntû
guntû是一個小眾但非常能代表我設計理念的非傳統酒店專案。
它位於日本瀨戶內海,是一艘漂浮著的豪華遊船,共有三層,裡面只有19個客房。
酒店最大的特點是景色。每個房間有很大的落地窗,白天可以看海景、晚上可以看星空。
室內太亮的話,就會看不到室外,所以為了讓住客儘可能享受自然,酒店的照度很低,不能搶去景色的風采。
在這個專案中,我們利用了很多燈籠以及小筒燈來進行照明,也製作了一些特殊的造型燈具。
日式餐廳的傳統設計中,燈光是不能造成任何影子的,面對船體本身斜面天花板的限制,我們選擇了小尺寸的燈飾,營造出星光般的圖景。
整個船體很簡單,但氣氛很好,很舒服。這也是我一直想要傳遞的。
做設計這麼多年,我越來越感受到照明的樂趣。
三十五年前,我創立了“照明偵探團”這個組織,至今我仍然帶著設計師們去各地考察。
照明設計就像觸角,讓我去感知世界。萬物變化這麼快,包括照明設計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我希望我們能永遠保持感受冷暖的敏銳的心,保持好奇,擁抱一切。
今日話題
你喜歡哪個作品?
留言和我們分享
文、編輯:外灘設計酒店

©外灘TheBund

特別企劃
外灘 X AIGLE戚山山  / 徐莉佳 / 謝柯

相關文章